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批評會表揚培養自覺主動的好孩子
- 李萍編著
- 1792字
- 2021-06-04 14:55:04
關注孩子每一個微小的進步
在教育中,“馬太效應”的作用是消極的,所謂“馬太效應”就是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現象。假如不注意這種“馬太效應”,那就必然造成只重視和培養少數拔尖學生,忽視和放棄大多數學生的現象,形成少數和多數的隔膜、分化、對立。一位8歲孩子的父母說,他兒子學唱歌得到老師表揚,但他提醒孩子不要得意,理由是還有更優秀的孩子。聽到了父母這樣的評價,孩子覺得很委屈。教育專家指出,許多父母看不到孩子的進步,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的某個方面與更優秀的孩子比,結果是越比越不滿意,這樣下去孩子的壓力也與日俱增。
其實,最好不要總拿孩子作比較,即便是比較,也應該是縱向比,而不是橫向比。這里的縱向比就是比較孩子自身的進步,只要孩子比昨天多了些進步,那就是一種收獲;橫向比,則是比較與孩子同齡的孩子,許多父母都會以自己孩子的某個方面與更優秀的孩子比。這兩種比較方法的結果可想而知,前者會讓你看到孩子的進步,后者會模糊孩子的明顯進步,更提升了父母的期望值。
小貼士
1.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
許多父母對于孩子的缺點數落不完,一旦被問到孩子的優點,卻顯得支支吾吾,半天說不上幾個來。其實,這就是因為很多父母只看到了孩子的缺點,而沒有看到孩子的優點,即便是孩子有很多優點,父母也會橫向比較,覺得孩子比起更優秀的孩子還是有差距,這樣一種心理會促使過高的期望值模糊了父母的眼睛。所以,父母應該看到孩子的優點,只要孩子顯露出了一個優點,那就要積極贊賞。
2.孩子微小的一步,都值得稱贊的一大步
與同齡最優秀的孩子相比,可能自己的孩子總是顯得不那么突出,方方面面都差強人意。但是,比起孩子昨天的表現,你的孩子是否已經進了一小步了呢?以前他可能英語成績不及格,但現在幾乎每次都能跨過及格的大關,取得良好的成績;或許他離優等生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孩子的進步是明顯可見的,因而這也是值得稱贊的一大步。父母要善于去發現孩子每天的一點進步,可能他今天變得有禮貌,他懂得了尊重他人,他開始學會關心媽媽了……這一些點點滴滴的進步看起來微不足道,卻是孩子作出的努力,值得每一位關心孩子成長的父母大力的贊賞。
3.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對孩子不滿意的根源,就是父母有著過高的期望值,大多數父母會關注到別人孩子的成績,繼而對自己孩子不滿意,這就是典型的橫向比較。教育專家指出,父母對孩子不滿意,可能會引發孩子的心理問題,當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壓力過大卻又找不到釋放的渠道時,就容易出現問題。這時候,父母要改變觀念,好孩子的標準是既要學習好,又要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父母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鼓勵孩子的點滴成就,平等地與孩子進行溝通,盡可能地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語言,以免對孩子造成傷害。
孩子在縱向比中增強了自信心,卻在橫向比中喪失了信心而變得自卑,所以,父母要關注到孩子的每一個細小的進步,縱向比而不是橫向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