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自發過程及其特征
4.1.1 自發現象與過程
自然界中有許多現象是自發發生的,如熱由高溫物體傳給低溫物體、鋅片放入硫酸銅溶液中后銅就析出、水從高水位流向低水位、氣體向真空會自發膨脹等等,這些現象稱為自發現象。這種在自然界中不需要外來力的幫助,任其自然就能自動發生的過程,稱為自發過程,即體系不需要從環境得到功就可以進行的過程。反之,那些需要借助外來力的幫助才能發生的過程,稱為非自發過程,即體系需要從環境得到功才能進行的過程。例如我們可以用電解水的方法制備氫氣和氧氣、可以用燃燒煤氣加熱的方法把冷水燒開等,這些過程需要我們對體系做額外的功,就是非自發過程。
思考:
4-4 社會中是否有自發現象?發生在自身上的自發現象有哪些?社會體系和生命體系的自發現象特征如何?
4.1.2 自發過程規律與特征
你有沒有思考這些表面的方向性現象背后是否有共同的規律呢?①熱自發地由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直到兩物體的溫度相等時熱傳遞就終止了,溫度差勢決定該過程的方向和限度;②化學反應能自發發生,直到鋅幾乎完全溶解或銅離子幾乎完全析出,該過程本質上化學物質活性決定的高電勢向低電勢變化直至正、逆反應的電勢相等(電化學部分闡釋),化學電勢差決定了該過程方向和限度;③水自發地從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直到各處水位都相等時水流停止,水位勢高低是決定該過程方向和限度的因素;④氣體自發地從高壓處流向低壓處,直到體系中各處的壓力都相等時氣體不再傳遞,壓力差是決定過程方向和限度的因素。從這些自發過程的驅動力表象上看,不同類型的自發過程是以不同類型的強度性質作為驅動力的。而從這些自發過程本質分析來看,自發過程始終是高勢向低勢方向變化,勢差是自發變化過程方向和限度的因素,從能量角度來說,自發過程始終朝著能量散失的方向發展。
讓我們換個思維方向——分析自發過程的逆過程特點,再來認識自發過程的規律性問題。①熱自發從高溫傳向低溫物體直到溫度相等;反過來,我們付出電功讓制冷機(如冰箱)工作,制冷機就可以把熱由低溫物體傳向高溫物體,這一個過程完成后,再考慮體系復原,凈的結果是我們付給制冷機的電功完全變成了熱留給了環境;②化學反應自發發生直到正、逆反應化學勢相等而終止;反過來,我們用電解沉積的方法,可以讓該化學反應逆向進行恢復到開始狀態,完成這一逆向結果后,體系恢復了原狀,而凈的結果是我們電沉積付出的電功變成了熱留給了環境;③水自發地從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直至水位相等;反過來,我們給一臺水泵供電,水泵就可以將低水位的水送到高水位,完成這一逆過程后,體系恢復了原狀,而凈的結果是我們給水泵的電功變成了熱留給了環境;④氣體自發地從高壓處流向低壓處直到壓力相等;反過來,我們給一臺壓縮機供電,壓縮機就可以將低壓氣體壓縮到高壓,完成這一個過程后體系復原,而凈結果是我們給壓縮機的電功變成了熱留給了環境。從這些自發過程逆過程的實現可以看出,自發過程的逆過程實現了把功完全轉變為熱。
鑒于以上自發過程及其逆過程的分析,可得出體系自發過程的特征(為知識結構的整體性,將自發過程特征均呈現于此,但部分內容需要結合后面章節的內容來理解):①自發變化過程有方向和限度;②自發過程始終向著能量散失的方向發展,其方向性可以用熱功轉換過程的方向來表示,功可以完全轉化為熱,而熱在不給環境留下痕跡的情況下不可能完全轉化為功;③自發過程逆過程為熱力學的不可逆過程,一個自發變化過程的逆過程發生后,使體系恢復了原狀,但給環境留下了痕跡——熱。
思考:
4-5 吃飯、睡覺、遺忘、學習、改革等行為是自發過程嗎?
4-6 試闡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過程的驅動力。
4-7 4.1節總結自然現象得出的體系自發過程及其特征科學嚴謹嗎?
4-8 生命體系、社會體系的變化過程是否符合這里總結的自發過程及其特征?是完全符合、部分符合還是完全不符合?
4-9 自發過程和非自發過程的區別是什么?
4-10 是否可根據體系的功的特征來定義自發過程和非自發過程?如“具有對外做功能力的過程是自發過程;必須由外界提供功才能發生的過程是非自發過程。自發過程能自動發生,非自發過程不能自動發生。”
4-11 體系能發生自發過程的必要條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