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燒不死的鳥才是鳳凰
- 華為高效工作法:任正非鍛造18萬員工超強執行力的秘訣
- 程東升編著
- 4162字
- 2020-04-30 17:37:27
歲月匆匆,時光飛逝,又是一年。幾乎是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地點,我向大家作過同一主題、不同內容的匯報。我和大家曾一起經歷了人生中十分難忘的時刻,市場部集體辭職的情景仍歷歷在目,那感人肺腑的表白還在耳邊回響。這是一次向傳統“官位”挑戰的壯舉,它意味著能上能下在市場部不是口號,而是實踐。第一批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一線主管,勇敢地邁出了這一步。在這一年中先后有30%的主管,調整了崗位。今天,他們中間的許多人,有的重返前線指揮作戰,有的做了更高一層主管,有的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發展的崗位。這一年中,他們的路走得非常艱難,但他們畢竟挺過來了,燒不死的鳥是鳳凰,他們在人生的自我否定中得到了升華。
挑戰和壓力,使我們作出了抉擇
我們不敢“驚天地、泣鬼神”,我們也不敢“以官位賭明天”,但市場現狀決定了集體請辭勢在必行。
1996年是華為公司要確立市場地位的關鍵一年,要擺脫在低層次的拼殺,我們只有虎口奪食,與早已占據市場的國際著名公司短兵相接。我們還不具備國際營銷水平的隊伍,就正面迎來了實力雄厚的國際著名公司。懷揣著哈佛大學文憑的職業管理者們,憑著幾十年國際營銷的經驗,從戰略營銷到市場策劃,早已瓜分了中國骨干網市場。
為了擠入市話市場,我們將面臨更高層次的客戶,他們有多年引進項目的經驗和豐富的專業知識,他們是用國際營銷市場這把尺子來要求我們。
我們面臨了缺乏現代化指揮作戰和產品多元化銷售中業務指導問題,身先士卒、沖鋒陷陣的領導模式已成為歷史。
一些長期超負荷工作而耗盡了精力和體力的一線主管,也明顯感到需要休整,尤其需要回公司補充管理方面的營養。
市場是不可變更的,環境是難以左右的。公司高層和市場部的干部,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達成了共識: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面前,干部隊伍的調整和再培養已勢在必行,為了公司的利益和市場部的長遠發展,我們集體接受挑戰!從心里講,我們實在不敢“驚天地、泣鬼神”,我們也不敢“以官位賭明天”。在轟轟烈烈的集體辭職背后,有我們冷靜的思考。
思索,使我們醒悟
能上能下,并不是說說那么簡單,但“官”的責任讓我們不得不反思自身。拍腦袋的管理不是真正的管理。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市場部,這種觀念更強烈。在市場部工作的主管,是以個人業績為鋪路石的,而其中每一顆石子,都凝聚著辛勤的汗水。我們非常珍惜公司對個人的信任,也希望有更高、更多的職位,為每個人提供更廣闊的縱橫空間,以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的輝煌。在“官本位”的傳統觀念下,“官”還有更多含義。蕓蕓大千世界,有相當多的人把它看得很重、很重。向親朋說起“我剛辭去××”時,總比不上講“我剛晉升為××”時灑脫,這也是人之常情。能上能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說別人容易,對自己難。但當我們以更新的視角,走出“官”外,重新審視“官”時,不難發現,“官”不再是一種榮譽、一種權力象征,而是一種責任,當官才知責任大,它承擔著公司賦予我們的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若為“上、下”而左思右想,左盼右顧,就顯得太渺小了。華為公司既然已經有了“能上、能下”的觀念,總要有人去實踐、去兌現。位于公司一線的市場部,首先要邁出這一步。
集體辭職是一個從自我否定,到自我升華的契機,它使我們重新認識與提升自己。它逼著我們改造自己、豐富自己。
我們經常反思,當身處于管理者的位置時,本來就先天營養不良——專業大多與管理學無緣,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又不可能靜下心來,向管理大師們請教,在管理學的圣殿面前如同無知的孩童。可以說,大多數人(也包括我自己)是不懂管理學的管理者,只好以邊干邊學作托詞。我們日常的管理,大多憑著直覺和經驗來行事,談不上系統的管理和獨具魅力的管理風格。想當然、拍腦袋的管理,稱不上真正的管理。更何況國外的學者已經提出《第五項修煉》了,我們還浮在管理的水面上,是經不住風吹浪打的考驗的。集體辭職實質是在向每一個管理者傳遞這種壓力,提出這種要求:學習、學習、再學習;提高、提高、再提高,敢于否定自己,敢于挑戰自己。
奮斗,使我們走向成熟
在跌跌撞撞中我們不斷調整自身,才獲得了愈加廣闊的生存空間。我們有信心把市場部和華為管理這卷鴻篇巨制寫好、寫透、寫實,至于署名,就寫“華為人”好了。
市場部伴隨著公司成長,經過了公關型—推銷型—營銷型—管理型的幾次轉變,公司對市場一線主管的要求也越來越嚴,在市場部工作多年的人還記得,1989~1992年的主管要有維修技能,我們當時是以服務闖天下的;1993、1994年的主管要有產品推廣能力;1995、1996年的主管要有營銷策劃能力;1997年的主管要有綜合管理能力。如今在市場部管理層的王誠、胡厚崑、張建國、惠椿、黃燦、李莉、慶龍等就是從優秀維修專家做起的。他們這一批老市場人員,在這幾個轉變中敢于開放自我,改造自我,在崗位的輪換中不斷學習,從而走上了今天的管理崗位。1997年以后的主管呢,又面臨著從產品經營向資本經營過渡的挑戰。
在一次又一次的轉變中,我們開始成熟了。我們不再沉溺于公關型營銷,雖然我們也曾熱衷于它,但它只能在低層次競爭,永遠做不大。我們也親力而為,作為產品推銷員也取得過不俗的業績,但它畢竟是權宜之計,不能把握市場、運籌帷幄。今天我們孜孜以求的是管理型營銷,它使隊伍更加團結,士氣更加高漲,目標更加清晰,組織更有效率,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我們的心胸開闊,視野擴大了。不僅能夠從各個角度觀察市場、分析市場、把握市場,而且還能“冷眼看世界”,把戰略眼光投向國外,更想把華為“產業報國”的大旗插到世界更多的地方。雖然我們不敢講已經讀懂了市場、讀懂了人生、讀懂了社會,但可以自信地說,我們較成熟了,我們不再幼稚,不再迷茫,不再盲從。雖然我們同過去一樣,依然很忙、很累,但忙得有序,累得快樂;步履依然匆匆,但眼前有開闊的道路,有明確的目標,有了共同的理念和語言,有了整齊統一的步伐。
除此之外,我們還感到一絲輕松。公司《基本法》的產生、ISO9000的真正實施,一系列建立在新理念上科學、先進、又體現華為靈魂的制度,規范著個人的行動,它為每個人提供了充分發揮能力的天地,活而不亂,控而不死。它教會每個人該干什么,應干什么,該什么時候干,如何干得更好,干完后如何考評與激勵。我們擠出更多的時間,在整體層次上,思考經營、管理和戰略問題,更多地思考未來,思考發展。這實際上比起以往身體的辛勞來,更累,但更有樂趣。每一次思考都是對管理的再認識,每一個新的認識,都牽引我們去改進和完成現實中的管理。在管理過程中,我們正逐步地拋棄單純的感性管理,逐步地轉入理性管理,在市場部將會涌現出一大批職業經理人。我們仍然敬仰管理大師的智慧,但不再做拙劣的模仿,我們應該也可能與他們對話,市場部的絕大部分人不會去著書立說,芳名遠播,但他們有信心把市場部和華為管理這卷鴻篇巨制寫好、寫透、寫實,至于署名,就寫“華為人”好了。
反思,讓我們充滿了信心
客戶對我們的信任是建立在公司的基礎上,而不是依賴任何個人,這是我們的信心之本、力量之源。
市場部集體辭職后的一年中,確實給每一個人以沖擊和震蕩,其中的酸、甜、苦、辣很難一一道來,每個人都有一份新感受,每一天都有一種新認識。我們看重結果,更看重過程,這艱難一步,終于邁出去了,未來的路還很長、很長。
我從同伴的身上,讀到了很多人生哲理。蘇偉是在市場一線拼搏了四年的主任,調到公司的一年中,他先后在三個部門工作。說真的,每一次調整,我都在暗自為他擔心,擔心他能否戰勝自我,能否適應新崗位。但從蘇偉那張始終充滿著信心的笑臉上,我服了,同時感到慚愧。相比之下,我要拜他為師,他不僅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而且在每個崗位都作出了成績。前兩天蘇偉又樂呵呵地告訴我,他正在考試,今年準備利用業余時間攻讀MBA,跟上公司的發展,重返市場前線。這就是市場部的“普遍一官”。在市場部許許多多調換崗位的人,袁曦、羅宏、高直揚、徐小保等都是這樣,敢于放下架子、放下面子,開放自我,重新設計自己,在新的崗位,施展自己的才華。
回顧這一年,還不能說成功,只是找到了成功之路,如果說還有一點點成績的話,它歸功于:
市場部高層是一個團結協作的班子,大家擁有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把市場做大。在這一目標上,大家就會不計個人得失,頂住壓力,敢于冒風險,敢于承擔責任。
華為文化在市場部的整體體現,從各級主管到一線推銷員在華為文化的熏陶下,無私奉獻、積極進取、努力開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華為肥沃的文化土壤培養了我們。全體市場人員以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坦蕩的胸懷迎接了挑戰,經受住了考驗。
華為的整體形象已深深地植入用戶的心中,客戶對我們的信任是建立在公司的基礎上,而不是依賴任何個人,這是我們的信心之本、力量之源。
我感謝每一位曾經或正在市場部工作的人,正是我們的相互理解、信任、支持和合作,才使這一過程能夠比較順利,結果讓人滿意。在這里還要特別對那些調整崗位的戰友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們每個人不會忘記你們的壯舉,華為也不會忘記你們。
同時我還要感謝我們的合作伙伴,我們的同行,我們的客戶和公司員工的支持,你們的理解和關心給了我們信心和動力,驅使我們不斷修正今天,挑戰明天。
最值得一提的是要感謝市場部的全體家屬們,是你們的理解和支持使市場人員全力以赴工作在市場一線。他們在工作中要擔負責任和挑戰壓力,每天都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出現在客人面前,還要接受領導和同事的督促;在家庭中他們扮演了不稱職的丈夫、妻子或不孝順的兒子、女兒的角色,遠離親人和超負荷的工作,使你們的家庭失去相伴的歡樂。他們的辛苦、勞累、委屈,只有到家里才能流露出來,是你們在分擔他們的壓力,給他們以安慰、鼓勵和支持。全體華為人都會發自內心地感謝你們,你們的無私奉獻支撐著市場部的發展,在華為的市場業績中,你們功不可沒。在春節到來之際,愿你們每一個家庭伸出熱情的雙手,迎接前方歸來的親人,并愿你們合家歡樂,共度佳節。
展望未來,市場部仍任重道遠。過去成為歷史,輝煌不代表今天,我們還需要繼續耕耘,繼續播種,收獲的季節還沒有到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將義不容辭地走向目標。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艱難險阻,如果不加速騰飛,展翅的鳳凰也會落地。我們已做好準備:再次選擇烈火,再次承受煉獄,再次升華,再次騰飛,那時我們將做得更好。
(選自1997年1月30日第42期《華為人》報,作者孫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