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 結論與建議

綠色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評估不同地區綠色發展成果要求準確測度各地區的綠色發展水平,同時在定量測度基礎上的地區比較對于促進各地區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當然,準確測度各地區綠色發展水平的首要前提是對綠色發展這一概念的內涵進行科學界定。本文認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意味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不同維度,各維度之間雖有所交叉,但是應該是各有側重和各有邊界。如果說創新發展側重于通過制度和技術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那么,綠色發展則側重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生產生活方式,既實現經濟發展又注重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而在現有的綠色發展水平的測度研究中,往往存在將綠色發展概念泛化的傾向,因此也就無法準確地評估和比較各地區真實的綠色發展水平。

本文將綠色發展的概念邊界嚴格界定在資源環境問題上,衡量一個地區的綠色發展水平,既要看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水平,又要看該地區經濟發展的綠色程度,或者說該地區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對資源的消耗程度和對環境的污染程度。一個特定地區的綠色發展存在四種可能的狀態:一是既發展又綠色,二是發展不綠色,三是綠色不發展,四是既不發展又不綠色。如果一個地區是基于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生產生活方式實現經濟發展,則該地區具有較高的綠色發展水平;而如果一個地區盡管實現了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但是以大量消耗資源和污染環境為代價,那么從綠色發展的角度看,其經濟發展水平需要“打折扣”。基于這一思路,本文首先運用超效率非徑向數據包絡模型(Super SBM DEA Model)測度我國各省份經濟發展的綠色指數,用以衡量各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資源的消耗程度和對環境的污染程度。測算結果表明,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的綠色程度較高,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綠色程度較低。換言之,總體上看東部地區的生產生活方式是更加清潔綠色的,這是因為東部地區處于較高的發展階段,更加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當然其產業結構也更趨于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

進一步地,本文運用衡量經濟發展綠色程度的綠色指數對各地區的人均GDP進行調整得到各地區的綠色人均GDP,顯然,綠色指數的差異放大了各地區原有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基于各地區綠色人均GDP,本文構建了綠色發展指數(GDI),用以衡量不同地區的綠色發展水平。總體上看,綠色發展水平還是呈現東中西不平衡的態勢,經濟發展綠色程度的差異進一步拉大了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在綠色發展水平上的差異。從綠色發展水平的全國排序看,本文的測度結果與官方公布的排序存在顯著差異。基于對比分析,尤其是對排序差異較大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及經濟發展綠色程度的考察,建議官方在評價綠色發展水平時進一步厘清“綠色發展”的科學內涵及“綠色”與“發展”的內在邏輯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玛县| 西吉县| 团风县| 桓台县| 贡山| 双峰县| 新昌县| 中卫市| 英山县| 伽师县| 开封县| 资中县| 牙克石市| 噶尔县| 五常市| 瑞丽市| 鞍山市| 大余县| 江陵县| 宝应县| 临安市| 宁波市| 海门市| 莒南县| 台山市| 边坝县| 沙雅县| 班玛县| 石棉县| 南宁市| 峨眉山市| 霍城县| 广宁县| 上犹县| 彭山县| 平阳县| 新竹县| 宜阳县| 金平| 博白县| 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