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企戰略運營與醫藥產業重構
- 杜臣
- 2549字
- 2020-03-24 09:57:17
第四節 轉型期藥企發展的三大主流趨勢
從2015年7月研發數據自查開始的醫改新政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動醫藥產業轉型,透過眼花繚亂的產業變革和變幻莫測的環境,我們可以看到醫藥產業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主要呈現以下三大主流趨勢。
一、數字化轉型
這種轉型將涵蓋制藥產業幾乎所有領域和環節。新IT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大數據技術、移動互聯、智能制造,以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VR/AR)技術,將改變藥品產品線的選擇方式、研發方式、技術進步方式、生產方式、營銷方式、品牌推廣方式及與客戶甚至患者的溝通方式,是千百年來一直期望而無法實現的個性化、精準化、協同化經營。在新IT技術下均可以實現并在逐步超出人們當下的想象力,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值得挖掘。過去藥企的IT部門是服務和支持部門,在未來將會成為戰略主導部門,通用軟件一統天下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而個性化和通用化軟件的結合將是必然趨勢。
二、技術進步
過去,一談技術進步就意味著新產品、新技術。實際上,一家藥企要想創造差異化和持續的競爭優勢,既要在高大上的新產品、新技術方面去創新,又不能忘記每位員工的崗位微創新,而且這可能是最現實和具有巨大潛力的資源。同時,要看到我們過去從國家的“368”計劃到各個藥企的技術進步戰略,都注重應用創新而將原創留給未來,40年過去了,中國必須調整技術進步策略,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拓展原創空間,不能總走捷徑。另外,由于當前國家之間的競爭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走捷徑的局限性越來越大,風險越來越高。當然,各家藥企要量力而行,有資源、有條件、有成為國際先進藥企希望的要早走一步,而條件不具備的要在應用創新和仿制方面繼續努力并積極創造條件進行更深入的創新。
隨著產業集中度的上升,以及大型藥企內部整合的完成,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藥企能夠進行全產業鏈創新并形成集約優勢。
三、領導力轉型
中國藥企領導力的核心是掌門人深度認知自己并戰勝自己,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主要還是提升覺察力、傾聽力和行動力。在中國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涌現出眾多勤奮、有商業洞察力和拼搏精神的醫藥企業家。這些企業家適應了那個時期客戶、企業規模、經理人和員工的特性,開會基本是一言堂,與下屬交心基本是靠罵,業績基本靠壓,對下屬不是下命令就是給答案。
在中國進入新時代背景下,客戶在變化、政策在變化、環境在變化、經理人在變化、員工在變化,許多過去成功的經營和管理方式已經不再適用,而對于新的方法,這批管理者多數還沒有掌握或適應。
未來的藥企領導者需要改進自己的傾聽能力,在第三個層面實現傾聽的有效性。在人際關系領域,傾聽被劃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聽者理解了信息內容和事實;第二個層次,聽者理解了講話者的方式和情感;第三個層次,聽者理解了講話者的意圖和原因。
未來的藥企領導者需要提升以下兩方面的能力:
(一)提升覺察力
覺察力是領導者經營企業必不可少的一種思維優勢和能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個“預”,就是指覺察力、預見性。正確地把握事物,必須“預”,得準備,得覺察,得從周圍大量的信息中挖掘出于己有利的、防備有害的。要能夠辨別和提煉出有用的信息,找出事物的發展規律,敏銳體察到事物的動向,及時地關注并且善于發現其中的“機關”,從而解開“密碼”。
(1)要覺察自己。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決策和措施會為企業帶來什么結果和影響。
(2)要覺察下屬。如果連一個完整匯報都聽不完,就不用說覺察了。
(3)覺察自己的企業。處于什么狀態,有什么機會,有什么風險,這些都是適時需要反思和關注的。
(4)要覺察環境和政策。
(二)提升行動力
許多藥企領導者并不是沒有感覺到機會、風險,而是缺乏行動力,在等待和拖延中喪失機會。
藥企不論未來環境和資源如何變化,只要抓住這三大主流趨勢并主動變革,就會爭取主動。
驅動上述三大主流趨勢的因素非常多,一些因素是顯性的,一些是隱性的,可以歸納出以下九個關鍵因素。
第一,加入ICH。當地時間2018年6月7日下午1點30分,在日本神戶舉行的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ICH)2018年第一次大會上,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當選為ICH管理委員會成員。ICH是被全球主流國家認同的全球藥品標準和技術協調機構。雖然中國從加入到完全融入這個組織還需要時間,特別是市場的反應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但加入ICH和No 3.0版開放的疊加作用將對中國藥品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其中,No 1.0指始于1978年的自主開放,No 2.0指始于中國加入WTO這一輪開放,No 3.0則指本輪自主與環境逼迫疊加的開放。這一趨勢可以從1997年日本加入ICH后藥品市場及競爭情況得到借鑒。
第二,推行MAH。中國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已經從試點到全面推行,雖然短期還沒有看到明顯的效果,這與配套措施是否健全、產業調整涉及大量資產退出和轉型等環節有關,但對制藥產業的影響將是戰略性和歷史性的。MAH和其他政策在催生未來中國醫藥產業集中度提升的同時,分工也將進一步深化,專業化的研發、專業化的藥品制造、專業化的營銷、專業化的第三方檢測及專業化的物流機構將通過合同和網絡實現價值最大化。
第三,新藥重新定義和審批政策向創新藥傾斜。越來越多的同質化競爭產品將邊緣化,近四年來,藥品審批數量急劇下降與創新藥快速上升和審批時間大大縮短的事實再一次證明中國藥品市場及競爭方式在發生重大變化。
第四,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使藥品市場競爭方式從過去在終端環節大量投放廣告,甚至夸大療效、低價競爭、同質化仿制、商業賄賂促銷、單純的銷售競爭向重療效、重綜合成本、重技術含量、重品牌、重戰略及整體競爭轉型。
第五,藥品采購、制造和流通環節更加規范和嚴格監管。
第六,員工特別是經理人的心態、地位和支撐策略都在發生變化。過去,員工大多注重穩定、薪酬、當期收益、忍耐性強;而在未來的隊伍中,員工的參與意愿、自主決策意愿、被尊重意愿及獲得長遠收益的意愿會增強,忍耐性會下降,藥企要重新梳理自己的人力資源戰略,適應員工隊伍的變化。
第七,新IT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大數據技術和移動互聯的興起,并對醫藥產業各個環節的深度滲透,將深刻影響醫藥產業競爭、戰略和未來。
第八,醫藥對外開放進入3.0階段,就是標準、制度與國際主流市場接軌、同步階段。
第九,藥品審批向創新藥傾斜,對沒有新價值的純仿制藥是沉重打擊。
醫藥產業三大主流趨勢和九大影響因素圖見圖1-2。

圖1-2 醫藥產業三大主流趨勢和九大影響因素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