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圖解常用服裝裁剪與縫制作者名: 孫美榮 劉海紅主編本章字?jǐn)?shù): 1521字更新時間: 2020-05-06 20:12:57
1.2 手縫工藝的基本針法
手縫工藝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手工操作具有靈活、方便的特點。現(xiàn)代服裝的、拱、繰、鎖、捺、環(huán)、繚、扳、縫、絎、鉤等工藝,女裝與童裝中的刺繡、盤花紐等工藝都體現(xiàn)了高超的手工技能。因此,必須勤學(xué)苦練各種手工操作技能,才能適應(yīng)各種服裝縫制工藝的要求。
1.2.1 捏針穿線的方法
①穿線。把縫線穿入手縫針尾眼中的過程稱之為穿線。
②打線結(jié)。線過針眼,趁勢拉出,然后在線尾打結(jié)。
1.2.2 捺布頭縫針
練習(xí)捺布頭的目的是使制作時的手指、手腕骨動作敏捷、正確有力,這是各種針法的基礎(chǔ)。開始練習(xí)時會出現(xiàn)不耐煩、手出汗的現(xiàn)象,這是正常的。只要認(rèn)識到手縫工藝在服裝藝術(shù)處理方面的重要性,刻苦磨煉,就能得心應(yīng)手。
連續(xù)針法,又稱縫“吃頭”。它的針法簡易,是初學(xué)者手工縫制的基礎(chǔ)。方法是:取兩塊長30cm、寬15cm的布料,上下重疊;取6號針一根,穿上線,兩根線頭無需打結(jié),并戴上頂針,針尾頂住針箍;在捏住針、線的同時,右手食指、拇指、小指放在布的上面,中指、無名指放在下面;左手大、小拇指放在布的上面,食指、中指、無名指放在布的下面,將兩層布夾住、繃緊,右手拇、食指起針。
縫針刺入0.3cm后向上挑出,并運用針箍的推力,右拇指、食指扶正針桿,上下穩(wěn)直地一針接一針地徐徐向前縫制,在連續(xù)五六針后,將頂針頂足拔出針,如此循序漸進(jìn)。待縫線結(jié)尾時,可將線全部抽掉,反復(fù)練習(xí)。開始練習(xí)時可用雙層布,然后可用四層布繼續(xù)練習(xí),方法同上,練習(xí)數(shù)日。要求達(dá)到手法敏捷、針跡疏密、曲直均勻、得心應(yīng)手的程度(見圖1-12)。

圖1-12 連續(xù)針法
1.2.3 鎖扣眼
扣眼一般分平頭與圓頭兩種。方法是先在衣片上按紐扣直徑長短略放0.1cm劃好位置,沿粉線剪開。襯衫紐洞剪直線形,外衣紐洞剪Y形(見圖1-13)。鎖Y形紐洞時要用襯線,襯線松緊適宜。在離開口邊沿0.3cm處用襯線兩條,然后從左邊尾部起用左手食指與拇指將紐洞布的上下兩層捏住,由里向外鎖,按扣眼的寬度,由下而上,從左到右鎖(見圖1-14),鎖完一周后在尾部打結(jié),然后將結(jié)頭引入夾層內(nèi)。平頭扣眼首尾鎖法相同。鎖眼的要求是針腳要整齊、表面平整、不露衣片毛絲、圓頭要圓眼。

圖1-13 鎖扣眼

圖1-14 鎖扣眼針法
1.2.4 釘扣
釘扣分實用扣與裝飾扣兩種,一般可釘成“二”字形和“十”字形兩種。釘實用扣時縫線要松,使紐腳長高于衣服止口厚度0.3cm,底腳要小于紐眼直徑的1/2。當(dāng)最后一針從扣眼孔穿出時,縫線應(yīng)纏繞扣腳數(shù)圈,繞腳要緊、整齊,然后將線尾結(jié)頭引入夾層(見圖1-15)。釘裝飾扣時不必繞腳,要貼著衣服釘平服。

圖1-15 釘扣
1.2.5 打線釘
在毛料服裝縫制前,為了保證各部位準(zhǔn)確和左右對稱,一般采用打線釘這道工序。具體操作的方法是:將裁片鋪平擺順,上下對齊,沿著劃好的粉線走針,針碼距離一般為5~6cm為宜,連針的針腳不超過0.5cm,走完針后上下裁片中間留0.5cm線長,取中剪斷即可(見圖1-16)。

圖1-16 打線釘
1.2.6 繰針
繰針針法用途廣,手法也較多,一般用于折邊與面料相合之處,歸納起來大致有兩種手法。
(1)豎繰針
所謂豎,就是把相折合的邊緣豎起來,然后進(jìn)行繰針(見圖1-17)。這種針法適用于中西式服裝的底邊、袖口等。這種針法要求在上層出針的原地挑起下層布料的絲,然后以0.3~0.4cm的針距向上層縫進(jìn)。它的特點是面、里可以露出少量的針跡,里層只能繰一二根絲綹;線不能太緊,正面不要露針跡。

圖1-17 豎繰針
(2)平繰針
與繰中式紐袢相同。在實際應(yīng)用中,一種是針跡略露外面的針法叫明繰針;用于底邊、袖口、袖窿、膝蓋綢、褲底、領(lǐng)里等部位;另一種是針跡不露外面,線縫在折邊內(nèi)的叫暗繰針,用于西裝夾里的底邊、袖口等部位。
1.2.7 三角針
三角針?biāo)追Q花繃。它的針法是從左上到右下、里外交叉,針距斜橫均勻成等腰三角形,正面不露線跡,它既能攔住毛邊絲綹,又能起到裝飾作用,適用于袖口、底邊、腳口貼邊等部位(見圖1-18)。

圖1-18 三角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