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性質
一、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不同于物理學、化學等傳統科學,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人是如何感知世間萬事萬物、如何思考問題和做出決定、如何識別和表達情感,這些都是心理學探索和研究的對象,心理學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或心理活動)發生、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人的心理現象是自然界最復雜、最奇妙的一種現象。根據不同的維度,把人的心理分為兒童心理和成人心理、正常心理和變態心理、個體心理和群體心理。本書主要從個體心理的角度闡述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
個人所具有的心理現象稱為個體心理,個體心理包括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和心理特征三個方面。
心理過程是人在認知、情感、意志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心理活動。
認知是人們獲得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
人們獲得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始于感覺和知覺。感覺是對事物個別屬性和特性的認識,如感覺到顏色、明暗、聲調、香臭、粗細、軟硬等。知覺是對事物整體及其聯系與關系的認識,如看到一輛汽車、聽到一首歌曲等。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知覺不是感覺的簡單相加。在知覺的過程中人的知識經驗起著重要作用。通過感覺和知覺獲得的知識經驗在人們頭腦中保留下來,并在需要時能回憶出來的心理過程,就是記憶。
人不僅能直接感知具體的事物、認識事物的表面聯系,還能間接、概括地認識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這就是思維。人們還憑借頭腦中保存下來的表象進行想象活動,作家創作典型人物就是在頭腦中想象、創造新形象的活動。以上描述的心理現象,都是人們經常表現出來的對客觀事物和對象在認識方面的心理活動。
人們在加工外界輸入的信息時,不僅能認識事物的屬性和關系,還會對事物產生態度,引起滿意、不滿意、喜愛、厭惡、熱情、冷淡等主觀體驗,這就是情緒或情感。
意志是人為了一定的目標,自覺組織自己的行為,并根據目標調節支配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力求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是人的意識能動性的集中表現。意志對行為有發動、堅持和制止、改變等方面的控制調節作用。
人的認識、情感、意志三方面的心理活動,經常處于動態變化之中,都有其發生、發展的過程。認識、情感、意志三種心理過程相互聯系和制約,從而構成人的整個心理過程。
心理狀態是心理活動在一段時間里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持續狀態。它既不像心理過程那樣動態變化,也不像個性心理特征那樣持久穩定。心理狀態只是在心理活動的進程中,在一定的時限出現的某種相對持續的狀態,其持續時間可以是幾小時、幾天或幾個星期,如注意狀態、靈感狀態、心境狀態、激情狀態、猶豫狀態等。
心理特征又稱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經常表現出來的穩定特點。由于環境、教育或遺傳方面的差異,人們在需要、動機、能力、人格等方面會表現出個別差異。比如,有的人記憶速度快且保持長久,有的人則記得慢且易遺忘;有的人擅長形象思維,有的人擅長抽象思維;有的人易于激動,有的人性情溫和;有的人性格內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經常活潑愉快,有的人經常多愁善感;等等。個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心理現象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和心理特征是密切聯系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特征是在具體的認知、情感和意志過程中形成和表現出來的,心理過程的進行受心理狀態和心理特征的影響和制約。
二、心理學的性質
現代心理學的主流觀點認為:心理是腦的機能,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能動的反映。
1.人腦是人的心理活動的物質載體
腦是心理的器官,沒有人腦這個物質載體,人的心理活動就無從產生。
19世紀60年代,法國醫生布洛卡遇到一位能聽懂別人的講話,發音器官也無損傷,但就是不能講話的病人。這位病人去世后,在對其進行尸體解剖時,發現其大腦左半球第三額回后部由于腦溢血造成了內傷,因而布洛卡發現了“言語運動中樞”。后來很多臨床病例證明病人腦部某部位的損傷直接導致了某種心理功能的喪失。
2.人的心理來源于客觀現實
雖然說人腦是心理活動的物質載體,但人腦不會自動生成心理現象。人的心理的產生依賴于人生存的周圍環境。對此,“狼孩事件”可以佐證。20世紀20年代印度曾發現一個大約8歲的“狼孩”,這個狼孩用四肢走路,吃生冷食物,舔食流質,怕光、怕火、怕水。這個“狼孩”雖然具有形成人的心理的物質基礎,但由于他生活在狼群中,因而無法形成人的心理。
3.人的心理活動的主觀能動性
人對現實的反映是通過個體的選擇和建構而實現的。這種反映受個人已有知識經驗的影響,帶有個人獨特的色彩,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人的行為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都有心理根源。通常我們可以根據一個人的行為推測他的心理動機,這說明人的行為受人的心理支配和調節,人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是能動的,不是被動的。
心理學獨立之前,有關心理學問題的闡述主要是由哲學家完成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思想對心理學的影響很深。近代西方哲學中經院哲學的心理學思想、文藝復興時期的心理學思想對心理學的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哲學給心理學提供了理論框架和指導思想,自然科學則給心理學提供了實證的基礎。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成功地吸收了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特別是生理學和物理學的研究方法。
綜上所述,心理學既研究心理現象的自然屬性,又研究心理現象的社會屬性;既具有自然科學的性質,又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它是一門介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