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70年與新時代經濟學的歷史使命
- 蘇劍主編
- 465字
- 2021-06-03 10:35:02
4 小結
從1870年至一戰之前,國際貿易經歷了一段繁榮時期,很多經濟史學家們也把這一段時期作為經濟全球化的第一個高峰。這一時期確實與國際金本位制度的確立相一致,但是,英國確立其金本位制度源自其鑄幣技術的進步,而很多國家加入國際性金本位制度更多是出于各自利益的需要。從這一角度來說,也許政治因素通過對匯率機制進而對經濟及國際貿易產生影響。一戰之后的金本位制度運行的歷史告訴我們,也許國際性金本位制度并沒有造成大蕭條期間絕大多數國家的產出下降,因為盯住黃金價格導致國內貨幣供給下降不過是一戰之后政治格局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的狀況的反映。所以,我們很難認定金本位機制本身造成周期性的經濟繁榮及蕭條。在經濟的實際運行中,是否堅持及放棄金本位制度對于一國而言是內生的。退一步來說,盡管存在顯著的證據表明,一個國際性的金本位機制確實有助于國際貿易的繁榮(1913年之前),而且放棄金本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確實導致國際貿易水平的下降(1930年代),但是考慮到國際貿易發展的外部條件時,我們也許需要更為深入地探討國內政治及國際政治格局是如何影響到國際金本位機制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