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飛輪效應:數據驅動的企業作者名: 呂本富本章字數: 2348字更新時間: 2020-06-05 16:55:04
第1章 大數據——從傳說到現實
2014,“路標”被顛覆
在中國乃至世界商業史上,史玉柱可能都會留下一筆。早年的巨人大廈越蓋越高,史玉柱修煉的“地基”不能支撐其高度,當現金鏈斷裂時,巨人垮了。他不愧是一個商業天才,重新積蓄能量,重新出發,連續創造商業神話:保健品、網絡游戲、保健酒等,個個都能風聲水起。商業史上不會記載他東山再起的故事,而是他嫻熟操作的“腦白金”模式。這種模式可稱作“激進營銷”,源頭無從可考,而史玉柱應該是最著名的代表。近20年間,“激進營銷”經過眾多類似“葉茂中營銷策劃機構”的演繹推廣,成為很多中國企業運行的“路標”。
激進營銷模式
在2000年的時候,“腦白金”的運營套路還是為數不多的個案。史玉柱憑著對人性的理解,對商業本質的理解,特別是對中國市場特殊性的理解,把這種操作模式變成了通用的“路標”。首先通過密集的電視廣告,把廣告奇效發揮到極致;其次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征集各種分銷商;最后直指三線、四線城市和農村的目標市場。很有趣的是:這種模式出發點并不突出產品的“好”,而是突出產品的“定位”。比如,“腦白金”從來不在廣告中突出產品的有效成份(其實就是“調時差”的藥物而已),只強調“睡眠”和“送禮”,也不說是哪家企業生產的,甚至商標也很少被提及。
這種激進營銷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選口號(所謂定位)+大媒體(信息密集轟炸)+大分銷(密集征集代理商)+快速鋪貨(遍掃目標市場)。根據各階段的重點不同,實際操作中又可以分為“廣告派”和“渠道派”。廣告派的特征是:廣告密集轟炸,形成談判強勢,分銷商要交很多押金,品牌商可以轉嫁風險。腦白金、王老吉、營養快線等都是代表,現在大名鼎鼎的藍翔技校也是這個套路。渠道派的特征是:硬廣告比較少,對渠道商有一套完整的洗腦說辭,給渠道隊伍的折扣點很高。最典型代表就是一度稱雄培訓業的奇葩公司——斯巴達。
激進營銷必須選準一個細分領域,選錯了領域,就會失敗。當年科利華推廣《學習的革命》就是一個例子。與此同時,這個細分領域還必須是處女地,沒有被廣告“污染”過。很多企業主動地或被動地學會了這個套路,取得了成功,最新的故事是公牛插座。公牛插座依然是走激進營銷的路線,依然是腦白金的套路,只不過電視廣告換成了門頭廣告,業績很好,4年時間從3個億增長到30多個億。
海綿市場的斷裂
激進營銷能夠成立,前提是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海綿型市場:市場總量足夠大,吸納量可以波動很大,就像海綿一樣;市場中的消費者都是新手,容易被洗腦,容易形成羊群效應。
一些企業尤其是大企業,通過摸爬滾打,非常熟悉海綿市場的特點,閉著眼睛都會“私人定制”激進營銷的生產、加工、說辭、招商、廣告等,“營養快線”就是一個例子。咨詢公司甚至把這套操作方式變成“行活”。2014年,大家忽然發現這套辦法不好使了,企業家突然都找不到熟悉的“路標”!不知道未來之路如何走?利潤好的企業發愁,利潤不好的企業更發愁。企業最大的危機,不是當下的利潤多寡,而是不能清晰掌握未來。
首先,不論在哪個行業,激進營銷都找不到勢。任何事物,不怕小,就怕沒有勢。雷軍說:“站對了風口,母豬都能飛上天。”風口就是勢,沒有這個勢,企業就是一潭死水,如何找回如火如荼的發展之勢,是所有激進營銷最大的命題。產品需要廣告語,需要提煉獨特的銷售主張,但廣告語在推銷產品方向的力量越來越差。能想起來小米手機的廣告語是啥嗎?能回憶起蘋果手機的廣告語是什么嗎?但這兩個品牌都大成了。其次,對于營銷團隊來說,無論怎樣地成功學培訓“打雞血”,也難以激發團隊的斗志,找不準消費者的興趣點,高折扣正在失去作用。再次,在資本市場上,如果企業還是采用老一套的商業模式,會令投資者產生疲勞感,無法興奮起來。這和在股市上對阿里巴巴的追捧形成鮮明對比。
顛覆和跨界
事實上,近三年之內有很多行業被顛覆或重構(Reimage):傳統膠片公司柯達已經倒閉;唱片(CD)已經成為收藏品;書店正在成為書吧;電子書正在取代印刷本;流媒體報刊成為主要傳播方式。傳統銀行很害怕阿里和騰訊公司新的支付工具,傳統電視廠商也很害怕樂視的內容服務。更為普遍的問題是中國很多品牌企業都采取的大批發模式(每年的關鍵銷售環節就是訂貨會)現在面臨一個巨大的難題:不知道用戶是誰,不知道用戶喜好什么,不知道如何針對用戶的喜好做出快速調整。換句話說,在這個過剩時代,這些企業不會感知用戶的“溫度”。
劉強東眼中的渠道“顛覆”
最近在晉江做調研時也發現,晉江這個靠渠道模式成為鞋都的地方,正在集體轉型。轉型的方向就是:從大批發到大零售。電商的本質就是零售。對很多品牌企業而言,品牌的本質就是零售。1. 未來不需要分銷商。3C分銷商在美國基本上垮了,現在中國為什么需要分銷商?中國的零售商太分散了,幾百萬家分布在小縣城、小鎮上。美國的“淘寶”占了40%的零售份額,中國的淘寶連12%都沒有。中國零售市場向前走,走到20個零售商就占40%的市場份額,電子產品前三的零售商就占80%、90%份額,這意味著什么?將來品牌商不需要分銷商,只要管理幾十個零售商。2. 加盟模式都會被干掉。20年前,上島咖啡采取加盟模式,各個城市找一個,一夜之間遍地都是,一年幾個億賺到手。加盟模式從純生意角度是最好的方式,但長遠來看,價值很少。不僅投資人,包括很多創業者、企業家都追求干活特別少還能賺大錢。但你不想想,你提供那么一點價值,你憑什么賺大錢?我認為,工作做得越多賺得越多,做的工作少就賺錢少,世界是公平的。當然,我剛才說的是整個消費行業,脫離這個行業,規律也許就不適應了。
傳統企業很怕互聯網企業跨界,前述的公牛插座,就應該懼怕小米跨界,如果雷軍認為小插座利潤高,是個大生意,搞出一個更漂亮的設計,利用小米建立的網絡生態,以出廠價作為零售價,那公牛的經銷渠道會哀鴻遍野。“激進營銷”就是義和團拿大刀,很難比拼小米公司的西洋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