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升級路徑:高品質、低價格、好服務

2.1 模式升級:新零售時代的產業之變

新零售與傳統零售模式對比分析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件事做到極致,人們就會將其與“哲學”聯系在一起,比如生活哲學、美的哲學、藝術哲學等等。當然,商業也是如此,商業做到極致也能成為商業哲學。

自馬云提出“新零售”這一概念以來,實體零售企業就開始想方設法地向新零售靠攏,或發展電商,或增加體驗服務。事實上,這些從“法”與“術”層面出發對新零售的探索并無法幫零售企業觸及新零售,零售企業要想真正發展新零售,還需將經營活動上升到哲學層面。將經營哲學用于實際的經營活動就能衍生出經營模式。在經營思維方面,新零售與傳統零售表現出了很大的區別,新零售注重用戶體驗,而傳統零售注重的是企業效率。

★傳統零售,注重企業效率,關心自己,有我之境。

★新零售,注重用戶體驗,關系他人,無我之境。

由于經營模式不同,所以新零售與傳統零售的價值導向也不同,實施方法也會表現出較大差異。現階段,在零售研究領域,業界人士對“到店”與“到家”問題展開了激烈爭論,其觀點劃分成了兩大流派。

一是堅持以企業效率為中心的A派,他們認為便利店為消費者提供配送到家服務會增加運營成本,降低門店的連帶率,使店鋪運營效率受到不良影響。所以,他們認為便利店為消費者提供“到店”服務即可,無需為其提供“到家”服務。

二是堅持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B派,他們認為便利店應該增加“到家”服務,給消費者更多選擇,提升用戶體驗。雖然這種方式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導致企業運營效率下降,但隨著用戶基數越來越大,企業運營效率終將得以有效提升。

以長遠的發展目光來看,便利店推行全渠道戰略,發展O2O模式,為消費者提供“到店”與“到家”雙重服務,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終會提升零售店鋪的運營效率。比如,在增加“到家”服務之后,便利店的服務范圍更廣,可能從方圓500米擴展為方圓2公里,提升店鋪人效;在為消費者提供到家服務之后,便利店的商品增多,不僅可以為消費者配送門店商品,還可以配送區域倉商品,提升店鋪坪效。

這種圍繞用戶體驗形成的全新的經營模式才是新零售。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新零售對“人”、“貨”、“場”的價值進行了重構。

從哲學層面來看,人是新零售的重點關注對象。新零售將用戶體驗放在了首位,同時要兼顧企業效率,這一點對企業運營人員的智慧與能力提供了較高的要求。

★傳統零售企業注重企業效率,股東優先,客戶次之,員工最次。

★新零售企業注重用戶體驗,客戶優先,員工次之,股東最次。

★傳統零售人與新零售人有著完全不同的價值驅動。

★傳統零售人注重企業效率及自身利益,關注的是短期利益、眼前利益。

★新零售人注重用戶體驗,希望能為顧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關注的是長期利益、未來利益。

因此,在利益分配體系上,傳統零售企業沒有期權,新零售企業有期權。

進入新零售時代之后,所有零售企業都要顛覆傳統的經營模式,創造一種全新的經營模式,也就是要在“撕裂中成長或消亡”,這是新零售時代的典型特征。

“零售+體驗式消費”的發展趨勢

新零售注重用戶體驗,所以其經營模式與方法論也要以人為中心。前阿里巴巴總裁衛哲曾提出一個公式:E=MC?,其中E代表經濟,M代表商品,C代表人,C2是引爆商業的關鍵。在互聯網時代,如果一家零售企業在經營商品方面游刃有余,卻不會經營人,就會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瓶頸,無法做大做強。

以該觀點為基礎我們可以得出新零售的方法論,將其用公式表達就是新零售=商品×人?;用文字表述就是新零售通過商品實現人的運營,與人建立關系。也就是說,新零售運營要將人的經營視為核心。這里的“人”不只是消費者,還包括企業員工及商業伙伴。

案例一:吳曉波頻道,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網紅電商,通過文章與人建立關系,吸引用戶,發展粉絲,對粉絲進行重度經營,實現各種商品的跨品類售賣。

案例二:茵曼+,一個典型的O2O電商,通過商品與人建立關系,發展粉絲,對粉絲進行重度經營,比如為粉絲提供1億元的創業資金。另外,其實體門店的經營范圍還拓展到了童裝、家具、家居用品等領域。

案例三:小米。小米通過手機與人建立關系,以高性價比獲得用戶認可,形成口碑營銷。在小米的商業模式中經營人是獲利的關鍵,正因如此,小米可以在手機之外推出其他品類的產品,比如充電寶、電視、插座、眼鏡等等,并獲得不錯的銷售業績。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新零售運營的“三板斧”,一是引流商品,二是社群運營,三是增加服務內容。無論是社群運營還是增加服務內容,實體零售企業都必須以互聯網和互聯網電商為工具。以社群超市為例,社群超市可以通過生鮮產品與消費者建立關系,為社區居民服務,然后通過O2O模式擴大商品品類為社區家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因此,對于實體零售店鋪來說,只有推行O2O模式,做到線上線下融合,才能真正做好新零售。

近年來,我國消費者開始從“以時間換收入”轉向“以收入換閑暇”,帶動了一大批閑暇產業發展,比如服務、娛樂、體驗消費等等。這些轉變表明,我國居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服務消費占比有了大幅提升,商品消費占比不斷下降。簡單來說就是“零售+體驗式消費”表現出了明顯的發展趨勢,各種零售業態都有所顯現。

(1)購物中心業態:近年來,相較于百貨業態來說,購物中心業態的發展態勢更好,其原因在于消費不斷升級,消費者生活方式發生了顯著改變,越來越傾向于體驗式消費,比如看電影、嘗美食等等。在零售占比方面,購物中心有高有低,比如深圳萬象城占比67%,南京德基廣場占比55%,廣州正佳廣場占比40%。

(2)百貨業態:現如今,百貨業態已升級為百貨購物中心,零售占比大多超過了80%。

(3)超市業態:目前,超市業態領域的“零售+體驗式消費”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盒馬鮮生。除此之外,“生鮮超市+餐飲”模式也造成了一時轟動。

(4)便利店業態:近來,便利店正在朝“快消品+餐飲”模式轉型,在其銷售的總品類產品中,鮮食占比逾四成。

(5)實體零售業:為了實現新零售,很多實體零售商都選擇了“零售+體驗式消費”模式,但大部分都沒有成功。方向正確,結果卻慘遭失敗,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在于實體零售企業忽略了人的經營。具體來看包括沒有讓商品、消費者實現數據化,沒有做好消費者經營;利益分配不合理,無法吸引更多人才進入,沒有做好員工經營。為此,零售企業必須牢記新零售的方法論——通過商品經營人。

傳統零售圍繞企業效率開展經營活動,新零售圍繞用戶開展經營活動,二者的經營思維不同。隨著信息越來越透明,消費者掌握的消費權越來越大,傳統零售模式逐漸失去了用武之地,新零售時代逐漸到來。

“零售+產業生態鏈”的發展趨勢

新零售以用戶為中心,關注人、經營人,這里的人包括消費者、企業內部員工、合作者。“零售+產業生態鏈”就是一種關注企業上下游合作者的平臺模式。這方面有兩個典型案例值得學習、借鑒。一是淘寶個體戶,一是C2B。

◆淘寶個體戶

淘寶個體戶關注的是下游商家。淘寶網之所以能快速崛起、迅猛發展,并且數十年如一日地維持活力,就是因為它關注個體商戶的生存。在2011年“十月圍城”事件發生后,淘寶網的類目搜索流量逐漸涌向了個體商戶,在免費活動報名政策、一件代發分銷系統的支持下,淘寶個體商戶獲得了更好的生存與發展。在這些個體商戶的作用下,淘寶網成為了一個“萬能的”購物搜索平臺。

◆C2B

C2B模式是阿里參謀長曾鳴對運營模式進行大力創新的結果,倡導供應商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并在最短的時間內為消費者提供商品。李克強總理曾在推動《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會議上對C2B做出解釋:C2B就是消費者提出自己的需求,供應商、制造商根據這個需求制造商品。C2B模式掀起了一場真正的革命。在C2B模式下,以互聯網為中介,企業與市場建立了緊密連接,可以與消費者實時溝通、互動。C2B成了零售企業發展的趨勢。

由這兩個案例可知,新零售思維就是“成就他人,才能成就自己”

除阿里巴巴之外,在“零售+產業生態鏈”方面還有一個典型代表——京東商城。這兩家企業的共同之處是既是零售平臺,還為“人”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比如倉儲物流、供應鏈金融、IT技術、整合營銷等等。當然,這兩大平臺采用的是兩種不同的運營模式,經過近十年的競爭,結果表明:相較于京東的自營模式來說,綜合電商平臺更適合使用阿里巴巴的聯營模式。

從本質上看,購物中心、超市、百貨商場等零售業態就是綜合零售平臺,應具備為商家提供增值服務的功能。這些大型實體零售平臺也要在聯營模式與自營模式之前做出選擇,甚至要構建一種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零售+產業生態鏈”要想成功就必須引入平臺運營思維,為此,大型實體零售企業必須進行自我變革。

總而言之,零售企業要想實現新零售,就要學會通過商品經營人,圍繞用戶體驗塑造一種全新的經營模式,通過推行線上線下融合的O2O模式或“零售+體驗式消費”或“零售+產業生態鏈”實現新零售。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陶县| 商洛市| 章丘市| 辉县市| 乌恰县| 宁安市| 宾川县| 栾城县| 南平市| 定安县| 壤塘县| 疏勒县| 伊宁市| 昭苏县| 盐城市| 南漳县| 崇义县| 安达市| 东台市| 怀仁县| 托克逊县| 通州区| 涿鹿县| 乐亭县| 汉沽区| 安塞县| 施秉县| 佛坪县| 吉隆县| 海原县| 昌乐县| 乐都县| 望谟县| 揭阳市| 太谷县| 瑞金市| 天峨县| 太保市| 六安市| 兴文县|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