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次全面反思
1991年6月30日下午,把參加完小升初考試的學生帶回學校,安排他們收拾好行李,然后各自回家。看到離去的學生們,我的心里一下子變得空空的。
我慢慢地回到三樓的宿舍,走向后面的陽臺,想再看看離去的孩子們。直到他們的身影完全消失在我的視野,我才悵然若失地回到辦公桌前。觸景生情,我拿出一個新作業本,開始寫隨筆。
先寫下了標題《一年來的回顧與反思》。
“看著殘兵敗將般歸去的學生們,一年來與孩子們相處的情景歷歷在目……”記憶如同打開閘門之水,從筆尖不斷傾瀉著:
“先說說那位長相可愛乖巧的祥容吧。瘦高的個子,瓜子臉、細眉毛、大眼睛,外加一張櫻桃小嘴,可謂人見人愛。只因家中父母正在鬧矛盾,幾度輟學在家。經過多次家訪,一邊做其父母的工作,一邊做本人的工作,總算是留住了。后來作為舊城鎮15名參賽選手之一進縣城,參加了昭通市首屆小學畢業生作文競賽,竟然成為舊城鎮參賽選手中唯一的獲獎者,獲得了三等獎。”
“思慧是一位苗族女生,因為家里窮,經常挨餓。這不,又是3天沒有來上課了,托人告訴我說‘病了’。一追問才知道是家里沒有吃的,餓了幾天了。于是,我在班上動員大家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積極為思慧同學獻愛心。一會兒,幾十張飯票(回龍是半寄宿制學校,家遠的學生吃住在學校)就湊在了一起。我及時安排班委送到了思慧手中。就這樣,思慧終于讀到了畢業。——哎,真是一群讓人感動的好孩子!”
“家先是個特別懂事的孩子,卻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哮喘病。天氣稍一變化,她的病就復發了。時間久了,家里也就無暇照管。看到她躺在床上難受的樣子,我找來一粒‘咳特靈’和兩粒‘克感敏’,問她要不要試一下。她來了一句‘死馬當成活馬醫。管它的,試一下。’沒想到,吃了藥后竟然很快就好了,而且幾年里沒有再復發。——懂點醫學常識真好!”
“吉坤是班長,成績不錯,可是上課總是坐不住,好動。我以他為素材寫了一篇范文——《我們的大班長》,指導學生平時要善于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學習抓住人物特點來寫人,效果很好。”
“接任本班以來,發現很多孩子因為升學壓力太大,思想很不穩定,好幾次遇到學生因擔心考不上初中而棄學在家,我只好把該上的新課停下,等到放了學去家訪,把棄學的孩子追回班里后才又繼續上新課。這樣一來,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計劃。看來,作為教師,情緒上千萬不能受學生的干擾,這是今后工作中必須引以為戒的。”
“還有一個困擾了我很久的問題,今天總算是明白了。原以為就像‘3比2多百分之幾’‘2比3少百分之幾’一類問題,挺簡單的,學生應該一看就會做,可結果卻恰恰相反。原來是我們當老師的太自以為是,是‘以教師之心度學生之腹’了。很多我們老師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對學生而言都難,都是問題。我們應該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想問題。把換位思考真正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之中。”
……
不知不覺中,一本48頁的作業本被寫完了,積淀已久的煩悶隨風消散,心中已是豁然開朗。后來幾經搬遷,那本作業本雖早已丟失不見,但我卻因此而養成了反思的習慣,我后來的工作也在反思中不斷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