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使用問號:帶動受眾一起思考

圖3-1 某網站新聞頻道標題截圖
圖3-1是從一家資訊類網站截取的部分標題,第一眼看上去,吸引到你目光的會是什么?
多數人的答案是問號——那個上面有著大半個圓弧,下面有個圓點的符號。在一行一行的方塊形文字里,這個符號會比較顯眼。也就是說,當大量標題聚集在一起時,問號可以讓你的標題從一堆標題中“跳”出來,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
單純從吸引眼球的角度講,冒號和感嘆號等標點也有這個效果。不過,疑問句還有更深層的作用。
在這個標題中,單獨看“關于醋的兩大功用竟然是假的,我們被騙了太久”完全沒有問題,是一個完整的標題。但前面加上了“什么?”作為設問之后,一來會讓這個標題更醒目;二來則是表現出震驚,起到了強調的作用。
問號還有更重要的作用——通過提問,帶動受眾思考,使他們對話題產生更濃的興趣。
如果只看后半截標題——“關于冷鏈食品你需要知道”,大多數人都提不起興趣,尤其“冷鏈食品”4個字還不是我們生活中的常用表達。但加上前面的問句呢——“過年還能吃冷凍魚蝦嗎?”這個標題馬上就和我們貼近了。2020年的冬天,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進入12月后,全國多地在進口的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上檢測的新冠病毒核酸結果為陽性。年關將近,又到了家家戶戶置辦年貨的時間,大家看到這個標題“過年還能吃冷凍魚蝦嗎?”一定會想:“對啊,雖然檢測結果為陽性的產品沒有流入市場,但冷凍魚蝦到底有沒有隱患呢?過年的時候還能吃嗎?我要看看!”
再比如:
這些題目是不是都像賣了個關子,挑起了你的好奇心,使你不自覺地圍繞著問題思考,更想知道真正的答案是什么。
那么,怎樣制作這種含有問題的標題呢?我們以公眾號“丁香生活研究所”的一篇推文“吃皮蛋不會鉛中毒,它其實比你想的更營養”為例,來看看怎樣制作一個“帶問號”的標題。
這篇推文說道:
第一步,確定文案的核心內容,即你要向受眾傳遞什么重要信息?
這篇推文的核心內容就是吃皮蛋不會鉛中毒,它其實比你想的更營養。
第二步,想一想,對于這個問題,大家的普遍性認知是什么?
對于吃皮蛋,大家的普遍性認知是可能會鉛中毒。
第三步,確定使用提問要達到什么效果?
對于這篇推文,要達到的效果就是顛覆大家的認知,告訴大家吃皮蛋沒問題。
第四步,拋出一個最能引發受眾關注的問題。
我們可以擬出標題——“吃皮蛋會鉛中毒?我們都錯了!它其實比我們想的更營養”。通過提問,引導受眾大吃一驚:“難道吃皮蛋根本不用擔心鉛中毒?”繼而自問自答“我們都錯了”,強調過往的認知是錯誤的,再告訴大家,它其實比我們想的還要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