- 情緒心理學:不生氣,你就贏了
- 冠誠
- 1448字
- 2021-11-18 17:04:17
小不忍則亂大謀
孔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意思是說:凡事應忍耐、包容,如果一點兒小事都不能容忍,脾氣一來,就會壞了大事。所以,做人要有“忍勁”,堅忍下來,才能成事。縱觀古今中外,能成大事之人必定是有大忍之心的人。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能忍一時之不快的人,其命運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古代有個叫尤翁的人,開了家典當鋪。
有一年臨近除夕,尤翁忽然聽到當鋪門外一片喧鬧聲。他出門一看,原來有位窮鄰居在門外撒潑。柜臺的伙計對尤翁說:“他本將衣服當了錢,但現在空手來取。不給他衣服,他就破口大罵?!?/p>
伙計好言相勸,但門外那位窮鄰居仍然怒氣沖沖,不僅不肯離開,反而坐在了當鋪門口。
尤翁見此情景,從容地對那位窮鄰居說:“我明白你的意圖,不就是要些衣服過年嘛!這種小事,值得一爭嗎?”
于是,他命店員找出窮鄰居的典當之物,共有衣物蚊帳五件。
尤翁指著棉襖說:“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庇种钢琅壅f:“這件給你拜年用,其他的東西不急用,現在還是留在這里。”
那位窮鄰居拿到兩件衣服,不好意思再鬧下去,于是立刻離開了。
當天晚上,尤翁的窮鄰居竟然死在了別人的家里。
原來,此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因為負債過多,不想活了,但家里其他人還要生活,于是他就先服了毒藥,想去敲詐別人。他知道尤翁家富有,想敲詐一筆,結果尤翁能忍耐,沒有成為他的發泄對象,于是他就轉移到了另外一家。
事后有人問尤翁,為什么能夠事先知情而容忍他。尤翁回答說:“凡無理來挑釁之人,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忍耐,那么災禍就會立刻到來?!?br>
尤翁的忍耐,讓他免去了金錢上的損失,還求得了一個心安。如果尤翁不能忍耐,那么他喪失的就不僅僅是金錢,還可能會引來牢獄之災。所以說,在小事上不能忍,不僅難以成大事,災難也會很快到來。只有忍耐之人,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隋煬帝在位期間非常殘暴,引起了眾人的憤慨。當各地農民起義風起云涌時,隋朝的許多官員也紛紛倒戈,轉向幫助農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病變得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疑心重重。
當時的唐國公李淵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他悉心結交各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樹立恩德,因而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于他。如此一來,大家都替他擔心,怕他遭到隋煬帝的猜忌。
正在這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他的行宮去晉見,李淵因病未能前往。隋煬帝很不高興,于是產生了猜疑之心,也有了誅殺之意。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便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
王氏回答說是因為病了,隋煬帝又問道:“會死嗎?”
王氏把這個消息傳給了李淵,李淵便更加謹慎起來。他知道自己遲早會為隋煬帝所不容,但過早起事則力量不足,只好隱忍等待。因此,他故意敗壞自己的名聲,整天沉湎于聲色犬馬之中,而且大肆張揚。隋煬帝聽到這些,便放松了對他的警惕。就這樣,李淵在隱忍中開創了唐朝。
李淵正是因為初時的忍讓,才可以在太原起兵,隨后建立了唐朝。如果他當時忍不住心頭之氣,其結果必定是另外一個樣子。所以說,為人處世忍辱負重,是一種韜晦、有涵養、胸襟寬廣和目光遠大的象征,也只有隱忍者,才能成就大事。在古代,有很多這樣的人,例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忍辱負重,得以復國;韓信忍受胯下之辱而最終成就大業。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如遭到他人的誤解、嫉妒、辱罵。面對這一切,誰都不愿意成為他人發泄憤怒的工具。但是,你要知道,氣憤來自于他人不公平的指責;委屈來自于他人對自己人格的侮辱;忍氣是為了顧全大局,求得安全,這樣幸運事才會光顧。正如古人所言:“吃虧人常在,能忍者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