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制造華為的“時鐘”
- 華為高效工作法:任正非鍛造18萬員工超強執行力的秘訣
- 程東升編著
- 2145字
- 2020-04-30 17:37:27
華為將通過3~5年的摸索,建立起一個良好的、有內部造血功能的運作機制,形成一種做正確的事的慣性。華為公司的真正希望在于,不依賴個別英雄人物推動車輪前進,因而它的發展也不受制于個別人物的局限。
美國管理學者詹姆斯·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在研究了12家世界著名的長盛不衰的公司后指出:“目光遠大的公司領導人把較多的精力集中于建造一個長盛不衰的公司,而不是想方設法地使自己成為一個‘偉大的’領導人。他們不滿足于只是希望告訴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而是致力于制造一種使任何人都能知道現在是什么時間的時鐘”,“他們不是用某種有遠見的產品概念迎合市場,跟著某種有吸引力的產品的盛衰曲線走下去。他們不是集中精力去發現高瞻遠矚的領導人所具有的那種個人品質,而是像建筑師那樣,全力以赴地構筑目光遠大的公司的組織特色。”[1]
華為公司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個富有勃勃生機的企業,然而畢竟中國的通信產業還很稚嫩,年輕的華為還很稚嫩,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公司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那么遇到困難的時候,甚至形勢迫使華為必須作出重大抉擇的時候,我們將依靠什么來支撐自己,支撐每一個希望自己的祖國繁榮昌盛的年輕的希望?是靠一兩項先進的產品,是去尋找外界的支持,還是希望華為公司能夠出現一位力挽狂瀾的英雄?
這些恐怕都不是真正的答案。生活告訴我們,把希望寄托在個別人的手里,與賭博無異,華為不需要也不能賭博。
什么才是支撐華為未來的希望?如果這希望還有,那么它必定只在我們自己的手里。任何有形的資源總會有枯竭的一天,能夠使我們不斷找到更新更好的資源的,唯有依靠我們不斷進步的知識,依靠經過總結與升華的科學方法,依靠那些蘊藏在我們共同文化內核中的對世界對生活的正確認識。
在管理中從來就沒有必定正確的東西,管理中到處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兩難問題,如既要競爭又要合作、分散經營與一體化經營、高質量與低成本、分權與控制、民主與集中……然而這并不等于虛無。真實的世界從來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就如華為文化中富有特色的“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一樣。“對第一流心智的測試,就是要看它能否在同一時間內把握頭腦里兩種相反的思想,卻仍然保持著繼續進行活動的能力。”我們不可能再如以前在學堂里那樣,期待著有一位先知來告訴我們,什么是正確,什么是錯誤,我們不可能再幻想著有什么現成且必定正確的答案。
在和公司外的人談到公司的《基本法》時,很多人都把它單純地想象成用來規范員工行為的一套法則與規定。這其實也是我剛開始的一種誤解。現在想起來,這樣的想法無異于仍是在期待著出現一套現成的答案,來告訴自己應該怎么去做,“你告訴我該怎么做,然后我就照著去做”,這是對管理和對人的嘲諷。
《基本法》的真正內涵我們幾乎摸索了一年。《基本法》的真正意義就在于為華為公司、為全體華為人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有內部造血功能的、富有持久生命力的運作機制,創造出一個可以使華為公司再不用依靠個別人、個別事件,而能永遠走向成功、走向勝利的運作機制,是要“擺脫對人才、資金和技術的依賴,真正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而我也相信,在《基本法》中也并不會提供給我們什么必定正確的答案,就如同管理中的兩難問題從來就不會有什么定論一樣。但是,《基本法》也必定會蘊藏著指導我們行動的準則和機制,真正的文化很可能便是那些看起來摸不著猜不透,卻無時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行為,影響著我們對事物的判斷的東西。只要建立起一套共同的價值判斷的文化準則和真正富有生命力的機制,再通過我們不斷地實踐,在實踐中形成行為慣性,那么,華為公司的車輪也必定會滾滾向前。我們也必定能夠適應各種各樣的變化,再不用看著他人的眼色行事,再不用只有坐等領導的指示才能做事,因為在我們的頭腦里已經有了一套能夠產生良好的自我判斷的機制,真正從“人治”走向“法治”。什么才是真正的安全?真正的安全不是因為有了一個好的上司,而是因為有了一套可以放心地施展自己才能的機制。我想,這應該是每一位華為人的共同理想。
華為公司能夠發展到現在,靠的是集體奮斗。再幻想著出現一位青天大老爺,出現一位大能人,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是對自己最大的懈怠和不負責任。
如果說華為公司將來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公司,為全體中國人樹立起一份真正的驕傲的話,那么,能夠建立起一套使華為長盛不衰、克服任何艱難險阻的機制,才是我們真正的驕傲。我想,我們真正應該追求的并不單純是世界第一流,而是建立起一套合理機制。這樣未來才能掌握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手里。
華為能夠在世界上真正崛起,是每一位華為人的共同心愿。華為精神的實踐者應該是一群人,是一群掌握著華為公司未來命運的真正的華為人;我們最希望看到的,不是華為公司現在正處在什么水平、將來會實現什么目標,而是華為公司有了一臺走時準確、永遠向前的“時鐘”,有了這樣的“時鐘”,再高的目標都可以實現。比起創造世界第一這樣的目標來,這才是全體華為人最大的心愿與自豪。
(選自1997年3月20日第46期《華為人》報,作者黃純)
注釋:
[1]詹姆斯·柯林斯曾獲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杰出教學獎,與杰里·波拉斯合著了《基業長青》一書,書中提出了他的主要管理思想。“造鐘,而不是造時。”“造鐘”就是建立一種機制,使得公司能靠組織的力量在市場中生存與發展,而不必依靠某個人、產品或機會等偶然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