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火腿

(一)金華火腿(圖4-8)

圖4-8 金華火腿

1.工藝流程

原料選擇修理腿坯腌制洗腿曬腿發(fā)酵落架、堆疊、分等級成品。

2.配方

原料:鮮豬后腿100千克。

輔料:食鹽7~8千克。

3.技術(shù)要點

(1)原料選擇:原料是決定成品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金華地區(qū)豬的品種有兩頭烏、花豬、白豬、小溪烏、東陽豬、龍游烏、江山烏等。兩頭烏最好,其特點是:頭小、腳細、皮肉多、脂肪少、肉質(zhì)細嫩、皮?。ㄆず窦s0.2厘米,一般豬為0.4厘米),特別是后腿發(fā)達,腿心飽滿。據(jù)測定,用這種豬的腿為原料制成的火腿,其組織成分(除小爪)是:皮6.22%,皮下脂肪30.25%,瘦肉48.46%,肌肉間脂肪4.4%,骨骼10.58%。一般飼養(yǎng)6~8個月,豬的質(zhì)量即達60~65千克,不盲目追求養(yǎng)過大、過肥的豬。

用于加工金華火腿,一般選每只重5~6千克的鮮豬后腿(指修成火腿形狀后的凈肉重)。要求屠宰時放血完全、不帶毛、不吹氣的健康豬。對個頭過小,腿心扁薄、肉少,飼養(yǎng)時間長的,病、傷、黃膘等豬的腿一律不用。選料時劃分等級標準如下:

一等:肉要新鮮,要求皮肉無損傷,無斑痕,皮薄爪細,腿心豐滿。

二等:新鮮,無腐敗氣味,皮腳稍粗厚。

三等:粗皮大腿,皮肉無損傷。

(2)修理腿坯

①整理:刮凈腿皮上的細毛、黑皮等。

②削骨:把整理后的鮮腿斜放在案上,左手握住腿爪,右手持削骨刀,削平腿部恥骨(俗稱眉毛骨),修整股關(guān)節(jié)(俗稱龍眼骨),并除去尾骨,斬去背脊骨,做到使龍眼骨不露眼,斬平背脊骨(留一節(jié)半左右),不“塌鼻”,不脫臼。

③開面:把鮮腿腿爪向右、腿頭向左平放在案上,削去腿面皮層,在脛骨節(jié)上面皮層處割成半月形。開面后將油膜割去。操作時刀面緊貼肉皮,刀口向上,慢慢割去,防止硬割。

④修理腿皮:先在臀部修腿皮,然后將鮮腿擺正,腳朝外,腳頭向內(nèi),右手拿刀,左手揉平后腿肉,隨手拉起肉皮,割去腿皮。割后將腿調(diào)頭,左手掀出膝蓋骨、股骨、坐骨(俗稱三簽頭)和血管中的淤血,鮮腿雛形即已形成。

(3)腌制:修整腿坯后,即轉(zhuǎn)入腌制過程。金華火腿腌制是采用堆疊法,就是多次把鹽、硝酸鈉混合料撒布在腿上,將腿堆疊在“腿床”上,使腌料慢慢浸透,需30天左右,一般腌制6次。

第一次用鹽(俗稱出血水鹽):腌制時兩手平拿鮮腿,輕放在鹽籮上,腿的腳向內(nèi),在腿面上撒布一薄層鹽,5千克鮮腿用鹽約62克,敷鹽時要均勻,第二天翻堆時腿上應(yīng)有少許余鹽,防止脫鹽。敷鹽后堆疊時,必須層層平整,上下對齊,堆的高度應(yīng)視氣候而定。在正常氣溫下以12~14層為宜。堆疊方法有直腿和交叉兩種。直腿堆疊,在撒鹽時應(yīng)抹腳,腿皮可不抹鹽;交叉堆疊時,如腿腳不干燥,也可不抹鹽。

第二次用鹽(又稱上大鹽):鮮腿自第一次抹鹽后至第二天需進行第二次抹鹽。從腿床上(即竹制的堆疊架)將鮮腿輕放在鹽板上,在三簽頭上略用少許硝酸鈉,然后把鹽從腿頭撒至腿心(腿的中心),在腿的下部凹陷處用手指輕輕抹鹽,5千克重的腿用鹽190克左右。遇天氣寒冷,腿皮干燥時,應(yīng)在脛關(guān)節(jié)部位稍微抹上些鹽,腳與表面不必抹鹽。用鹽后仍按順序輕放堆疊。

第三次用鹽(又稱復(fù)三鹽):經(jīng)二次用鹽后,過6天左右,即進行第三次用鹽。先把鹽板刮干凈,將腿輕輕放在板上,用手輕抹腿面和三簽頭余鹽,根據(jù)腿的大小,觀察三簽頭的余鹽情況,同時用手指測腿面的軟硬度,以便掛鹽或減鹽,用鹽量以5千克腿約用95克計算。

第四次用鹽(復(fù)四鹽):在第三次用鹽后隔7天左右,再進行第四次用鹽。目的是經(jīng)上下翻堆后,借此檢查腿質(zhì)、溫度及三簽頭鹽溶化程度,如不夠量要再補鹽。并抹去黏附在腿皮上的鹽,以防腿的皮色不光亮。這次用鹽量為5千克腿用鹽63克左右。

第五次用鹽(復(fù)五鹽):又經(jīng)過7天左右,檢查三簽頭上是否有鹽,如無再補一些,通常是6千克以下的腿可不再補鹽。

第六次用鹽(復(fù)六鹽):與復(fù)五鹽完全相同。主要是檢查腿上鹽分是否適當,鹽分是否全部滲透。

在整個腌制過程中,須按批次用標簽標明先后順序,每批按大、中、小三等分別排列、堆疊,便于在翻堆用鹽時不致錯亂、遺漏,并掌握完成日期,嚴防亂堆亂放。4千克以下的小只鮮腿,從開始腌制到成熟期,須另行堆疊,不可與大、中腿混雜,用鹽時避免多少不一,影響質(zhì)量。上述翻堆用鹽次數(shù)和間隙天數(shù),是指在0~10℃氣溫下,如溫度過高、過低以及暴冷、暴熱、雷雨等情況,則應(yīng)及時翻堆和掌握鹽度。氣候乍熱時,可把腿攤放開,并將腿上陳鹽全部刷去,重上新鹽;過冷的,腿上的鹽不會溶化,可在工場適當加溫,以保持在0℃以上。抹鹽腌腿時要用力均勻,腿皮上切忌用鹽,以防發(fā)白和失去光澤。每次翻堆,注意輕拿輕放,堆疊應(yīng)上下整齊;不可隨意挪動,避免脫鹽。腌制時間一般大腿40天,中腿35天,小腿33天。

(4)洗腿:鮮腿腌制結(jié)束后,腿面上油膩污物及鹽粒要經(jīng)過清洗,以保持腿的清潔,有助于腿的色、香、味。洗腿的水須是潔凈的清水。一般要浸泡15~18小時。經(jīng)初步洗刷后,刮去腿上的殘毛和污穢雜物,刮時不可傷皮,將腿再次浸泡在水中,仔細洗刷,然后用草繩把腿拴住吊起,掛上曬架。洗腿批次分批在腿干上標明,便于掌握。

(5)曬腿:洗過的腿掛上曬架后,再用刀刮去腿腳和表面皮層上的殘余細毛和油污雜質(zhì)。

(6)發(fā)酵:火腿經(jīng)腌制、洗曬后,內(nèi)部大部分水分雖外泄,但肌肉深處還沒有足夠的干燥,因此必須經(jīng)過發(fā)酵過程,一方面使水分繼續(xù)蒸發(fā),另一方面使肌肉中的蛋白質(zhì)、脂肪等發(fā)酵分解,使肉色、肉味、香氣更好。

(7)落架、堆疊:火腿掛至7月初(夏季初伏后),根據(jù)洗曬、發(fā)酵先后批次、重量、干燥度依次陸續(xù)從架上取下,這叫落架,并刷去腿上的糠灰。分別按大、中、小火腿堆疊在腿床上,每堆高度不超過15只,腿肉向上,腿皮向下,這個過程叫堆疊。然后每隔5~7天上下翻堆,檢查有無毛蟲,并輪換堆疊,使腿肉和腿皮都經(jīng)過向上向下堆疊過程,并利用翻堆時將火腿滴下的油涂抹在腿上,使腿質(zhì)保持滋潤而光亮。

4.規(guī)格標準與產(chǎn)品特色

金華火腿是我國最著名的傳統(tǒng)高檔肉制品之一,已有800余年的加工歷史。特級產(chǎn)品要求每只2.5~5.0千克,外形竹葉形,皮薄,腳直,皮面平整,色黃亮,無毛,無紅疤,無損傷,無蟲蛀,無鼠咬,油頭小,無裂縫,刀工光潔,式樣美觀,皮面印章清楚。肉質(zhì):瘦肉多,肥肉少,腿心飽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江县| 台南市| 上高县| 襄樊市| 遵义县| 玉树县| 江孜县| 临武县| 宁波市| 青河县| 海口市| 浮梁县| 龙游县| 阳泉市| 大关县| 广宗县| 信阳市| 隆林| 饶河县| 小金县| 宣武区| 菏泽市| 泸西县| 太谷县| 七台河市| 榕江县| 潞西市| 青铜峡市| 乌兰察布市| 上林县| 德州市| 京山县| 金川县| 蕲春县| 泰顺县| 大石桥市| 临清市| 菏泽市| 古交市| 错那县| 淅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