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責任心與“0版”
- 華為高效工作法:任正非鍛造18萬員工超強執行力的秘訣
- 程東升編著
- 2461字
- 2020-04-30 17:37:27
“如果把SDH[1]產品比作一個人的身體,那么時鐘板就猶如脈搏監視器,監視、看護著心臟跳動是否有力、是否健康。有了它,整個系統才得以同步,才得以穩定地運作。”
初次見面,戴著厚厚眼鏡的楊岳峰用了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大致描述了他的工作和SDH產品的關系,使我這個不懂技術的門外漢,對時鐘板在感性上一下子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初次見面的距離也一下子拉近了許多。于是,慢慢地,我也就知道了更多關于SDH時鐘板和他的故事。
“讓我來試一試”
對SDH產品了解的行家,都知道時鐘板是SDH產品中的一個“小板子”,比起光模塊來說,它并不是SDH產品的核心。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小板子”,卻讓幾批傳輸人傷透了腦筋。每一批人都認為它原理很簡單,技術含量不怎么高,但每次做出來后運行效果總是不理想,市場上接二連三的問題都與這個板子有或多或少的關系。而這時,我們的工程師卻早已轉向了更“重要”、更能見“挑戰性”的模塊開發中去了。于是,一塊所謂的“小板子”就這樣成了華為市場表現的一塊心病。
1996年7月,華南理工大學剛畢業的碩士楊岳峰,來到了華為。在得知這一情況后,找到有關領導說“讓我來試一試”。
“于是,我就上了‘賊船’,下不來了!”回想起當年主動請命時的情景,楊岳峰這樣詼諧地說。
小模塊里磨出大文章
接下來的200個日日夜夜,楊岳峰披星戴月,基本上是以實驗室為家。
開始,他和一個同事一塊兒做,他主要負責硬件,同事做軟件。后來,那位同事由于另有安排,調任其他項目組,時鐘板項目就只剩下楊岳峰一個人。
“楊岳峰,干脆軟件、硬件你一起做。”領導對工作重新做了安排。面對這種缺兵少將的狀況,楊岳峰聽到領導的安排,沒有任何怨言。他開始軟件、硬件一肩挑。于是,他變得更忙了,室友說他早出晚歸甚至徹夜不歸,一個月見不到幾面;同事說,他變黑了、變瘦了……他自己說,既然做了,就要負責到底。
半年之后,他如期完成時鐘板項目,并順利通過了各項測試。接著,他又對其做了進一步的優化。該時鐘板投入市場后,以前因時鐘板引起的問題大大減少,SDH產品在網上的穩定性相應提高了許多。回顧起那段經歷,楊岳峰認為自己最大的收獲是對“什么是做產品”有了深刻的認識。“比如做硬件,不是簡單的系統集成,而是對你使用的任何一個芯片,都必須深入地加以了解,考慮它的特性、它的運用環境等等,這樣才是認真地做產品。”
至今,楊岳峰開發的時鐘板在網上運行穩定,可貴的是依舊是當時的1.0版。
用責任心去達到一種境界
為什么曾經有這么多的人做時鐘板,效果卻不理想?我們共同討論這一問題的時候,楊岳峰談了自己的看法:關鍵是沒有用責任心去達到一種境界。
“不管別人怎么樣,我要從我自己做起,從我的項目組做起。”楊岳峰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他的上衣口袋里塞滿了記載項目開發中出現的問題和備忘的紙條。借助這些紙條,他對每個項目組成員的工作進行督促,一塊兒去攻關,不放過任何細小的問題。他鼓勵每個人大膽地去做,但強調出現問題是共同的責任,要共同解決。他強調要弄懂每個器件,每個芯片,他強調修改每一行程序,都必須進行回歸測試……
“看到一批有責任感的、做實任務的新人能成長起來,這是我最快樂的事情!”采訪快結束時,楊岳峰這樣吐露心聲。
的確,沒有責任心,就會將時鐘板看成一個小板,就會因為它不是核心的東西,感到做它沒有成就感。如果責任心強一些,真正從做產品的角度去理解,就知道這塊小板的重要性。國內的時鐘板技術其實非常落后,我們有最先進的做時鐘板的原材料出口,卻要引進國外的制作技術。
“美國的導彈為什么打得那么準,與其先進的時鐘板技術是分不開的。為什么會看輕這么重要的事情?!”這位湖南小伙子有些激動地指出,“還是一個做產品的責任心問題。”
楊岳峰的說法,可謂一針見血。當前我們一些開發人員存在盲目的創新,熱衷搞新功能,做產品要搞核心部分等問題,以及存在重技術、輕優化、輕維護等浮躁、幼稚、急功近利的情緒,這些不就是一個做產品的責任心問題嗎?沒有責任心,才會把自己的興趣置于產品開發的整體利益之上;沒有責任心,才會在開發中忽視小問題,任由其進入市場;沒有責任心,才會不經分析驗證,隨便拿一個芯片來用……
訪談中,楊岳峰一再談道:“不管你做哪一種產品,只要你用心去做,去達到一種境界,你就會體會到一種讓人心情愉快的成就感。”
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境界?他喜歡用“競技”來比喻:就好像參加一場正規的比賽,你必須使足力氣,取得最好的成績。在我看來,他所追求的境界就是一種“最優化”(借用一個經濟學的術語),把產品做得完美、成熟的“最優化”。也許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像他這樣開發水平不低的人,才會去做別人眼里“沒有價值感”的東西;也許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在開發中他謹慎小心、精益求精,一次性就拿出經得起市場考驗的成熟的產品。
這種精神和信念,不正是我們的一些年輕研發人員所欠缺的嗎?
楊岳峰的憂慮
跟他接觸,無論從他談話的思路,還是通過他分析問題的過程,我都覺得他非常清醒,這種感覺很強烈。這種清醒不僅表現在他深刻地剖析自己進華為做產品的思想歷程中,更表現在他對華為目前存在的一些“缺少責任心,缺少踏踏實實的精神”等現象的深深憂慮中。
我們有些年輕人從學校出來太牛氣,動輒要搞開發,要搞新東西,不愿做維護,不愿從最基層的事做起。
等到我們的年輕人真正去做開發了,又不愿意做細、做扎實,對別人指出的問題不是細致地改正,而是抱僥幸心理放過、再放過。
為什么我們做軟件的沒有結構圖,為什么我們做硬件的不愿意分析芯片的特性及使用環境?
……
每每談到這些,他的眼睛里就會流露出那種觸及你心靈深處的憂慮,能喚起你的責任心、喚起你的憂患意識。
這不就是華為文化所提倡的一種責任感嗎?!不正是一種“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主人翁的境界嗎?
(選自1998年12月25日第80期《華為人》報,作者童國棟)
注釋:
[1]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數字體系)是不同速度的數位信號的傳輸提供相應等級的信息結構,包括復用方法和映射方法,以及相關的同步方法組成的一個技術體制。中國移動、電信、聯通、廣電等電信運營商都已經大規模建設了基于SDH的骨干光傳輸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