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強化沖突:展示對立或不合常理之處
我在給企業家策劃知識付費課程的時候,發給他們的信息采集表中有一個問題:“在專業領域內是否已總結出‘方法論’或者持有顛覆性觀點?”
為什么提到了“顛覆性觀點”?因為越是顛覆性的、違反認知常理的東西,越容易引起人的興趣。當然,“顛覆性”和“違反認知常理”必須是有理有據的。
例如尋找一個人總難以成功的原因時,通常會想到他是不是能力不足?是不是準備不足?是不是天時、地利、人和方面有問題?但當有人告訴你,每個總難以成功的人,最根本的原因都是“缺乏野心”呢?你一定覺得對方是在胡扯,做事情需要的是能力,與野心有什么關系呢?
于是,這個人告訴你:“做事情的確需要能力,但野心是一個人拼搏的動力。一個有野心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會不斷地學習,即使面對困難也會不折不撓,想盡辦法去解決,自己無法解決也會考慮借助外力……這樣的人是不是一定會成功呢?”
你聽了這個解釋,是不是感覺有些道理呢?
這個標題就是把不合常理的觀點“屢遭失敗是因為缺乏野心”展示出來,與我們一直固有的認知形成沖突。
再看一個標題:
劫持人質案的現場,有人下跪了。在這種情況下,正常的心理應該是對歹徒的憤恨啊!因為受他脅迫,孩子的親人才會跪下求他放開被他劫為人質的孩子,大家為什么會流淚呢?這一點不合常理,為標題的內容帶來了沖突,吸引著大家繼續點開這篇文章看下去。當時的真實情況是:
他這一跪,的確感動了無數人。
借助沖突增強標題吸引力的另一個做法,是把對立的元素同時放到標題里,直接形成矛盾性沖突。
第一個標題,評分能到“9.4分”,說明這部劇口碑非常好,但“沒人看”卻說明大家應該不喜歡這部劇。這個標題將對一部影視劇達到正反兩極的證據放在了一起,形成了沖突。
第二個標題,大家都知道橋是修在河上的,但悲摧的是,橋剛修好,河直接“逃跑”改道了!這個戲劇性的沖突可算是一大奇談了。
第三個標題,幾個關鍵詞,“90歲”“10年”“還款2077萬元”形成強烈的沖突,進而讓人好奇——90歲早已是頤養天年的歲數,老人怎樣用10年掙到了2077萬元?
使用這一技巧制作標題時一定要注意兩點:一是沖突可以是對立的行為、觀點、觀念、事件,也可以是不合常理的東西,沖突越激烈,越容易引起受眾的興趣;二是標題一定要表述清楚,讓受眾一眼就能夠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