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抱悲傷:伴你走過喪親的艱難時刻
- (美)梅根·迪瓦恩
- 814字
- 2021-08-31 17:55:31
言外之意
即使沒有比較,他人的安慰還是會讓人感到錯得離譜。
我們都會在兩種身份中切換:一種是本想安撫人心,卻感到尷尬和可笑的慰問者;另一種是接受他人的安慰,卻感到被施舍、被蔑視的悲痛者。為什么一片好意卻總是事與愿違?為什么即便你明明知道他們是出于關心,那些安慰人的話還是令人厭煩不已?
下面這些話都來自慰問者。
至少你曾經擁有過他。
你總是可以再有孩子/再找新伴侶的。
他們現在在更好的地方。
至少你現在知道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這個經歷最終會把你變成更好的人。
你不會永遠這么難過。
你比你想象中的更強大。
天意難違。
一切都事出有因。
類似“他也不希望你這么難過”或者“至少你曾經擁有過他”的話看似是一種安慰。但問題是,這些相似的話語背后都有潛臺詞。這些潛臺詞在無意中忽視或者貶低了你的痛苦,抹去了當下的真實,轉而去鼓吹另一種可能。其言外之意就是,你陷入當下的悲傷是不好的。
|試一試|
句子的后半部分
在這些相差無幾的勸慰后面都加上這句話:“那就停止悲傷吧。”
至少你曾經擁有過他(那就停止悲傷吧)。
為了熱愛的事情而死,他是死得其所(那就停止悲傷吧)。
你一定可以再有孩子的(那就停止悲傷吧)。
在親人和朋友試圖安慰你的時候,你之所以感到畏懼或憤怒,是因為你聽到了他們的潛臺詞。雖然沒有直接挑明,但你心知肚明,他們的言外之意是,那就停止悲傷吧。
親人和朋友希望你好起來。他們希望消除你的痛苦。他們不理解的是,當他們試圖消除你的痛苦時,他們實際上是在排斥、輕視你的悲痛。他們沒有正視你經歷的一切。他們看不到真實的你。
試圖抹除痛苦的安慰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安慰。當你試圖讓悲痛者擺脫痛苦的時候,你一定會失敗。你的做法只是在告訴他們,不要談論痛苦,這樣不好。
你需要有人聆聽你的痛苦,才能真正得到安慰。你需要有人能像一面鏡子一樣,把你的悲痛情緒真實地反映給你,既不輕描淡寫,也不大事化小。雖然這似乎有違人的天性,但是對悲痛真正的安慰就是承認痛苦,而不是試圖讓痛苦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