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 各地區綠色發展水平的測度結果及分析

根據上面的概念界定和測度方法分析,分兩步測算各地區的綠色發展水平。第一步是根據各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數據測算經濟發展的綠色程度,即綠色指數;第二步是用所測算的綠色指數對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綠色平減”并進行標準化,從而得到各地區綠色發展指數,衡量各地區綠色發展水平。

2.1 指標選取和數據說明

(1)經濟發展指標

人均(3)GDP是衡量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度量指標,本文采用人均GDP作為經濟發展指標。國內生產總值代表經濟增長,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內容。

(2)資源消耗指標

參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里關于綠色發展的闡述:“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要“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本文選擇人均能源消費量、人均用水總量和人均土地資源利用量作為主要的資源消耗指標。

(3)環境污染指標

廢氣、廢水和固體廢物,即通常所謂的“三廢”,選擇“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煙粉塵排放量”作為廢氣排放物的代表性指標;選擇“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和“氨氮排放量”作為廢水排放的代表性指標;選擇“固體廢物產生量”作為固體廢棄物污染指標。嚴格意義上說,由于每個地區的資源、環境承載力不同,在計算中應考慮污染物的相對排放量,但由于此類數據沒有相關統計,因此本研究采用絕對排放量進行計算。

限于統計數據的完整性和可獲得性,在研究過程中,本文選取中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16年的數據進行測度,西藏數據多有缺失或不足,分析中將其略去。

本文使用的能源消費量來源于《中國能源統計年鑒》,其余統計資料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文中出現的數據均系上述資料中的原始數據或對其中數據進行計算調整后的新數據。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變量描述

2.2 各地區經濟發展綠色程度的測度結果

運用超效率非徑向DEA模型對2016年各地區經濟發展綠色程度的測度結果如圖2所示。總體上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的綠色程度較高,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綠色程度較低。在綠色指數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只有重慶屬于西部地區,其他9個省份都屬于東部地區;綠色指數排名前五的省份都屬于東部地區,其中,北京和上海的綠色指數大于1,顯著高于其他省份。除了山西、黑龍江外,中部地區的其他省區的綠色指數排名都在第十一到第二十的區間。在綠色指數排名后十的省份中,7個省份屬于西部地區;在綠色指數排名后五的省份中,4個省份屬于西部地區,分別是寧夏、新疆、青海和甘肅,其綠色指數均低于0.1。

圖2 各地區經濟發展綠色指數(2016年)

2.3 各地區綠色發展水平的測度及分析

用前面測算的綠色指數對各地區人均GDP進行“綠色平減”,可以得到各地區綠色人均GDP的絕對值。如表2所示,各地區綠色人均GDP的差異遠大于人均GDP的差異,或者說各地區綠色發展水平的差異遠大于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當然,這種差異的放大主要是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的綠色指數存在明顯差異。考慮到計算綠色人均GDP所使用的綠色指數和人均GDP兩個變量具有不同的量綱,為消除變量間的量綱關系,對各地區綠色人均GDP進行無量綱化和指數化處理,處理的方法是對各地區綠色人均GDP取自然對數,并將各地區綠色人均GDP的自然對數值與北京的綠色人均GDP對數值相比,所得到的比值代表各地區綠色發展的相對水平。為更形象地反映各地區的綠色發展水平,將無量綱化和指數化處理后的綠色人均GDP轉換為百分制。首先是對北京的綠色發展水平進行賦分,盡管北京的綠色發展水平顯著高于其他各地區,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不管是在發展水平上還是在綠色程度上,北京的綠色發展水平顯然還存在差距。本文選取歐盟國家的人均GDP、單位GDP資源消耗量和單位GDP污染物排放水平作為參考,經過對比分析,對北京的綠色發展水平的賦分為80(4)。其他地區的綠色發展指數則由其指數化的綠色人均GDP乘以80(見表2)。

表2 各地區綠色發展指數

各地區綠色發展指數測算結果表明,我國東部地區的綠色發展水平總體較高,中西部地區則較低。在排名前10的省份中,東部地區占8個,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占1個,分別是湖北和重慶。在排名后10的省份中,西部地區占7個,中部地區占3個,為江西、山西和黑龍江。排名11~20的10個省份中,中部地區占4個,東部地區占3個,為海南、遼寧和河北,西部地區占3個,為陜西、內蒙古和四川。

將人均GDP排序與綠色發展指數排序放在同一個坐標系中考察可以直觀看出各地區綠色發展水平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如圖3所示,45度線上的點表示該地區的綠色發展水平在全國的排序與其經濟發展水平一致,45度線以上的點表示該地區的綠色發展水平排序高于其經濟發展水平,45度線以下的點表示該地區的綠色發展水平排序低于其經濟發展水平。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和浙江等5個省份的綠色發展水平排序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的排序一致,表明這些地區既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同時又是綠色程度較高的地區。除了這5個省份外,其他地區的綠色發展水平排序都不同程度地差別于其經濟發展水平的排序。其中,海南、四川和安徽等省份的綠色發展水平排序顯著高于其經濟發展水平排序,說明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方式相對于其經濟發展水平是比較綠色的。內蒙古、青海、寧夏和新疆的綠色發展水平排序則顯著低于其經濟發展水平排序,說明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對資源的消耗程度和對環境的污染程度是比較嚴重的。

圖3 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綠色發展水平對比(2016年)

不同地區綠色發展水平排序與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各地區綠色水平對其發展的影響程度,若一個地區的GDI排名低于其人均GDP排名,說明該地區的綠色水平對其綠色發展起到較高的推動作用,其資源消耗、環境污染水平低于同等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反之,若一個地區的GDI排名高于其人均GDP排名,說明該地區的綠色水平是其綠色發展的減分項,資源消耗、環境污染水平較同等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高。

進一步地,將本文的GDI測算結果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綠色發展指數進行對比。2016年國家統計局等部門制定了《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并于2017年通過資源利用、環境治理、環境質量、生態保護、增長質量、綠色生活、公眾滿意程度7個方面56項評價指標計算各省(區、市)綠色發展指數,以此反映各地區綠色發展成果。正如前文里所指出的,這套評價指標體系是基于廣義上的綠色發展概念而設計的,同時也未能很好地厘清綠色與發展的邏輯關系。本文則是從狹義的綠色發展的科學內涵出發,明確綠色發展這一概念中綠色與發展的內在邏輯關系,先測算各地區經濟發展的綠色指數,再以綠色指數對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平減”,從而得到各地區綠色發展的水平。

從測算結果看,本文所測度的各地區綠色發展水平的排序與國家統計局的排序存在較大差異。兩種測算結果只有第1名、第19名、第20名和第30名的省份是一樣的,而其他26個省份的排序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其中,差異最明顯的是天津,根據本文的測評,2016年天津的綠色發展水平在全國30個省區(西藏除外)中排名第3,而在國家統計局的年度測評中則只排在第28名。2016年天津人均GDP位列第3,其經濟發展水平毋庸置疑。其綠色程度也處于較高水平,雖然天津過去的產業結構十分依賴于重工業,但是隨著環保政策的限制與產業的轉型升級,鋼鐵、石化等重污染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并逐漸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天津的綠色水平逐漸提高。2016年天津的萬元GDP能耗在全國排名第7位,單位GDP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和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在全國排名分別為第3、第4、第2、第2、第7和第2。由此可見,將天津的綠色發展水平排在全國第28名顯然是不合理的。此外,排名差異較大的還有云南、甘肅、陜西、山東、內蒙古、遼寧和廣西等省份。以云南為例,2016年云南的人均GDP排名全國倒數第2,僅高于甘肅,其經濟發展的綠色程度也較低,根據本文的測度,云南的綠色發展水平全國排名第26,而國家統計局的測算結果卻將云南的綠色發展水平排在全國第10名,僅次于江蘇,甚至高于廣東(第13名)。詳見表3。

表3 與國家統計局測算結果的比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北县| 长子县| 福海县| 古蔺县| 清徐县| 平湖市| 无为县| 高平市| 科尔| 剑阁县| 九江县| 苏尼特左旗| 金溪县| 阿拉善盟| 金湖县| 当阳市| 汽车| 绩溪县| 济宁市| 楚雄市| 东乡县| 新宁县| 亚东县| 读书| 柳河县| 铜山县| 三门县| 上栗县| 东阿县| 忻城县| 建昌县| 抚顺市| 上杭县| 汤阴县| 巴中市| 五莲县| 南汇区| 荃湾区| 息烽县| 东台市| 康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