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大腦工作法:如何擁有超越常人的優異表現
- (英)艾米·布蘭
- 2815字
- 2020-10-23 15:57:54
前言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器官。在為遇到困難的人伸出援手時、看到自己的孩子第一次取得成功時、簽下一筆生意合同時,我們都會體驗到一種妙不可言的成就感,而大腦便是這種感覺形成的關鍵。此外,我們常會思考是留在公司加班還是回家享受天倫之樂,午餐時間是大吃一頓還是去健身房健身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依靠大腦進行思考才能做出決定。我們在思考生活中重要的事情時,大腦的作用舉足輕重——不論一個人過得是否充實、有無信念、是否發揮出了自身的潛力,都是如此。
本書旨在教會你挖掘大腦潛力,在認清自身的前提下,學會更好地與他人相處。我們的大腦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而大多數人卻不懂得充分地予以利用。意識到這個問題僅僅是一個開始,在挖掘大腦潛力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而如何應對則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的態度。
但是,我們真的能激發大腦潛力嗎?我們的大腦難道還沒有發揮出百分之百的潛能嗎?這難道不是由基因、個性決定的事情嗎?
我在幾乎每次去做主題演講或者和某家公司深入合作時,都會反思上述問題。可能性是什么?實際性又為何物?我相信生命是可貴的,人們應該將時間投入到有價值的事情上。我不會鼓勵別人去做沒有確鑿證據支撐的事情。
記得有一次,我接受了一所醫學院的采訪,我被問到如果不考慮成本的因素,打算建立什么樣的設施。當時我剛剛讀了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的《驚人的假說》(The Astonishing Hypothesis)一書,對DNA分型能為人類揭示的科學結論和如何造福人類頗為期待。如今,表觀遺傳學領域有了驚人的新發現,我敢肯定從前的一些研究結果已不再準確。
讀者朋友們,你們將會在本書中讀到很多證明我們確實可以主動發揮大腦潛能的、令人信服的證據。那這些是否意味著遺傳不再重要?當然不是,遺傳的力量仍舊非常強大。但是,表觀遺傳學領域的最新發現告訴我們,人們身處的環境也是十分關鍵的。實際上,我的幾位可靠的同事認為,環境因素占影響大腦能力因素的90%。我們姑且不論數值的高低,環境因素無論如何都是接下來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讓我們看看在這個方面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一直以來,我都由衷地希望自己所做的工作對讀者朋友和你所關心的人有所幫助。無論你自己怎么想,我認為你是很有價值的,你的想法和努力都應該受到贊賞。
本書的三位主人公——凱特(Kate)、婕茜(Jessie)和本(Ben)——均為化名,他們都清楚自己具有尚未被開發出來的潛力,而開發潛力有賴于自身的努力。他們還知道,只要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就能使自己的生活向理想中的樣子靠攏。
每個人的生活都具有變得豐富多彩的可能性。生活的內涵、對待事物的方式和對外界事件的接受程度都取決于自己。本書的訓練板塊內容主要針對的是書中主人公的工作方面。維珍公司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主張:“別把工作當工作、把游戲當游戲—— 一切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對此深以為是。然而,對于很多人來說,工作就意味著周一早上必須回到工作崗位上班受罪,并認為這并不是什么值得期待和讓人享受的事情。因此,本書主要講述如何提高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使其成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拖累和負擔。
盡管本書中的大多數例子都發生在職場,但運用大腦的方法是可以在其他場合舉一反三地使用的。例如,凱特學到的東西不僅可用于改善工作狀況,還可以用來豐富自己與孩子的互動交流;通過學習后,婕茜對自身更有信心了;本則運用新知識來改善其與新婚妻子的關系。
神經科學是一門研究大腦的科學,也是本書立論的基礎。在過去的20年間,這門學科極大地加深了人們對工作方式的了解。當然,該領域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多深層次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盡管神經科學令人嘆為觀止,但在對我們工作方式的解析上,它也只是眾多相關研究中的一環罷了。在掌握這門學科后,如能再繼續深入了解諸如量子物理學或哲學等學科,對這一問題的全貌一定能勾勒出更清晰的圖畫。
凱特、婕茜、本原先被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折磨得疲憊不堪,但在教練斯圖爾特(Stuart)的幫助下,他們的生活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請各位讀者跟隨著他們的視角,通過神經科學來剖析過去之所以會使我們變得身心俱疲的根源所在,從而學會如何做出改變,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夠獲益。
如何閱讀本書
如果你是工作繁忙的職員,想充分激發自身的潛力,那本書可謂不二之選。本書的每一章都由幾個板塊組成,如下所示。
名人軼事
故事中生動的情節有助于我們形象記憶和理解抽象的概念,這能幫助我們在借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夯實自身的科學素養以及更深入地體會書中人物的感受。
相關實驗
實驗是神經科學的基礎。自然科學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需要通過實驗來檢驗理論,以加深理解。了解一些重大實驗的前因后果,可助你將其應用于現實生活。
趣聞
該板塊介紹的重要信息可幫助讀者拓寬視野和知識面。這些信息的摘選可能就是單從趣味性來考量的,但也可能是神經科學話題的一種延伸。
洞見
該板塊能讓讀者從案例中汲取智慧,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上下文。
章末小貼士
每一章的末尾都列出了數條小貼士,提煉了本章內容的關鍵點。這些對實施方案的制定頗具參考價值。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你可選擇從頭到尾通讀,但我更建議你以章為單位,在生活實踐中印證所學所感。
教練介紹
斯圖爾特是一位神經科學教練,他了解人們的工作表現可以通過這門科學來解釋。他的專業技能十分嫻熟,懂得如何充分挖掘一個人的潛力,幫助他們做最好的自己。他在給職場人士做訓練時,能提供很大的幫助。羅伯特·迪爾茨(Robert Dilts)是教練行業內杰出的研究者和思想家。在2003年出版的《從教練到喚醒者》(From Coach to Awakener)一書中,他這樣描述教練的任務:“為學員在成長和蛻變的各個階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監護’。”他對一個人的神經層面的等級劃分如下:環境階段、行為階段、能力階段、信念階段、價值觀階段、身份認同階段和心靈階段。在這一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教練可能要隨需要切換不同的角色:啟蒙者、教練、老師、導師、輔導者和喚醒者。斯圖爾特在與書中三位人物進行的大多數互動中,扮演著啟蒙者、教練、老師、導師的角色。
了解大腦運作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你才能擁有最佳的工作表現。經過日積月累,你的生活質量也會一并提高,在為人處事方面也能收獲到更多的快樂。人天生都有好奇心,對自身和他人都有一定的探究欲。因此,通常來說,職場人士都會欣然接受這些訓練,當然,效果也不錯。
主人公介紹
? 現年54歲的凱特目前在某企業任高級經理。她與前夫育有兩個子女,均已成年。凱特已與交往了三年的新男友訂婚。對她而言,工作、家人和朋友就是其生活的一切。
? 婕茜是一位32歲的社會企業家,她的公司主要為社區診所提供服務。她放棄了作為醫生的金飯碗,選擇自主創業,目前公司的員工規模為20人。公司業務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她的工作熱情十分高漲。她目前單身,與室友在一起生活多年后,剛開始獨自居住且十分享受這樣的狀態。
? 本現年26歲,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任會計師。他剛結婚不久,想著在家做個好丈夫、在單位做一名好員工,也積極地為晉升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