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新名片作者名: 陸仁本章字數: 1914字更新時間: 2021-04-13 09:00:12
飛天夢圓,向著浩瀚太空出發
2003年,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這個已成功發射過4艘無人飛船的東方大國宣布,將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把第一名中國航天員送上太空。
“出發!”10月15日清晨5點30分,時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李繼耐命令道。
“是!”航天員楊利偉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9點整,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騰空而起。9分50秒后,神舟五號飛船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楊利偉成為第一個叩開宇宙大門的中國人。
千年飛天夢,一朝成現實。神舟五號任務的成功,不僅成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重要里程碑,也點燃了中華民族的愛國熱情和自豪感。在人們心中,中國航天,已經遠遠超出了它的領域、行業范疇,而是與國家實力、民族自信緊緊相連,成為國家強大的重要象征。
飛天夢圓后,肩負著國民期盼的中國航天一路馬不停蹄地前進——
2005年10月,神舟六號飛船載著兩名航天員升空;2008年9月,神舟七號飛船發射升空;2011年到2013年,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飛船先后發射,并開展空間交會對接;2016年到2017年,天宮二號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先后發射升空,完成交會對接,并開展了一系列技術試驗和科學實驗。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載著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國家博物館展出的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及楊利偉穿過的航天服
2011年9月29日
“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2011年11月3日
與“神舟八號”首次對接
2011年11月14日
與“神舟八號”第二次對接
2012年6月18日
與“神舟九號”首次對接
2012年6月24日
與“神舟九號”首次手控交會對接成功
2013年6月13日
與“神舟十號”首次對接
2013年6月23日
與“神舟十號”手控交會對接
2016年3月16日
正式終止數據服務,進入軌道衰減期
2018年4月2日
再入大氣層燒毀

回顧“天宮一號”太空之旅示意圖
資料來源:新華網
通過這些任務的實施,中國突破并掌握了載人天地往返、太空出艙、空間交會對接、航天員中期駐留、空間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等關鍵技術,為空間站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載人航天工程啟動,到看到空間站的曙光,中國人走過了25個年頭。25年時間里,中國共發射了11艘神舟飛船、2個空間實驗室(目標飛行器)和1艘貨運飛船,送14人次航天員進入太空,創造了載人航天任務的不敗紀錄,載人航天工程真正成為中國航天的一塊“金字招牌”。按照規劃,中國第一個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后建成。曾經被排擠在國際空間站“俱樂部”之外的中國,將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在載人航天事業如火如荼開展之時,中國另一項重大工程悄悄拉開了帷幕。
2000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首次發布的《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明確指出將“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2004年1月23日,繞月探測工程批準立項,正式吹響了向深空探測進軍的號角。
中國的探月工程以無人探測為主,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首先發射月球探測衛星,實施繞月探測;然后實施探月二期工程,實現月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最后,完成月面采樣返回。
從3.6萬里到38萬公里,從地面起飛到在另一個星球著陸,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
2007年10月24日,大涼山環抱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上空,陰云密霧緩緩散去,發射場顯露出勃勃生機。18點05分,隨著一聲“點火”口令,長三甲火箭載著中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開啟了奔月征程。
11月5日11點15分,“嫦娥一號”第一次實施近月制動,11點37分,衛星成功被月球捕獲。成功了!
那一刻,全國觀眾在電視屏幕上看到了這樣一幕:大廳里的航天人激動地站起來,有的歡呼跳躍,有的擁抱握手。而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卻走到一個僻靜角落,悄悄背過身去,掏出手絹抹眼淚。
一個小小的動作,折射出中國探月之路的艱難。
“嫦娥一號”最終在超期服役127天后成功受控撞擊在月面豐富海區域。此后,“嫦娥”家族又有三位“姐妹花”先后奔月:“嫦娥二號”為月面軟著陸驗證了關鍵技術,飛行突破7000萬公里,刷新了中國航天器迄今到達的最遠距離;“嫦娥三號”成功著陸月球,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月面軟著陸國家,并創下在月球表面工作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驗證了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等相關技術,拿到了第一張從月球到地球的“返程票”。

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搭載的嫦娥二號探月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按照計劃,下一步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出征月球,在月面采樣后返回;“嫦娥四號”也預計于2018年底發射,首次實現人類探測器月球背面軟著陸。
中國人在太空中的腳步還遠沒有停止。根據深空探測發展規劃,中國將在2020年前后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2030年前開展火星、小行星及木星探測,向著更遠的深空不斷探索。

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月面效果圖

嫦娥四號任務著陸器月面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