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影響一生的一句話

1871年春天,一個年輕人——蒙特瑞綜合醫院的醫科學生——拿起了一本書,看到對他前途有莫大影響的一句話。他當時的生活中充滿了憂慮,擔心怎樣通過考試,擔心該做些什么事情,該到哪去,怎樣才能開業,怎樣才能過活。

這位年輕的醫科學生在1871年所看到的那句話,使他成為他那一時代最有名的醫學家——創建了全世界知名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成為牛津大學醫學院的欽定講座教授——這是在英帝國學醫的人所能得到的最高榮譽——他還被英國皇帝冊封為爵士。他死后,需要兩大卷書——厚達1466頁——的篇幅才能記述他的一生。

這個年輕人就是后來的威廉·奧斯勒爵士。下面,就是他在1871年春天所看到的那一句話——“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事,而要做手邊清楚的事。”這由湯瑪士·卡萊里所寫的一句話,幫他過了無憂無慮的一生。

42年之后,在一個郁金香開滿校園的溫和春夜,威廉·奧斯勒爵士對耶魯大學的學生發表了演講。他對那些耶魯大學的學生們說,像他這樣一個曾經在4所大學當過教授,寫過一本很受歡迎的書的人,似乎應該有“特殊的頭腦”,其實不然。他說他的一些朋友都知道,他的頭腦是“最普通不過了”。

那么,奧斯勒爵士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呢?他認為這完全是因為他活在所謂“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里。他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在奧斯勒爵士到耶魯去演講的幾個月前,他乘著一艘很大的海輪橫渡大西洋,看見船長站在舵房里,撳下一個按鈕,接著發出一陣機械運轉的聲音,船的幾個部分就立刻彼此隔絕開來——成了幾個完全防水的隔離艙。

“你們每一個人,”奧斯勒爵士對耶魯的那些學生說,“組織都要比那條大海輪精美得多,所要走的航程也更遠得多,我要勸各位的是,你們也要學怎樣控制一切,而活在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里面,才是在航程中確保安全的最好方法。到舵房去,你會發現那些大的隔離艙至少都可以使用;撳下按鈕,注意聽你生活的每一個層面,用鐵門把過去隔斷——隔斷已經死去的那些昨天;撳下另一個按鈕,用鐵門把未來也隔斷——你有的是今天……切斷過去,讓已死的過去埋葬掉;切斷那些會把傻子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明日的重擔,加上昨日的重擔,就會成為今日最大的障礙,要把未來像過去一樣緊緊地關在門外……未來就在于今天……沒有明天這東西的,人類得到救贖的日子就是現在。每一個為未來擔憂的人,只會造成精力的浪費,精神的苦悶……那么,把你船后的大隔離艙也都關斷吧,準備養成一個好習慣,生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里。”

奧斯勒博士是不是說我們不應該為明天而下工夫準備呢?不是的,絕不是這樣。在那次演講里,他就繼續說:“為明日準備的最好方法,就是要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熱忱,把今天工作做得盡善盡美,這就是你能應付未來的惟一方法。”

一定要為明天著想——不錯,要小心地考慮、計劃和準備,可是不要擔憂。

在戰爭期間,軍事領袖必須為將來制定計劃,可是他們絕不能有任何焦慮。“我把我們最好的裝備,供應給最好的人手,”指揮美國海軍的海軍上將厄耐斯特·金恩說,“再交給他們似乎是最聰明的任務,我所能做的就只有這些。”

“若是一條船沉了,”金恩上將繼續說道,“我不能把它撈起來。要是船再往下沉,我也擋不住。我把時間花在解決明天的問題上,要比為昨天的問題而后悔好得多了。何況我若是為這些事情煩心的話,我不可能支持很久的。”

亞瑟·蘇茲柏格——世界上最有名的《紐約時報》的發行人。說:“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燒過歐洲的時候,我感到非常吃驚,對未來非常擔憂,使得我幾乎無法入睡。我常常在半夜爬下床來,拿著畫布和顏料,望著鏡子,想畫一張自畫像。我對繪畫一無所知,可是我還是畫,好讓自己不再擔心。”

蘇茲柏格先生最終消除了他的憂慮,得到了平安,但不是畫畫,而是一首贊美詩里的一句話拯救了他。這一句話是:“只要一步就好了。”

指引我,仁慈的燈光……

讓你常在我腳旁,

我并不想看到遠方的風景,

只要一步就好了。

大概就在這個時候,有個當兵的年輕人也同樣地學到了這一課,他的名字叫做泰德·班哲明諾,住在馬里蘭州的巴鐵摩爾城——他曾經憂慮得幾乎完全喪失了斗志。

“在1945年的4月,”泰德·班哲明諾寫道,“我患了一種醫生稱之為結腸痙攣的病,這種病使人極為痛苦,若是戰爭仍一直持續下去的話,我想我整個人都會垮了。

“當時,我在第94步兵師,擔任士官的職務,負責建立和維持一份在作戰中死傷和失蹤的紀錄,還要幫忙發掘那些在戰事激烈的時候被打死的、被草草掩埋的士兵。我得收集那些人的私人物品,要確切地把那些東西送回到重視這些私人物品的家人或近親手里。我一直在擔心,怕我們會造成那些讓人發窘的或者是很嚴重的錯誤,我擔心我是不是能撐得過去,我擔心是不是還能活著回去抱一抱我的兒子——我的兒子已經來到人世16個月了,但我卻從來沒有見過。我既擔心又疲勞,瘦了34磅,而且擔憂得幾乎發瘋。我眼看著自己的兩只手只剩下皮包骨。我一想到自己瘦弱不堪地回家,就非常害怕,我崩潰了,哭得像個孩子,我渾身發抖……有一段時間,就是對德軍最后大反攻開始不久,我常常哭泣,當時,我幾乎放棄了還能再成為一個正常人的希望。

“最后我住進了醫院。一位軍醫給了我一些忠告,整個改變了我的生活。那位軍醫在為我做完一次徹底的全身檢查之后,他告訴我,我的問題純粹是精神上的。‘泰德,’他說,‘我希望你把你的生活想象成為一個沙漏,你知道在沙漏的上一半,有成千成萬粒的沙子,它們都慢慢地平均地流過中間那條細縫。一次只流過一粒沙,除了弄壞沙漏,你跟我都沒有辦法讓兩粒以上的沙子同時通過那條窄縫。你和我,都像這個沙漏。每一天早上開始的時候,有成千上百件的工作,讓我們覺得我們一定得在那一天里完成。可是如果我們不一次只做一件,讓它們慢慢平均地通過這一天,像沙粒通過沙漏的窄縫一樣,那我們就一定會損害到我們自己的身體或精神了。’

“那一天不亞于我的新生,是值得紀念的,當軍醫把這段話告訴我之后,我就一直奉行著這種哲學。‘一次只流過一粒沙……一次只做一件事’這個忠告,戰時在身心兩方面都救了我,目前對我在手藝印刷公司的公共關系及廣告部中的工作,也有莫大的幫助。我發現在生意場上,也有像在戰場上的同樣問題,一次要做完好幾件事情——但卻沒有多少時間可利用。我們的材料不夠了,我們有新的表格要處理,還要安排新的資料,地址的變動,分公司的增開和關閉等等。我不會再緊張不安,因為我牢記著那個軍醫告訴我的話:‘一次只流過一粒沙子,一次只做一件工作。’我一再對自己重復地念著這兩句話。我的工作比以前更有效率,做起來也不會再有那種在戰場上幾乎使我崩潰、迷惑而混亂的感覺。”

在目前,我們的醫院里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床位,都是保留給神經或精神上有問題的人。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這些人都是被累積起來的昨天和令人擔心的明天所加起來的重擔所壓垮的。而這些病人中,大多數只要能奉行耶穌的這句話——“不要為明天憂慮”,或者是威廉·奧斯勒爵的這句話——“生活在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里”,今天就都能精神百倍地走上大街,過上快樂而幸福的生活了。

今天世上每一個活著的人,在目前這一剎那,都站在兩個永恒交會之點——已經永遠永遠地過去,以及延伸到無窮盡的未來——誰都不可能活在這兩個永恒之中,甚至連一分鐘也不行。若想那樣做的話,我們就會毀了自己的身體和精神。所以,我們就以能活在所能活的這一刻而感到滿足吧。

從現在一直到我們上床,我們應按照羅勃·史蒂文生所寫的那樣生活:“不論擔子有多重,每個人都能支持到夜晚來臨,不論工作有多苦,每個人都能做他那一天的工作,每一個人都能很甜美、很有耐心、很可愛、很純潔地活到太陽下山,而這就是生命的真諦。”

不錯,生命對我們所要求的也就是這些。可是住在密歇根州沙吉那城的謝爾德太太在學會“只要生活到上床為止”這一點之前,卻感到極度頹喪,甚至幾乎想要自殺。

“1937年,我丈夫死了,”謝爾德太太向我訴說了她的過去,“我覺得非常頹喪——當時幾乎一文不名。我寫信給我以前的老板利奧·羅奇先生,請他允許我回去從事我以前的工作。我從前靠給學校推銷世界百科全書過活。兩年前我丈夫生病的時候,我把汽車賣了,可是我勉強湊足錢,分期付款買了一部舊車,再開始出去賣書。

“我原想再回去做事或許可以幫我解脫頹喪,可是要一個人駕車,一個人吃飯,幾乎令我無法忍受。對有些區域簡直就做不出什么業績來,雖然分期付款買車的數目不大,但對我來講,也很難付清。

“1938年春天,我在密蘇里州的維賽里市推銷,那里的學校很窮,路也不好走,我一個人又孤獨、又沮喪,所以有一次我甚至想要自殺。我覺得成功很難,而活著也沒有什么希望。每天早上我都害怕起床面對生活。我什么都怕——怕我付不出分期付款的車錢,怕我付不起房租,怕沒有足夠的東西吃,怕我健康情形變壞而沒有錢看醫生。當時我之所以沒有自殺,惟一的原因就是擔心我的妹妹會因此而很難過,而且她又沒有足夠的錢來付喪葬費用。

“然而,有一天,我讀到一篇文章,使我從消沉中振作起來,讓我有勇氣繼續活下去的勇氣。我永遠感激那篇文章里那一句很令人振奮的話:對一個聰明人來說,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生命。

“我用打字機把這話打下來,貼在我車子前面的擋風玻璃上,使我開車的時候每一分鐘都能看見。我發現每次只活一天并不困難,我學會忘記過去,不想未來,每天早上我都對自己說:‘今天又是一個新的生命。’

“我成功地克服了我對孤寂和需求的恐懼。我現在過得很快活,也算很成功,并對生命抱著無限的熱誠和真愛。現在我知道,不論在生活中碰到什么事,都不必害怕;現在我也知道,我不必怕未來;現在我知道,我每次只要活一天——‘對一個聰明人來說,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生命’。

“你猜下面這幾行詩是誰寫的:

這個人很快樂,也只有他才能快樂,

因為他能把今看成是自己的一天;

他在今天里能感到安全,

他能夠這樣說:

‘不管明天會怎么糟,我已經過了今天。’”

這幾句話聽起來很現代,可是卻是在基督降生的30年前所寫的,作者是古羅馬詩人何瑞斯。

人性之中最可悲的一件事就是我們所有的人,都拖延著不去生活,我們都夢想著天邊那座奇妙的玫瑰園,而不去欣賞今天就開放在我們窗口的玫瑰花。

我們為什么會變成這種傻子——這種可憐的傻子呢?

“我們生命的小小歷程是多么奇怪啊。”史蒂芬·李柯克寫道,“小孩子說:‘等我是個大孩子的時候。’可是又怎么樣呢?大孩子說:‘等我長大成人之后。’然后等他長大成人了,他又說:‘等我結婚之后。’可是結了婚,又能怎么樣呢?他們的想法變成了‘等到我退休之后。’然后,等到退休之后,他回頭看看自己所經歷過的一切,似乎有一陣冷風吹過來。不知怎么的,他把所有的機會錯過了,而一切又一去不再回頭。我們總是無法及早學會:生命就在生活里,就在我們度過的每一天和每一個時刻。”

底特律城已故的愛德華·艾文斯先生,在領悟到“生命就在生活里,就在每一天和每一個時刻里”之前,幾乎因為憂慮而自殺。

愛德華·艾文斯生長在一個貧苦的家庭,起先靠賣報來賺錢,然后在一家雜貨當店員。后來,家里有7口人要靠他吃飯,他找到了一個助理圖書管理員的職位,薪水很少,他卻不敢辭職。8年之后,他才鼓起勇氣開始自己的事業。他用借來的55元錢一年賺了20000美元。

然后,厄運降臨了:他替一個朋友背負了一張面額很大的支票,而那位朋友后來破產了。在這件災禍之后又很快出現了另一場大禍,那家存著他全部財產的大銀行垮了,他不但損失了所有的錢,還負債1600美元。他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

“我吃不下,睡不著,并開始生起一種奇怪的病。”艾文斯先生向我講述了當時的情形,“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擔憂。有一天,我走在路上的時候,昏倒在路邊,以后就再也不能走路了。他們讓我躺在床上,我的全身都爛了,傷口往里面潰爛之后,連躺在床上都受不了。我的身體越來越弱,最后醫生告訴我,我只有兩個星期可活了。我大吃一驚,寫好遺囑,然后躺在床上等死。掙扎或是擔憂都沒有用了,我放棄了,也放松下來,閉目休息。

“之前,連續好幾個禮拜,我每天幾乎沒有辦法連續睡兩個小時以上的覺。可是這時候,因為一切的困難就快要結束了,我反而睡得像個孩子似的安穩。那些令人疲倦的憂慮漸漸消失了,我的胃口恢復了,體重也開始增加。

“幾個禮拜之后,我竟然能撐著拐杖走路。6個禮拜以后,我又回去工作了。我以前一年曾賺過20000美元,可現在能找到一個每周30美元的工作,就已經很高興了。我的工作是推銷用船運送汽車時,放在輪子后面的擋板。這時我已學會不再憂慮——不再為過去發生的事情后悔——也不再害怕將來。我把所有的時間、精力和熱誠都放在推銷擋板上。”

愛德華·艾文斯的事業進展非常之快,沒過幾年,他就成了艾文斯工業公司的董事長。多年來,這個公司一直是紐約股票交易所的一家上市公司。如果你乘飛機到格陵蘭去,很可能會降落在艾文斯機場——這是為了紀念他而命名的。可是,如果沒有學會“生活在只有今天的密封艙里”的話,愛德華·艾文斯絕不可能獲得這樣的成就。

你大概還記得白雪皇后所說的,“這里的規矩是,明天不準吃果醬,昨天不準吃果醬,但今天可以吃果醬。”我們大多數人也是這樣——為昨天的果醬發愁,為明天的果醬發愁——卻不會把今天的果醬厚厚地涂在我們現在吃的面包上。

就連那位偉大的法國哲學家蒙坦,也犯過同樣的錯誤,“我的生活中,曾充滿可怕的不幸,而那些不幸大部分都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我的生活和你的生活,也都如此。

但丁說:“想一想,這一天永遠不會再來了。”生命正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飛快地溜過,我們在空間以每秒18里的速度跑過,但今天才是我們最值得珍惜的一段時間,也是我們惟一能真正把握的時間。

拉維爾·托馬斯也抱著同樣的觀點。我最近在他的農場里度過了一次周末。我注意到他把《圣經·詩篇》第118篇的句子,裝上鏡框,掛在墻上,讓他可以時常看見。

“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

我們要在其中,要高興歡喜。”

約翰·羅斯金在他的桌子上放了一塊石頭,石頭上只刻了一個詞:“今天”。我的書桌上沒有放石頭,不過我的鏡子上也貼著一首詩。我每天早上刮胡子的時候都能夠看見它——這也是威廉·奧斯勒爵士常常放在他桌上的那首詩——這首詩的作者是印度一個很有名的戲劇家——卡里達沙。

向黎明致敬

看著今天!

因為它就是生命,生命中的生命。

在它短暫的時光中,

有你存在的所有變化與現實;

生長的福澤,

行動的榮耀,

還有成功的輝煌。

因為昨天不過是一場夢,

而明天只是一個幻影,

但是活在美好的今天,

卻能使每一個昨天都是一個快樂的夢,

每一個明天都是有希望的幻景。

所以,好好地珍惜今天的每一刻吧,

這就是你對黎明的敬禮。

所以,如果你不希望憂慮侵入你的生活內,就要做威廉·奧斯勒爵士所做過的事情——“用鐵門把過去和未來隔斷,生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里”。

現在,請你問問自己下面這幾個問題,然后寫下答案來:

第一,我是否不生活在現在而只擔心未來?或者只追求所謂的“遙遠奇妙的玟瑰園”?使現在更難受?

第二,我是否經常為過去發生的事后悔,讓那些已經過去、已經做過的事困擾自己?

第三,我早晨起來的時候,是否決定要“抓住這一天”——盡量地利用這24小時?

第四,如果“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里”,是否能使我從生命中得到更多的東西?

第五,我應該什么時候開始這么做?下禮拜?明天?還是今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市| 金华市| 秭归县| 仁怀市| 通山县| 定结县| 瑞昌市| 石泉县| 桃源县| 龙游县| 黑水县| 上虞市| 隆回县| 长武县| 富锦市| 东乡县| 成都市| 湟中县| 平陆县| 太康县| 昌图县| 武穴市| 江西省| 康定县| 武功县| 宜兰市| 灵台县| 清涧县| 高雄市| 游戏| 桦川县| 鄱阳县| 铁力市| 正蓝旗| 肥乡县| 印江| 蒙自县| 彰化市| 遂宁市| 耒阳市| 宿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