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權《國際貿易實務》(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508字
- 2021-04-30 14:55:10
5.2 課后習題詳解
1如何防范托收方式給賣方帶來的風險?
答:在托收方式下賣方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措施防范風險:
(1)國際保理業務
國際保理業務是在以托收、賒賬等方式結算貨款的情況下,保理商向出口方提供的一項包括對買方資信調查、百分之百的風險擔保、催收應收賬款、財務管理以及融通資金等的綜合性財務服務。
(2)出口信用險
出口信用險是保障因國外進口方的商業風險和/或政治風險而給本國出口方造成的收不到貨款的損失。
2從信用證的業務程序中如何理解信用證業務的特點?
答:信用證有以下三個特點:
(1)銀行信用
在信用證業務中,開證行承擔第一性的付款責任。對于受益人而言,開證行是首先的付款人,其付款責任是獨立的。即使進口人在開證后失去償付能力,只要出口方提交的單據符合信用證要求,開證行必須付款。
(2)信用證是一種自足的文件
信用證的開立以買賣合同為依據,但信用證一經開出,就成為獨立于買賣合同之外的另一項獨立的契約,不受買賣合同的約束。
(3)信用證業務是“單據買賣”
從前面信用證業務流程可知,信用證業務是典型的象征性交貨和“單據買賣”。按照《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的規定,銀行審單的原則是嚴格相符和表面相符。嚴格相符,即必須“單單一致”、“單證一致”。表面相符,即只要求單證上的一致。
3簡述押匯在國際貨款收付過程中的應用?
答:押匯是指銀行以全套收匯單據作為抵押,向受益人提供一定額度(一般為票款總額的90%左右)的本幣貸款;俟買方支付貨款后,押匯銀行再以貨款抵扣貸款及利息、手續費等項費用。押匯可分為出口押匯和進口押匯。
(1)出口押匯
出口押匯是出口商將全套出口單據交到業務銀行,銀行按照票面金額扣除從押匯日到預計收匯日的利息及相關費用,將凈額預先付給出口商的一種短期資金融通。出口押匯分信用證項下押匯、D/P項下押匯和D/A項下押匯。
出口商向業務銀行提出押匯申請,銀行審批同意后,與出口商簽訂《出口押匯總質押書》,每次出貨后,出口商填寫《出口押匯申請書》,向銀行提出融資申請,并將信用證或貿易合同要求的所有單據提交銀行;銀行審核相關單據并向出口商發放押匯款,銀行對外寄單索匯,收匯后歸還出口押匯。
(2)進口押匯
銀行應進口商要求,代其墊付其進口項下貨款的一種短期融資,適用于各種進口結算方式。
信用證項下單到并經審核無誤后,開證申請人因資金周轉關系,無法及時對外付款贖單,以該信用證項下代表貨權的單據為質押,并同時提供必要的抵押/質押或其他擔保,由銀行先行代為對外付款。
在付款交單條件下,進口人為了不占用資金或減少占用資金的時間,或者為了抓住有利行市,不失時機地轉售貨物,而提前付款贖單又有困難,希望能在匯票到期前、或在付款以前先行提貨,就可以要求代收銀行允許其借出單據。其具體做法是由進口人在承兌匯票后出具信托收據,憑以向代收銀行借取貨運單據,并提取貨物。貨物售出后所得的貨款在匯票到期日償還代收銀行,收回信托收據。
4買賣合同規定:1~4月每月等量裝運;信用證規定:1~4月分若干批裝運。在實際操作中,出口方為了早出口、早結匯,1~2月分兩批將交易貨物全部裝運。請問出口方能否拿到信用證項下的貨款?
答:出口方能拿到信用證下的貨款。信用證是一種自足的文件,信用證的開立以買賣合同為依據,但信用證一經開出,就成為獨立于買賣合同之外的另一項獨立的契約,不受買賣合同的約束。信用證規定“1~4月分若干批裝運”,出口方1~2月分兩批將交易貨物全部裝運,滿足了信用證條款,所以出口方能拿到信用證下的貨款,但是卻不能避免買方根據合同來追討我方的違約責任,因為在合同中規定“1月至4月按月等量裝運”。其實我方應該按照合同條款裝運,這樣既能符合合同的要求,也能滿足信用證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