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迎難而上接差班
1990年秋季學期,我被調到了回龍村半寄宿制小學,擔任了五年級班主任,承擔語文、數學教學任務。
這可是一個嚴峻的考驗。該班有學生33人,原來的班主任是一位代課教師,四年級時語文、數學統測成績分別列全鎮第十八、第十九名,而全鎮四年級僅有21個班。這是一個典型的差班。而學校給我的任務是不低于50%的升學率(當時全鎮依然是500多人只招120人),困難很大,而我別無選擇,只有迎難而上。
接班后,我一邊上課,一邊研究分析學生情況,還向校長申請,用班費購買了印制復習資料的鋼板、鐵筆、蠟紙。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育教學之中。
1991屆一共33名同學,有很多從畢業至今沒有再見過面,而他們卻讓我記憶猶新。
在33人中,有5人跟我同在一個生產合作社(現在的村民小組),一樣的教法卻是不一樣的結果。祥榮、天明、小松在昭通市小升初統考中分列全班一、二、三名,而宗奎與小洪卻排在全班最后兩名,兩人語文和數學兩科總分分別為99分、97分。
全班被初中錄取16人。雖然沒有完成學校下達的升學任務,卻也有所收獲。語文和數學分別由原來的全鎮第十八名、第十九名上升為第六名與第七名,而且在后來的全縣18所半寄宿制學校畢業班評比中,一舉獲得第二名。
事實告訴我,學生基礎很關鍵,教師責任心更重要。對于宗奎、小洪而言,兩科能考到90多分已經讓我感到欣慰了。畢竟在接任該班時,兩人平時的作文最多只能湊到百十個字,而且錯別字不會少于30個。基礎雖差,我卻從來沒有放棄他們,多次面批指導與訓練,總算進步不小。他們與后來的舊城鎮2008屆小學畢業生相比,已經是很不錯了。要知道,參加舊城鎮2008屆小升初考試630余名學生中,語文和數學兩科總分53.5分以下全鎮就有90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