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化工專業(yè)實驗
- 李艷紅 白宗慶主編
- 2787字
- 2020-05-29 15:16:39
實驗十一 煤中氮的測定(參考GB/T 19227—2008)
一、實驗?zāi)康?/h3>
1.了解煤中氮測定的意義。
2.學(xué)習(xí)和掌握用半微量開氏法測定煤中氮的方法及原理。
二、實驗原理
煤樣在催化劑存在下用濃硫酸加熱分解,使煤中絕大部分的氮轉(zhuǎn)化為硫酸氫銨。然后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把氨蒸出并用硼酸溶液吸收。最后用硫酸標準溶液滴定,根據(jù)硫酸的用量,計算樣品中氮的含量。本實驗依據(jù)的標準方法為:GB/T 19227—2008《煤中氮的測定方法》。各步驟的化學(xué)反應(yīng)如式(3-15)~式(3-20)。
1.消化反應(yīng)
煤NH4HSO4+N2(極少量)+CO2+H2O+SO2+SO3+Cl2+H3PO4 (3-15)
2.蒸餾反應(yīng)
NH4HSO4+2NaOHNH3↑+Na2SO4+2H2O (3-16)
3.吸收反應(yīng)
NH3+H3BO3NH4H2BO3 (3-17)
或
2NH3+H2SO4(NH4)2SO4 (3-18)
4.滴定反應(yīng)
硼酸吸收:
2NH4H2BO3+H2SO4(NH4)2SO4+2H3BO3 (3-19)
或硫酸吸收:
H2SO4(過量)+2NaOH(回滴)Na2SO4+2H2O (3-20)
煤中的氮主要以有機氮的形態(tài)存在。煤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氮氧化物,是大氣中氮氧化物的主要人為來源。煤在燃燒時生成氨等氣體,會腐蝕燃煤設(shè)備及管道,但這些氣體又可以被回收利用,用來生產(chǎn)化工產(chǎn)品。因此,煤在環(huán)保及加工利用方面都需要測定煤中氮的含量。
三、儀器設(shè)備和試劑材料
1.儀器設(shè)備
(1)消化裝置
①開氏瓶:容量50mL,如圖3-46所示。
②鋁加熱體:具有良好的導(dǎo)熱性能以保證溫度均勻(使用時,四周以絕熱材料纏繞,如石棉繩等),如圖3-47所示。

圖3-46 250mL和50mL開氏瓶

圖3-47 鋁加熱體實物圖
③電爐:帶有控溫裝置,能控溫在350℃。
④短頸玻璃漏斗:直徑約30mL。
(2)蒸餾及滴定裝置 蒸餾裝置如圖3-48、圖3-49所示。

圖3-48 蒸餾裝置示意圖
1—錐形瓶;2,5—玻璃管;3—直形玻璃冷凝管;4—開氏瓶;6—開氏球;7,9—橡膠管;8,10—夾子;11—圓底燒瓶;12—加熱電爐

圖3-49 蒸餾裝置
①開氏瓶:容量250mL,如圖3-46所示。
②錐形瓶:容量250mL。
③開氏球:直徑約55mm。
④直形玻璃冷凝管:長約300mL。
⑤圓底燒瓶:容量1000mL。
⑥加熱電爐:額定功率1000W,功率可調(diào)。
⑦微量滴定管:A級,10mL,分度值為0.05mL。
⑧分析天平:感量0.1mg。
2.試劑和材料
(1)混合催化劑 將無水硫酸鈉、硫酸汞和化學(xué)純硒粉按質(zhì)量比64∶10∶1混合,研細混勻后備用。
(2)硫酸
(3)蔗糖
(4)無水碳酸鈉 優(yōu)級純、基準試劑或碳酸鈉純度標準物質(zhì)。
(5)混合堿溶液 將氫氧化鈉370g和硫化鈉30g溶解于水中,配制成1000mL溶液。
(6)硼酸溶液(30g/L) 將30g硼酸溶入1L熱水中,配制時需加熱溶解并濾去不溶物。
(7)高錳酸鉀或鉻酸酐
(8)甲基橙指示劑(1g/L) 將0.1g甲基橙溶于100mL水中。
(9)甲基紅和亞甲基藍混合指示劑
①稱取0.175g甲基紅,研細,溶入50mL 95%乙醇中并存于棕色瓶中。
②稱取0.083g亞甲基藍,溶入50mL 95%乙醇中并存于棕色瓶中。
③使用時將①和②按體積比1∶1混合。混合指示劑的使用期一般不要超過1周。
3.硫酸標準溶液
①硫酸標準溶液的配制:于1000mL容量瓶中,加入約40mL蒸餾水,用移液管吸取0.7mL硫酸緩緩加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充分振蕩均勻。
②硫酸標準溶液的標定:于錐形瓶中稱取0.02g(稱準至0.0002g)預(yù)先在130℃下干燥到質(zhì)量恒定的無水碳酸鈉,加入50~60mL蒸餾水使之溶解,然后加入2~3滴甲基橙指示劑,用硫酸標準溶液滴定到由黃色變?yōu)槌壬7旁陔姞t上煮沸,趕出二氧化碳,冷卻后,繼續(xù)滴定到橙色。
按式(3-21)計算硫酸標準溶液的濃度:
(3-21)
式中 c——硫酸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
m——稱取的碳酸鈉的質(zhì)量,g;
V——硫酸標準溶液用量,mL;
0.053——碳酸鈉的摩爾質(zhì)量,g/mmol。
③硫酸標準溶液需2人標定,每人各做4次重復(fù)標定,8次重復(fù)標定結(jié)果的極差不大于0.00060mol/L,以其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硫酸標準溶液的濃度,保留4位有效數(shù)字。若極差超過0.00060mol/L,再補做2次實驗,取符合要求的8次結(jié)果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硫酸標準溶液的濃度;若任何8次結(jié)果的極差都超過0.00060mol/L,則舍棄全部結(jié)果,并對標定條件和操作技術(shù)仔細檢查和糾正存在問題后,重新進行標定。
四、實驗步驟
1.消化過程
在濾紙上稱取分析煤樣(0.2±0.01)g,把煤樣包好放入50mL開氏瓶中,加入混合催化劑2g和濃硫酸5mL。如圖3-50所示。然后將開氏瓶放入鋁加熱體的孔中,在加熱體中心的小孔中放溫度計接通電源,緩緩加熱,使溫度約達350℃。保持此溫度直到溶液清澈透明,漂浮的黑色顆粒完全消失為止。(消化不完全的煤樣和無煙煤,可將0.2mm的試樣磨細至0.1mm以下,再加入高錳酸鉀0.2~0.5g,加熱消化直到為草綠色,表示消化完畢。)

圖3-50 用濾紙包好的試樣
2.蒸餾過程
將冷卻后的溶液用少量蒸餾水稀釋后,移至250mL開氏瓶中,用蒸餾水充分洗凈原開氏瓶中的剩余物,然后將盛溶液的開氏瓶放在蒸餾裝置上準備蒸餾。把直形冷凝管的上端連到開氏瓶上,下端用橡皮管連上玻璃管,直接插入一個盛有20mL硼酸溶液和1~2滴混合指示劑的錐形瓶中。在250mL開氏瓶中注入25mL混合堿溶液,然后通入蒸汽進行蒸餾,蒸餾至錐形瓶中溶液的總體積達到80mL為止,此時硼酸溶液已由紫色變成綠色。
3.滴定
蒸餾完畢時,拆下開氏瓶并停止供給蒸汽,移開錐形瓶,用硫酸標準溶液滴定其中的氮,直到溶液由綠色變成鋼灰色即為終點。
4.空白實驗
用0.2g蔗糖代替煤樣,與煤樣一起進行實驗。以硫酸標準溶液滴定體積相差不超過0.05mL的2個空白測定平均值作為當天的空白值。因為蔗糖是純碳氫化合物,本身并不含有機氮化物。在空白測定中加入蔗糖主要是使空白測定的基體與煤相似,以提高空白值的準確性。
五、結(jié)果處理
1.測定結(jié)果
按式(3-22)計算:
(3-22)
式中 Nad——空氣干燥煤樣中氮的質(zhì)量分數(shù), %;
c——硫酸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
V1——硫酸標準溶液的用量,mL;
V2——空白實驗時硫酸標準溶液的用量,mL;
0.014——氮的摩爾質(zhì)量,g/mmol;
m——分析煤樣的質(zhì)量,g。
2.測定值的重復(fù)性限
不得超過0.08%。
3.氮的測定檢測原始記錄
可參考表3-21。
表3-21 氮測定原始記錄表

測定者: 審核者: 日期: 年 月 日
六、注意事項
①消化試樣時的溫度應(yīng)控制在350℃左右,并且要緩慢升溫。
②消化后的溶液應(yīng)是清澈透明的,如有漂浮的黑色顆粒應(yīng)繼續(xù)消化或采取相應(yīng)的措施。
③貧煤和無煙煤一般較難消化,所以在稱樣前應(yīng)提前將樣品研磨到0.1mm以下,或者再加入0.2~0.5g高錳酸鉀進行消化。
④蒸餾前應(yīng)先檢查蒸餾系統(tǒng)的氣密性,并且將蒸餾系統(tǒng)用蒸汽進行沖洗空蒸,以達到清洗的目的。
⑤混合指示劑應(yīng)保存在棕色瓶里,最好現(xiàn)用現(xiàn)配。
⑥每次實驗時都應(yīng)同時進行空白的測定,更換水、試劑或儀器設(shè)備后也應(yīng)進行空白實驗。
⑦消化時遇到易噴濺的試樣可以在開氏瓶口放置短頸玻璃漏斗,可防止試樣在消化過程中濺出瓶外。
七、思考題
1.開氏法測定煤中氮的方法原理是什么?
2.實驗過程由哪幾個步驟組成?
3.影響煤中氮的測定結(jié)果準確性的因素有哪些?
4.為什么空白實驗要用蔗糖?
5.混合催化劑由哪些化學(xué)試劑組成?各組分的作用是什么?
6.混合堿液由什么組成?各組分的作用是什么?
7.每天開始蒸餾前,為什么要用水蒸氣沖洗冷凝管等蒸汽通道?
八、知識擴展
[1] GB/T 31391—2015煤的元素分析.
[2] GB/T 30733—2014煤中碳氫氮的測定儀器法.
[3] GB/T 30728—2014固體生物質(zhì)燃料中氮的測定方法.
[4] 孫剛.《煤中氮的測定方法》標準修訂要點與解析[J]煤質(zhì)技術(shù),2008,3:43-45.
[5] 戴體偉,楊釗,王康.淺談煤中氮含量測定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能源技術(shù)與管理,2014,5:134-135.
(云南省煤炭產(chǎn)品質(zhì)量檢驗站 榮霞執(zhí)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