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金融危機中逆勢而上:IBM實驗室
中美貿易爭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導致需求放緩,這給中國企業帶來難以預測的風險。不少企業面臨原材料斷供的局面,有些則面臨海外銷售受阻的情況,有的行業被新的品類顛覆導致重新洗牌,有的行業出現價格劇烈震蕩,還有的行業受到新政策的影響,例如,太陽能電池上網發電的補貼取消及新能源汽車補貼取消等。
企業一方面要面對業績持續增長的壓力,另一方面要防范外部環境中的各種風險,同時還要面對資金緊張、人才短缺、資源匱乏的挑戰。行業的不可測風險,如中美貿易戰、房地產投資放緩、股市下跌、匯率波動等,會牽連大批企業。2018年以來,中國汽車銷量增速放緩,導致整個汽車產業鏈受到影響。多家車企的2019年財報顯示,全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大幅下降。例如,某汽車零部件企業因資金鏈問題瀕臨破產,進而造成14家主機廠被迫停產。
人才緊缺、招聘難、人才成長慢、人才流失率高、企業內耗大且反應遲緩、競爭空前激烈、市場瞬息萬變,這些切實存在的問題,壓得中國企業喘不過氣。內憂外患之際,企業怎樣才能穿越生死線?
不妨回顧一下歷史。1914年,CTR(1924年更名為IBM)公司內部管理混亂、內耗嚴重,負債400萬美元,業績持續下滑。老沃森加入CTR后,迅速做出以下安排:延期分配公司的股息,貸款4萬美元建立研發實驗室。此后,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球大流感、美國經濟危機相繼襲來。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至1933年,美國經濟滑入低谷,失業率高達1/4,1萬多家銀行破產,絕大多數企業進入收縮通道。然而,老沃森卻逆勢而上,向銀行貸款100萬美元投入研發與創新。1932年,IBM創建了美國第一個現代化的企業研發中心,用以開展研發管理體系建設,以及更大規模的產品與技術研發。1929~1934年的經濟危機導致企業的收入停滯不前,但是無論形勢多惡劣,IBM在研發與創新(包括管理體系)上的投入卻在不斷加大,因此收獲的專利技術成果遠超競爭對手。1935年,美國頒布《社會保障法案》,導致與社保相關的信息處理設備的大需求。當時,IBM是唯一一家可以快速滿足需求的公司。訂單紛至沓來,IBM一炮而紅,公司規模擴大了兩倍。可以看出,正是老沃森逆經濟周期的大投入(技術人才、技術產品、發明專利),才使IBM能捕捉到歷史性大機會。
經濟危機就像一場對企業核心能力及競爭力的考試,IBM考了高分。短短五年時間,IBM的市場占有率達到85.7%,銷售收入翻番,利潤是另外四家主要競爭對手的總和。從此,IBM在美國企業界成為絕對的技術領導者,也成為美國最大的商用機器設備公司。
所有公司中,對整個信息技術產業推動最大的當屬IBM公司。IBM發明了“超級存儲裝置”(即硬盤),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高級計算機語言(Fortran),把計算機從電子管時代帶入了晶體管時代,發明了關系型數據庫。可以說,IBM的歷史就是IT的歷史。
1950年,美國空軍準備實施“半自動地面防空工程”(SAGE)計劃,IBM不失時機爭取到該項目,并在此基礎上著手研制一種在國防領域具有全用途的電子計算機,取名“國防計算機”,代號為“IBM 701”。小沃森選擇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麥克道爾擔任研發主管,“電腦之父”馮·諾伊曼作為技術顧問,并在之后幾年中招聘了4000多名年輕工程師和技師。“國防計算機”項目耗資巨大,僅設計和制造“樣機”就花了300萬美元,整體投入的費用大概是1200萬美元。這臺計算機采用了當時全球最新技術——全真空管邏輯電路、磁芯存儲器和磁帶機,“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稱贊其是“對人類極端智慧的貢獻”。
自IBM起,企業研發中心就成為IT產業的立身之本。1945年,老沃森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臨時宿舍設立了IBM首個純學術性實驗室——沃森科學計算實驗室,它很快就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年輕科學家,他們使用當時最先進的計算機分析原子裂變和月球軌道數據。該實驗室打破了只有政府和教育學術機構設立純學術性實驗室的格局,加快了企業新產品的研發,推動了全社會的技術進步。從沃森科學計算實驗室產生的創新研究有: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硬盤技術、處理器技術、關系型數據庫、計算機網絡等。
位于硅谷的阿爾馬登研究實驗室是IBM全球規模第二大的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個(1956年)磁盤存儲器的誕生地。此外,靈活強大的關系型數據庫也源自這里。該實驗室在磁性數據存儲、數據庫和網絡技術、納米技術、量子信息、材料科學、化學和用戶界面的研究方面多有建樹。
1956年,IBM在瑞士蘇黎世建立了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個實驗室,其最大亮點就是擁有多元化和跨學科的研究團體。該實驗室誕生了不少杰出的科研成果,其中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和高溫超導的發現,使其在1986年和1987年獲得多項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他突出的創新領域有:網格編碼調制,它徹底顛覆了通過電話線進行數據傳輸的方式;令牌,IBM一項非常成功的獨創技術,成為局域網標準;安全電子交易(SET),一種具有高安全性的支付標準;以及智能Java Card技術。IBM蘇黎世實驗室在基礎研究、探索和建立創新產業方面卓有建樹,如激光科學與技術、半導體激光器、光學儲存、光電材料、分子束外延等。這些讓IBM能始終走在世界前列。
IBM的托馬斯·沃森研究中心是IBM研究實驗室的總部,建于1961年,負責管理分布在6個國家的其他8個實驗室。該研究中心主要側重于硬件(物理科學中的探索性工作,如半導體和系統技術)、軟件(包括安全、編程、數學、語音技術等不同領域)和其他服務領域的研究。
IBM的奧斯汀實驗室主要側重于高速微處理器方面的研究,支持高性能和復雜微體系架構的高速電路系列和電腦輔助工具的設計,以及高性能/低功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設計、系統功耗分析、開發新系統架構等領域。這些作為IBM低功耗研究計劃的組成部分,能夠將低功耗和能源效率有機結合起來,使能源得以合理利用和開發。
IBM在基礎科學領域的創新和應用研究成果,離不開在其背后默默無聞工作的IBM研發中心實驗室。IBM研發中心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活動包括創新材料與結構的發明,高效能微處理器及電腦、分析方法與工具、算法、軟件架構、管理方法從資料進行搜尋并探知意向。計算機歷史上著名的科技發展也大多出自IBM研發中心,如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加密演算、計算機程序語言FORTRAN(Formula Translation System)、本華·曼德博提出的分形(Fractal)、磁性碟片儲存(硬盤)、用單一晶體管即可記憶一個比特的動態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精簡指令集電腦(RISC)架構,以及關系型數據庫等。IBM研發中心在物理科學上也有所貢獻,包括掃描隧道顯微鏡以及高溫超導等。
這個從商業打字機起步的“藍色巨人”,受益于其最重視的研發管理建設,乘風破浪穿越百年,成為世界上擁有專利最多的企業之一。不斷革新的研發與創新管理體系帶領IBM在技術尖端翻云覆雨。2017年,IBM申請了9043項專利,其中1400項與人工智能相關,1900項與云計算相關,1200項與網絡安全相關,IBM成功轉型為一家認知計算和云平臺公司。2018年,IBM成為全球著名的企業區塊鏈解決方案和服務企業。
只有國際一流的研發管理體系,才能確保企業超越個人能力持續不斷地創造出國際領先的產品,跨越行業發展周期,在更新迭代中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