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曹雪芹首制“沙燕兒”——風箏

相傳,風箏出現于春秋時期,是墨家創始人墨子以木頭制成木鳥,研制三年而成的。初時主要用于軍事目的,后來日漸成為一種民間習俗。

1915年的一天早上,位于琉璃廠的哈記風箏鋪還沒開門,就有人在外面咚咚咚敲門。老板哈長英以為是哪位性急的客人要買風箏,一邊喊著“來了來了”一邊跑過去開門。

開門一看有些愣住了這幾位西裝革履不像是來買風箏的客人啊。正疑惑間,這幾個客人道明了來意。

原來,這幾人是國民政府農商部門的工作人員,國民政府想要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找不到合適的參賽作品,便想來看看聞名北京城的哈記風箏是否有能夠參賽的珍品。

說起來,哈記風箏在京城確實是大名鼎鼎。哈記風箏的創始人是哈長英的父親哈國梁,原來是北京城內的一個普普通通的泥瓦匠,出于對風箏的特殊喜愛,便四處求藝、苦心鉆研,終于制作出優質的風箏,并形成了獨屬于哈記一門的特色流派。

哈長英是哈記風箏的第二代傳人,自小在父親的熏陶下,也十分喜愛風箏藝術。他在繼承父親技藝的基礎上,增強了風箏的藝術性,將哈記風箏發展得更加壯大。他做的風箏種類繁多,造型奇特,比如蜻蜓的翅膀能上下抖動,燕子在空中能發出“喃喃”的細語聲,在造型完美和色彩豐富之外,又增加了聲音的感染力。

居住在南城的一些京劇名伶、商業巨子還有文化界知名人士,都十分喜歡哈記風箏。由于哈記風箏做工精細、畫工精良、用料考究,所以售價不菲,并不是普通小孩所能接受的,而且哈記風箏放的時候要拉遠線并一次拉起,升到空中越高越穩,風力越強越能顯示風箏制作的功力,若非行家,一般人很難擺弄,所以,老北京一些資深的玩家對哈記風箏最為青睞。

這也是國民政府會想到找哈記風箏參賽的原因。工作人員在哈長英的帶領下,參觀了哈記風箏鋪里的所有風箏,還有幾件標價不低的哈長英精心制作的風箏。

經過一番對比后,工作人員的視線落在了哈長英制作的那幾件珍品上,分別是蝴蝶、仙鶴、蜻蜓、花鳳。就這樣,國民政府帶著哈記的四件珍品風箏參加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

民國時期一位男子拿著一只風箏

不久后,便傳來獲獎的消息,并有金、銀兩塊獎牌寄到郵局,郵局的工作人員便通知哈家帶錢去取。但取金牌需要兩塊銀圓,取銀牌需要一塊銀圓。哈家東借西湊好不容易湊到一塊銀圓,只夠領回一塊銀牌,那枚金牌便只能留在郵局了。

不過,從此以后,以哈記風箏為代表的中國風箏開始名揚國際,有了中國第五大發明的稱謂。現在美國紐約的博物館內,還收藏著哈長英的四件風箏精品,分別是蓮花葫蘆、香爐鼎、鐘馗、雙魚,這些風箏至今已有百年之久。

說起來,哈記風箏鋪最有代表性的風箏,還要數沙燕。而沙燕風箏,也是老北京風箏中性能最好、對全國影響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一種風箏。

據說,沙燕風箏竟然是曹雪芹發明的。

原來,曹雪芹除了創作《紅樓夢》之外,還寫過一套“為今之有廢疾而無告者”用以取得謀生手藝的書——《廢藝齋集稿》,分別論述了印刻、編織、園林、風箏、烹調、脫胎手藝、印染等。《廢藝齋集稿》的第二卷《南鷂北鳶考工志》,就是專門講述風箏制作的。書中記載的“扎燕”(即沙燕),是曹雪芹集南方風箏和北方風箏的優點于一體而設計的。《廢藝齋集稿》全書八冊,如今大部分內容佚失,僅僅留下部分內容。這小部分能留在中國,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種類繁多的沙燕風箏

1943

年,北平的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有位叫孔祥澤的學生,他的美術老師是一位日本人,名字叫高見嘉十。高見嘉十長期在中國生活,時常接觸到風箏,并對風箏制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恰巧孔祥澤年少的時候學習過制作風箏,于是,師生二人時常一起研究、討論風箏的一些制作技藝。

有一天,高見嘉十告訴孔祥澤,他找到了一本專門講述風箏制作的古書,邀請孔祥澤一起閱看。趕到高見嘉十家里后,孔祥澤得知,這本幾經易手的風箏古書,此時的主人是一個名叫金田的日本人。而孔祥澤到了高見嘉十家里時,當時京城的幾位風箏制作名家都已到齊了。

在談論中得知,此次之所以請了這么多風箏制作名家,是為鑒定一本叫作《廢藝齋集稿》的價值。當時在場的幾位專家在翻開這本古書時,在序文中看到了“曹子雪芹”四個字。在場的人都十分驚訝,沒想到這本古書竟是出自曹雪芹之手!在場的幾位都知道大名鼎鼎的曹雪芹,唯獨此書稿主人金田,未曾聽過曹雪芹的名諱。在得知曹雪芹就是《紅樓夢》的作者時,金田立刻要將書稿收回,帶回日本。

高見嘉十立刻阻止,轉頭詢問孔祥澤以及幾位風箏名家畫家,購買這本書稿是否值當。孔祥澤和幾位專家紛紛表示此書乃珍品,孔祥澤還表達了想要借回家抄閱的想法。經過一番協商,在高見嘉十的勸說下,金田終于答應把書稿借給孔祥澤抄錄。接下來,孔祥澤開始了緊張而又艱苦的臨摹抄錄工作。

由于金田十分重視此書稿,唯恐孔祥澤在抄錄過程中會把書稿弄丟,便每天親自把書稿帶到孔祥澤家,親眼看著孔祥澤抄錄。而且只給了一個月的臨摹抄錄時間,并且還不允許拍照。由于時間限制,孔祥澤只抄錄到了《廢藝齋集稿》的第一卷、第二卷以及第七卷的一部分,但是,這也足以讓孔祥澤和曹雪芹筆下的那些風箏結下不解之緣。

民國時期的風箏攤

金田收回《廢藝齋集稿》的書稿后,立刻將書稿郵寄回了日本。由于當時時局的原因,金田以及金田收藏的這本《廢藝齋集稿》一同銷聲匿跡。后來孔祥澤多次去日本尋找,但是,終還是無緣再見《廢藝齋集稿》原書稿一面。

孔祥澤將抄錄下來的《南鷂北鳶考工志》視若珍寶,這本書專門記載了風箏的扎制、彩繪,并附有詳細的附圖說明,配有講扎法、繪法的歌訣,附帶有考證源流的文字,成為我國考證風箏源流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專著性工具書。

當然,這本書的另一個小作用,就是證實了沙燕風箏確實是曹雪芹發明的。

沙燕

清朝末年沙燕風箏與風箏制作藝人

沙燕風箏的結構簡練,由五根竹條組成主骨架,翅膀由上下兩根竹條彎曲而制成。這能使沙燕風箏在風小時能起、風大時也能穩,其飛行性能優于其他類型的風箏。沙燕的頭是燕子頭的平面變形,眉梢上挑,兩眼有神,再加上一對剪刀尾巴,非常形象。哈記風箏的絕活兒是瘦沙燕,式樣好看能吃更大的風力。此外,較寬的沙燕風箏又叫胖沙燕。老北京的風箏攤只在每年的小寒節氣后才會出現,到清明節準時收攤。這是由于老北京的清明節習俗。早年間清明掃墓時,要帶上風箏。祭奠完畢,把風箏放起,并把風箏線剪斷,預示著病災、晦氣被風箏帶走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后旗| 大荔县| 通化县| 榆社县| 高淳县| 亳州市| 临澧县| 德保县| 江孜县| 江津市| 栾川县| 靖宇县| 旬邑县| 鄄城县| 富阳市| 富川| 新余市| 河南省| 台东县| 万安县| 正定县| 旬阳县| 沂水县| 玛多县| 青州市| 大关县| 临海市| 潼关县| 翁牛特旗| 湄潭县| 庆安县| 磐安县| 拉孜县| 交城县| 广昌县| 岑巩县| 麻阳| 抚顺县| 万安县| 繁昌县| 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