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強度訓練寶典(修訂版)
- (美)丹·特林克
- 1483字
- 2021-07-01 16:34:48
譯者序
喬爾·杰米森曾在其著作Ultimate MMA Conditioning中寫道:“如果你想成為一名斗士,那就應該像斗士那樣去訓練!”
在近幾年的體能訓練討論與研究中,無論是在大眾健身領域還是競技訓練領域,功能性體能訓練與傳統力量訓練都是熱點話題。在譯者剛剛接觸體能訓練時,功能性體能訓練開展得如火如荼,仿佛不在自己制定的訓練計劃中加入幾個瑞士球、彈力帶等小器械組合訓練動作就不能稱之為體能訓練。在運動員完成一個周期的訓練后,譯者非常沮喪地發現:雖然運動員發生損傷的風險下降了,但因缺少力量的支撐,其專項成績并未得到持續增長。在備戰2016年里約奧運會期間,通過學習一些成功的訓練案例并總結自己的失敗訓練經歷,譯者發現:功能性體能訓練與傳統力量訓練只是兩種訓練工具,沒有好壞之分—歸根結底,訓練目的決定訓練方法與手段。
丹·特林克是美國舉重協會的一名運動表現教練,所以當翻閱本書時,您會發現本書的大多數動作都是從抓舉、挺舉中分解出來的:如庖丁解牛一般,從簡單的肩部推舉到復雜的完整挺舉動作,從簡單的相撲硬拉到困難的單腿羅馬尼亞硬拉,動作間無不透露出作者對舉重項目的推崇與對力量訓練科學的尊重。相信您在閱讀完本書后會對以杠鈴為主的力量訓練方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本書不僅介紹了近300個練習動作,還將書中所有動作整合起來,設計了300個鍛煉方案。在傳統高強度訓練中,我們采用心率來評價運動強度,與傳統高強度訓練不同的是,本書采用訓練參數進行運動強度評價,即在規定時間內增加訓練次數、組數和負重,以達到增加強度的效果。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在練習組間監測脈搏來評價訓練者的訓練強度。
本書整體分為三大部分,共8章。第1章是基礎準備,以高強度訓練為背景,分別針對科學原理、訓練原則、飲食恢復、基礎動作模式、動態熱身練習等方面進行了簡單介紹。第2章、第3章、第4章、第6章和第7章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減脂、增肌、單關節練習、核心區訓練、動作模式的“推、拉”訓練),提供了不同的訓練動作與鍛煉方案。第5章與第8章的內容是對其他各章所學習動作的運用,讀者可在保證技術正確的前提下檢驗與提高身體能力。
本書的最大特點是每次訓練的時間較短(30分鐘),且訓練安排靈活,非常適合大眾健身與軍事體能訓練。練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能力情況選擇進階與簡易練習,并且可以根據自己的訓練需求選擇不同章節的練習。當然,專業運動員也可以根據運動專項的需要選擇有針對性的訓練動作進行練習。本書的優點是通過分析與分解舉重項目的專項動作,使訓練動作更加符合力學傳遞特點,使訓練內容更為豐富。因為現代體能訓練更加突出因人而異,所以譯者認為如果第1章能增加一些動作篩查與糾正練習、靈活性與穩定性評價的內容,在第三部分(第5章和第8章)增加一些有氧與無氧能力評價與訓練內容,本書將會更加完善。
翻譯與校對工作是非常煩瑣與復雜的,但是翻譯與校對工作也是系統學習、培養邏輯的優選之法:自上而下地表達,自下而上地思考。在本書的翻譯、校對學習過程中,譯者更加了解力量訓練的研究價值,讓自己在今后的訓練指導工作中有了更多選擇。非常感謝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體能訓練中心的王雄老師一直以來對我們的無私幫助,他嚴謹的工作態度與閃光的人格魅力一直讓我們非常敬佩。另外,非常感謝人民郵電出版社有限公司對本書出版工作的大力推動。
訓練的目的是享受生活,希望通過閱讀此書可以給健身教練、運動員傳遞更多、更豐富的專業知識。
最后,在跟隨此書訓練之前,譯者向讀者提出以下幾條訓練建議。
1.確定您的身體沒有任何疼痛。
2.確定您的身體功能不存在功能障礙。
3.根據您的訓練目的,合理安排訓練動作。
王旭 張晁赫
致里基·瓊和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