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機縫基礎訓練和熨燙技法

服裝的縫制過程是由不同的機縫方式連接在一起的,因此,對各種不同類型縫形的基本訓練尤為重要。初踏縫紉機常因手、腳、眼的動作不協調,產生機器倒轉,從而引起軋線、斷線的故障。為了做到能隨意控制機器始終順轉,各種針跡符合工藝要求,初學者應該先進行空車緝紙訓練。在比較熟練的基礎上再做引線緝布練習,學習各種縫的縫制方法,進入部件的制作縫制。

1.3.1 空車緝紙訓練

①先進行空車運轉訓練。練習前應先旋松離合螺釘,以減少機頭內部零件不必要的磨損。扳起壓緊桿扳手,避免壓腳與送布牙相互摩擦。然后坐正,把雙腳放在縫紉機的踏板上,踏動縫紉機踏板,進行慢轉、快轉、隨意停轉、一針一針轉的空車練習,直到操作自如。

②空車緝紙練習。在較好地掌握空車運轉的基礎上進行不引線的緝紙練習。練習前將旋松的離合螺釘旋緊。先緝直線,后緝弧線,然后進行各種不同距離的平行直線、弧線的練習,同時還可以練習各種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如長方形、菱形、圓形等訓練,培養手、腳、眼的協調配合,做到針跡(即針孔)整齊、直線不彎、弧線不出角、短針跡或轉彎不出頭。

③引線緝紙練習。是在前面練習基礎上進行的。在運轉中要求做到不斷線、不跳線、張力適宜、針跡平整。

通過以上訓練,基本上能掌握使用機器的方法,但還要在縫制實踐中,繼續提高使用機器的能力。

1.3.2 機縫工藝

(1)平縫

平縫是服裝工業機縫中最基本的,也是應用較為廣泛的方法之一。平縫時,下層衣片由于直接受送布牙的推送,走得較快,而上層衣片受壓腳的壓力,走得較慢,如控制不好,便會在縫制后,出現上下兩片不等長的現象。為此,必須要縫合時左手稍拉下層,右手稍推上層,使兩層衣片的進針速度一致。另外,平縫時起針和收針打倒針,即在衣片的邊緣1.3cm處起回針,再順針向前(見圖1-19)。

圖1-19 平縫

(2)分開縫

將二片平縫后分開縫頭,用熨斗或手指甲把縫頭分開。分開縫大多用于面料或零部件的拼接部位(見圖1-20)。

圖1-20 分開縫

(3)倒縫

平縫后將縫倒向一邊,用熨斗熨平,或用指甲刮平,一般用于夾里與襯布(見圖1-21)。

圖1-21 倒縫

(4)搭縫

將縫頭相搭合1cm,正中縫一道線,一般用于襯布或襯頭(見圖1-22)。

圖1-22 搭縫

(5)來去縫

來去縫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將面料反面與反面疊合,緝0.3cm寬的縫頭(如平縫狀);第二步將0.3cm縫頭的毛絲修齊,翻折轉正面疊合緝0.5~0.6cm寬的線。一般用于薄料襯衫的肩縫、襯褲等部件(見圖1-23)。

圖1-23 來去縫

(6)外包縫

外包縫也是分兩步進行,將面料反面與反面疊合,下層包轉0.8cm縫頭,縫頭邊緝0.1cm止口線。外包縫外形為雙線,較美觀,適用于男式兩用衫、夾克衫等服裝(見圖1-24)。

圖1-24 外包縫

(7)內包縫

同樣分兩步,將面料正面與正面疊合,下層包轉0.6cm縫頭,緝牢布絲邊,然后翻身駁緝0.4cm單止口(見圖1-25)。

圖1-25 內包縫

(8)卷邊

將衣片反面朝上,先卷好端部,送進壓腳下,下層稍拉緊,拇指配合下面食指拉緊下層布料,可防止裂形。卷邊的寬窄,常見的有:手帕的卷邊是0.2cm;平腳褲腳口卷邊是0.6cm;襯衫底邊的卷邊是1.5cm;上裝底邊和袖口的卷邊是3cm(見圖1-26)。

圖1-26 卷邊

(9)縫制串帶袢方法

串帶袢毛長8cm,寬2.8cm,燙轉一邊0.7cm為第一道,再燙轉另一面0.5cm為第二道;然后折轉緝0.1cm止口明線,反面離進一線,不得外露。另一邊同樣緝0.1cm止口明線[見圖1-27(a)~(c)]。

圖1-27 縫制串帶袢

緝止口也稱緝明線,除了0.1cm外,還有0.4cm、0.6cm、1cm單、雙止口等。操作的方法:一般以針洞眼為中心點,壓腳右側邊掌握止口的寬窄。緝止口一般適用于袋蓋、領頭、門里襟、中山裝門里襟止口等部位[見圖1-27(d)]。

(10)壓緝縫

壓緝縫主要用于绱腰頭、袖克夫、領子等部位的工藝。操作方法是:先將正面與另一部分的反面相對平縫緝第一道線,然后折轉0.7cm,縫頭蓋住第一道線,緝0.1cm的第二道線(見圖1-28)。

圖1-28 壓緝縫

1.3.3 開紐眼方法

開紐眼所用眼布有兩種,一種用直料,另一種用斜料。如果面料疏松,應將襯布粘于面料反面。方法如下。

第一步,劃眼。眼長按紐扣直徑加0.2cm,眼寬0.6cm,成長方形狀。在眼布反面劃眼,并把眼布放在面料正面,上下對準標記(見圖1-29)。

圖1-29 劃紐眼

第二步,按粉跡緝長方形紐眼,針跡略密,3cm約16~18針(見圖1-30)。

圖1-30 緝紐眼

第三步,從緝線中間剪開,兩端剪成Y形(見圖1-31)。

圖1-31 剪紐眼

四角緝線不可剪斷,也不能離角太遠。因為,剪斷緝線,角要出毛,剪不足,翻出眼布后,四角起疙瘩,不平服。

第四步,翻出眼布,兩端繃緊,分別進行分縫燙平。然后按縫頭寬燙轉眼布。眼頭燙成三角形,兩邊眼嵌應寬窄一致,四角方正平服(見圖1-32)。

圖1-32 翻燙紐眼

第五步,封眼口。把衣片翻過,露出眼布,在長方形狀紐眼兩邊三角處各來回三道線封牢。反面將眼布縫頭與大身襯繰牢(見圖1-33)。這種方法一般用于女式上衣。

圖1-33 封眼口

1.3.4 開后袋方法

服裝的口袋式樣繁多,一般可分為貼袋和開袋兩大類。開袋有一字嵌線袋、雙嵌線袋、密嵌線袋、滾嵌線袋等。學習各種開袋的方法時,要注意掌握其共性和非共性兩個方面。從前面已學的開紐眼方法可以看出,開紐眼和開袋都是剪開織物料,因此,稱為開眼和開袋。它們的共性是都有嵌線,個性在于式樣不同,外觀效果不一樣。

因此可以根據服裝款式的需要配上袋式。通過開后袋練習和開紐眼練習,可以體會到開袋方法的前幾步與開眼的前幾步基本相同,特別是雙嵌線袋,它的區別在于后幾步。眼子用繰的方法,留有紐眼,而開袋則放上袋布緝牢,做成袋(見圖1-34)。

圖1-34 緝后開袋

這里選擇圖1-34(c)中后袋的袋形作為基本練習,分以下7步操作。

第一步,做袋蓋。①縫合面里,要求圓角正確,里外均勻合適;②修剪縫頭,圓頭處要修窄,但不可出毛;③翻出袋蓋,尖角要尖,圓角要圓,照規格緝袋蓋止口。

第二步,袋布上緝上墊袋布一塊,離上端約6cm,然后用顆粒膠襯將袋布另一頭粘在后褲片反面袋位處,按袋的高低、大小定位。袋布比袋口線提高2cm定位。袋布兩端(減去袋口大)縫頭相等(見圖1-35)。

圖1-35 定位后開袋布

第三步,在后褲片正面袋位處,按袋口緝上袋蓋和嵌線,縫頭分別為0.4cm,兩線距離0.8cm,緝時嵌線稍拉緊,兩頭打回針緝牢(見圖1-36)。

圖1-36 緝后開袋口

第四步,在兩線中間剪開,兩頭剪成Y形(見圖1-37)。

圖1-37 剪后開袋開口

第五步,翻出嵌線刮平,然后做出嵌線0.8cm,緝上0.1cm止口一道,反面將嵌線與袋布緝牢(見圖1-38)。

圖1-38 翻嵌線

第六步,合緝袋布。要注意墊袋布高低位置,合緝后,將袋布翻出,緝0.5cm止口一道(見圖1-39)。

圖1-39 合緝袋布

第七步,封袋口。袋蓋擺平服,從左側至右側在褲片正面緝0.1cm止口一道。兩頭打回針3~5道,注意袋角光潔、方正平服,最后把袋布上口與腰口緝牢(見圖1-40)。

圖1-40 封袋口

1.3.5 熨燙技法

(1)分燙

分燙用于服裝中的分縫,就是將平縫好的衣縫分開、燙平。方法是:一手擺好并劈縫,另一手持熨斗,把熨斗尖對向縫中,邊劈縫邊熨燙并壓實定型。但在實際熨燙時,還要根據服裝具體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分燙方法,具體可分為平燙分縫、縮燙分縫和伸燙分縫(見圖1-41)。

圖1-41 分燙

①平燙分縫。平燙分縫是不伸不縮的分燙,即將衣縫分開、燙平,不做特意伸縮處理的一種手法,也是最基本的熨燙方法。

②縮燙分縫??s燙分縫是需要歸縮的分燙,用于上衣肩縫、袖子外彎分縫等。

③伸燙分縫。伸燙分縫是需要拔伸的分燙,用于褲子下襠縫、袖子里彎分縫等。

(2) 扣燙

扣燙是將衣片折邊或翻折處按預定要求扣壓燙實的定型熨燙手法。方法是:將包好縫的折邊向反面燙平,或將毛口的折邊向反面折兩下扣光燙平??蹱C有平扣燙、縮扣燙等方法(見圖1-42)。

圖1-42 扣燙

①平扣燙。平扣燙是不伸不縮的扣燙,用于直邊的部位,如直擺襯衫的底邊縫、筒裙的下擺縫等[見圖1-42(a)]。

②縮扣燙??s扣燙是需要歸縮的扣燙,用于帶有弧度邊的部位,如上衣底邊縫、斜裙的下擺縫等[見圖1-42(b)]。

(3) 歸燙和拔燙

歸燙是根據人體體形的需要,在熨燙過程中,將某部位收縮、歸攏。拔燙是根據人體體形的需要,將某部位拔開、伸長(見圖1-43)。

圖1-43 歸燙和拔燙

(4)推燙

推燙是根據人體體形的需要,將某部位推到一定的位置(見圖1-44)。

圖1-44 推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保县| 类乌齐县| 仙居县| 凉城县| 杂多县| 泸定县| 若羌县| 太仓市| 定结县| 都江堰市| 德清县| 历史| 那坡县| 保靖县| 上高县| 彭州市| 中阳县| 东丰县| 都江堰市| 女性| 泽库县| 石台县| 富裕县| 宁安市| 灵台县| 抚宁县| 昭觉县| 鹤山市| 肇州县| 张家川| 玉门市| 平顺县| 沂源县| 昌邑市| 黑河市| 托克逊县| 西青区| 久治县| 松阳县| 柳林县| 浦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