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者14天看懂財務報表
- 閆靜
- 2347字
- 2020-08-05 16:30:40
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三張報表之間是什么關系
公司有三種報告,在后面的學習當中,我們主要是講哪類報告呢?還是以財務會計報告為主,所以后面如果不特別聲明的話,所提到的報告都是財務會計報告。管理會計報告以及稅務會計報告并不是本書的重點。
財務會計報告包含三個報表: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對上市公司來說,這三個報表都是經過審計的,可以在年報中找到。
通常的財務類書籍在提及這三張報表時,往往會說這三個報表反映了一個公司的三個側面。這個說法沒錯,不過它讓我們產生一個誤解,就是這三個報表是在一個層次上的不同方面而已。
我們看下面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我的年收入是10萬元。
◆我有50萬元的存款。
這兩句話在時間上的限制是不一樣的。你可以說“我今年的收入是10萬元”,但是你不可以說“我今年的存款是50萬元”。如果說年收入的話,就意味著在這一年中任何時間賺到的錢都屬于這一年的收入。如果說到你有50萬元存款,它的潛在的重點在于你要給出一個準確的時間節點,因為存款可能隨著你的收入或支出的變化而變化。也許昨天中獎10萬元,存款變成了60萬元。
第一句話表達的是流量的概念,收入被限制于時間段“今年”;第二句話表達的是存量的概念,存款被限制于時間節點“此時此刻”。年報上的利潤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它們之中有存量報表,有流量報表。利潤表中的收入、成本是以一個時間段來表達的,比如某公司今年的收入、成本等,所以利潤表是流量報告;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存貨的核算是以某個時間點為節點計算的,所以資產負債表是存量報告;現金流量表上的現金流反映一個時間段內的現金流變化,所以現金流量表是流量報告。
綜上所述,這三個報表含有一個存量報告和兩個流量報告。讓我們來看一下上市公司年報中的這三張報表是如何表現為流量報告和存量報告的(見表3-13至表3-15)。
表3-13 柳工2011年年度報告——合并資產負債表
表3-14 柳工2011年年度報告——合并利潤表
(續)
表3-15 柳工2011年年度報告——合并現金流量表
表3-13、表3-14、表3-15節選自2011年柳工(股票代碼000528)的年報,分別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的表頭。每個報表的表頭都有“編制日期”,不過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日期是“2011年12月31日”;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日期是“2011年度”。這就驗證了上面的判斷:資產負債表表達的是某個時點(即2011年12月31日)的公司資產及權益;而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表達的是一個時間段(即2011全年)的數據,如收入及成本都是這一年365天的所有收入之和及成本之和。
資產負債表上的“期初金額”和“期末金額”又代表什么呢?期末金額指的是2011年最后一天,即2011年12月31日公司的財務狀況;而期初金額則是2011年1月1日公司的財務狀況。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上就沒有“期初金額”和“期末金額”,代之以“本期金額”和“上期金額”。本期金額指的是2011年全年的數據;而上期金額指的是2010年全年的數據。
資產負債表上不同會計期間數據的比較是時間點與時間點之間的存量比較;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上不同會計期間數據的比較是時間段與時間段之間的流量比較。
存量報告和流量報告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如果你的銀行存款在年初有50萬元,在年末時變成了60萬元,這就相當于資產負債表上的期初金額和期末金額。期初和期末金額之差為10萬元,這兩個存量之間的變化原因是什么呢?正常情況下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一年的收入是25萬元,所有的生活開支加在一起是15萬元,你產生了10萬元的凈儲蓄增加額,如表3-16所示。
表3-16 個人利潤表 (單位:萬元)
表3-16是個人利潤表,是一個流量報告,這個流量報告反映了存量報告里存量的變化原因。存量報告表達的是事實(反映你有多少存款的問題),而流量報告反映的是存量的變化原因(為什么存款從50萬元變成了60萬元)。存量報告反映的是結果,而流量報告說明的是過程。
利潤表反映了一個企業在一個時間段的收入、成本和利潤,它解釋了資產負債表上“未分配利潤”的變化原因;現金流量表反映了一個企業在一個時間段的現金變化,它解釋了資產負債表上“貨幣資金”的變化原因。
從這一點來看,資產負債表是企業最全面的一張表,是“長江”;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是資產負債表的分支,是“烏江”和“嘉陵江”。
這三張報表該如何使用呢?有一些公司的老板并不會閱讀這三張報表,他們比較經驗主義地進行企業財務管理。很多老板通常只看四個數字:銷售收入、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這種管理并不是很系統,不過這四個數字其實代表了企業的三個報表:銷售收入來自利潤表;銀行存款來自現金流量表;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來自資產負債表。
三個報表放在一起看才有意義,單獨看任何一個報表都類似“盲人摸象”,會得出片面的結論。舉例來說,如果兩個人在各自的電腦上玩同一款游戲,A已經玩到第10關,而B才玩到第6關。你會如何評價:A和B哪個人玩得更好些?你會說:當然是A啦。可是,如果這個游戲每個人有10條命,A還剩1條命,B還剩5條命,你又會怎樣去評價他們誰玩得好呢?再補充一個信息:A花了2000元買了裝備(比如大炮之類),而B沒有花錢買裝備。
可以想見,通多少關、剩多少條命和在裝備上的投入是衡量玩游戲水平的三個維度,不能孤立地去看:
◆利潤表反映類似于“通關數量”的問題,是企業的經營績效;
◆現金流量表反映類似于“還有幾條命”的問題,是企業的存活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資產負債表反映類似于“裝備”的問題,是企業投入了多少資產,與利潤表結合反映投入產出效率。
光看通關數量而不看剩下多少命:游戲不具有可持續性,隨時有失敗的可能;光看剩下多少命而不看通關數量:安全性和可持續性沒問題,不作為就不會有任何危險,但是卻背離了玩游戲的基本方向和宗旨;裝備衡量的是投入產出比的問題。
對公司來講,三個維度要結合起來,既要看經營績效,又要看現金流,同時要衡量投入產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