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北京有意思(套裝5冊)
- 班宏躍 趙敏編著
- 2304字
- 2021-08-04 09:56:17
一口丹田氣——吹糖人

吹糖人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當,是民間的老絕活兒之一。老北京人常用“吹糖人的出身——好大一口氣”來諷刺那些愛說大話的人。
吹糖人的小販可以用染成各種顏色的麥芽糖吹捏成不同的人物、動物,好看、好玩,還好吃,孩子都喜歡。老輩兒北京人小的時候,幾乎都有在吹糖人的攤前流連不舍的記憶。
吹糖人與挑貨郎類似,也是小販們挑著擔子走街串巷。擔子的一頭是一個方形的柜子,柜子里有個半圓形開口的木圓籠,木圓籠里面裝著一個小炭爐,爐子上架著一個大勺子,勺子里是糖稀,擔子的另一頭則是一個圓形面板,面板下面是各種小柜子,圓形的面板上貼著“葫蘆”“公雞”“猴子”等字樣。圓板是可以轉動的,是專門用來給小孩子們抽獎的,抽到哪個就送哪個。
糖人的原料是糖稀,是用麥芽糖融化成的,很黏稠,一般都是咖啡色的。
正因為這種糖很黏稠,可以被隨意塑形,被吹還能膨脹起來,才有了吹糖人這門民間手藝。
吹糖人看著很簡單,制作材料和工具卻有九樣之多:糖料、顏料、熬湯鍋、銅鑼、剪刀、梳子、模具、小木幫、鋸末。每次出門的時候,小販便帶上幾塊冷卻的糖稀,用的時候,用小錘子輕輕敲一些下來,放在擔子里的大勺子中加熱,爐子里放的是鋸末,保溫的時間長,火候也比較方便控制。
吹糖人是個技術活兒,吹的時候氣要均勻。糖人吹好以后,用剪刀剪去多余的一部分,再用小木棍蘸上一點兒糖稀,把吹好的糖人黏在上面,如此,一件完美的糖人便完成了。
在老北京,每一個行當都有自己的祖師爺。比如,戲曲界的尊唐玄宗為祖師爺。因為唐玄宗在位時曾挑選好樂工數百人,在梨園進行專門訓練,并把這些人稱為梨園弟子,而梨園也成為戲曲班子的代稱。因此,唐玄宗被尊為戲曲的祖師爺。因為東方朔性格詼諧,言辭敏捷,常常把漢武帝逗笑。
因此被后世的相聲藝人追認為祖師爺。此外,屠夫的祖師是張飛,木匠的祖師爺是魯班,等等,幾乎每一個行當都有一個名字響亮的祖師爺。

朱元璋的畫像
吹糖人行業自然也有自己的祖師爺,就是劉伯溫。劉伯溫能成為吹糖人行當的祖師爺,是因為一個有趣的傳說。據說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怕手下的文武大臣們造反,就想著把他們都消滅。為此,他特意建了一座功臣閣,建成的那天,就在這里宴請開國功臣,準備把他們一網打盡。

劉伯溫畫像
所有被宴請的大臣都高高興興地去參加了,唯有劉伯溫愁眉苦臉,因為他猜出了朱元璋的用心。但是他又不敢不去,為了不牽連家人,只好咬著牙赴宴去了。這是一場十分盛大的宴會,在舉行到一半的時候,朱元璋便借口有事離開了。朱元璋離開不久,功臣閣便著起了大火,所有赴宴的人,都葬身在火海。
只有一個人從火海中逃了出來,就是劉伯溫。劉伯溫早就觀察好了退路,才得以逃生。
劉伯溫從功臣閣里逃出來以后,躲進了一個偏僻的胡同里,被一個走街串巷的挑糖擔子的老人救了下來。老人把劉伯溫帶到了家里,把自己的衣服拿給他穿,還把自己的糖挑子給了他。

民國時期老北京街頭的吹糖人小販
老人讓劉伯溫挑著糖挑子,幫他找機會逃出城去,好好謀劃一番,再回來找朱元璋算賬。
然而哀莫大于心死。劉伯溫并沒有再回來報仇的意思。他挑著糖挑子沿街叫賣,報答了老人的救命之恩后,再沒有在城里出現過。

吹糖人是好多老北京人兒時的美好回憶
為了不被發現,他隱姓埋名,天天挑著糖挑子換破爛。有一次,他挑著糖挑子經過一處泥窯的時候,看到幾個小孩子拿著從泥窯里帶出來的泥在捏什么東西。
劉伯溫放下糖挑子,走到幾個玩得興起的孩子身邊,好奇地問:“你們在捏什么?”
孩子們沒想到劉伯溫這么大的一個人了,竟然對泥巴感興趣,便仰起頭好奇地看著眼前這個穿著破爛的老人。其中一個年紀稍微小一些的孩子,舉起自己剛剛捏好的小泥人給他看。
劉伯溫定睛一看,這個小泥人雖然捏得歪歪扭扭,但基本的輪廓還是能辨別出來的,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雞。
劉伯溫回頭看了一眼自己的糖挑子,想了一下,回身走到糖挑子旁邊,把糖挑子里的小爐子點著,又取了一小塊糖放在爐子上面加熱,不大一會兒,糖塊便開始變得軟和起來。劉伯溫捏起一小塊糖,在手里飛快地揉搓著。玩泥巴的小孩子看見了,禁不住好奇地圍過來。
劉伯溫取了一根小葦管,對著捏好的糖稀用力一吹,沒多久,手中就多了一個身體圓滾滾的大公雞。
孩子們見這個渾身臟兮兮的老頭子,居然能用糖稀吹出這么好看的大公雞來,立刻圍著他哀求著,索要糖稀公雞。
從此以后,劉伯溫的糖挑子上便多了一種小糖人,便是各種用糖稀吹成的小動物,有小雞、小鴨、小狗等,既可以玩,又可以吃,孩子們都十分喜歡。
自從有了吹糖人這個絕活兒,劉伯溫每每挑著糖挑子出門,那些孩子便會一窩蜂地跟上來,拿著從家里要來的銅板,爭著搶著買他的糖人。
許多靠糖挑子過活的人見狀,紛紛找來,請求劉伯溫將做糖人的本領教給他們。劉伯溫便將這門手藝傳授給了登門求教的人,就這樣,吹糖人的手藝便一傳十、十傳百地流傳了下來。從此,吹糖人行業便尊劉伯溫為祖師爺。
賣藥糖

賣藥糖的大兵黃
老北京與吹糖人類似的行當,還有賣藥糖的。藥糖就是在糖稀里加上砂仁、豆蔻、玫瑰、薄荷、芝麻等不同種類藥材的碎末。待糖熬好后將其倒在石板上晾涼,再用刀切成小塊,然后就可以賣了。有茶膏糖、茶糖、蘿卜糖、梨膏糖以及涼糖等種類。天橋上有個賣藥糖的,人稱大兵黃,很有名氣。據說他在辮帥張勛的部隊里當過兵,又姓黃,因此有了這個外號。他賣藥糖的時候,不吆喝也不練把式,而是站在那里一邊破口大罵,一邊賣藥糖。每天換著人罵,換著花樣罵,專罵當權的軍閥權貴人物。段祺瑞、張宗昌等人都被他罵遍了。每天都有很多人圍著聽他罵人,以解心頭對軍閥的怨恨。七七事變之后,日本侵略者橫行北京,大兵黃照樣大罵日本兵,因此被警署多次拘禁,但只要釋放,照罵不誤,人皆稱其是耿直而不畏死的硬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