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7
- 李銳 吳林海 尹世久 陳秀娟等
- 2250字
- 2019-11-29 17:41:46
三、研究時段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時段
《報告2017》主要側重于反映2016年度中國食品安全的狀況。與前五個“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相類似,考慮到食品安全具有動態演化的特征,為了較為系統、全面、深入地描述中國食品安全狀況變化發展的軌跡,《報告2017》的研究主要以2006年為起點,從主要食用農產品的生產與市場供應、食用農產品安全質量狀況與監管體系建設、食品工業生產與市場供應、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流通餐飲環節的食品質量安全、進口與出口食品的安全性等七個不同的維度,描述了2006—2017年間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的發展變化狀況并進行了比較分析。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數據收集的局限,在具體章節的研究中有關時間跨度或時間起點略有不同。因此,《報告2017》較為系統地描述與反映了最近10年來我國食品安全的基本狀況,而且數據較為翔實、全面,基本具備了工具性的特征,為國內外學者研究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提供了較為完整的資料。
(二)研究方法
《報告2017》在研究過程中努力采用了多學科組合的研究方法,并不斷采用最先進的研究工具展開研究,主要采用調查研究、比較分析和大數據工具等三種主要的研究方法。
《報告2017》繼續就公眾滿意度問題展開調查,并為此投入了很大的力量,而且在研究經費緊張的狀況下,安排了充足的研究經費,力求體現《報告2017》的實踐特色。公眾滿意度的調查延續了前五個年度報告的風格,調查了福建、貴州、河南、湖北、吉林、江蘇、江西、山東、四川、陜西等15個省、自治區,共采集了4177個樣本(其中,城市居民受訪樣本2102個,農村居民受訪樣本2075個),并進行比較以動態地分析近年來我國城鄉居民對食品安全滿意度等方面的變化。基于現實的調查研究保證了《報告2017》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色,能夠更好地反映社會的關切與民意。
考慮到食品安全具有動態演化的特征,《報告2017》采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考察了我國食品安全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發展態勢。比如,在第二章中主要是基于例行監測和專項數據對2006—2016年間我國蔬菜與水果、畜產品、水產品、茶葉與食用菌等最常用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行了比較;在第四章中主要是基于國家食品質量抽查合格率的相關數據,在描述主要食品種類質量狀況的基礎上,以2014—2016年為時間段,選取傳統大宗消費的食品品種,多角度地研究監督抽查中反映出來的食品質量安全狀況與變化態勢,并努力挖掘可能存在較大安全風險的食品品種;在第六、七章中則分別對最近七八年間我國進口與出口食品的安全性進行了全景式的比較分析。
這是《報告2017》采用最先進的研究工具展開研究的最好例證。包括2016年在內的最近10年間中國發生了多少食品安全事件?現階段最具風險性的食品種類是什么?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在空間區域的分布狀況如何?基于全程食品供應鏈體系,在什么環節最容易發生食品安全事件?科學地研究這些問題,對回答食品安全風險社會共治“共治”什么具有決定性作用。這是時代對學者們提出的重大現實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研究團隊率先在國內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食品安全事件大數據監測平臺Data Base V1.0系統,采用laravel最新的開發框架,使用模型—視圖—控制器(Model View Controller, MVC)三層的結構來設計,實現了實時統計、數據導出、數據分析、可視化展現等功能,系統能夠自動關聯分析根據食品安全事件歷史數據生成的預測值,對于偏離較大的異常值發送至智能終端APP實時預警。《報告2017》采用大數據挖掘工具,以2016年為重點,分析了2007—2016年間我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科學地回答了社會關切,為食品安全風險社會共治奠定了科學基礎。這也是“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研究團隊第三次發布《主流媒體報道的中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研究報告》。
(三)數據來源
為了全景式、大范圍地、盡可能詳細地刻畫最近10年來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的基本狀況與發展趨勢,《報告2017》運用了大量的不同年份的數據,除調查分析的數據來源于實際調查外,諸多數據來源于國家層面上的統計數據,或直接由國家層面上的政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提供。但有些數據來源于政府網站上公開的報告或出版物,有些數據則引自已有的研究文獻,也有極少數的數據來源于普通網站,屬于事實上的二手資料。在實際研究過程中,雖然可以保證《報告2017》關鍵數據和主要研究結論的可靠性,但難以保證全部數據的權威性與精確性,研究結論的嚴謹性不可避免地依賴于所引用的數據可信性,尤其是一些二手資料數據的真實性。為更加清晰地反映這一問題,便于讀者做出客觀判斷,《報告2017》對所引用的所有數據均盡可能地給出了來源。
(四)研究局限
實事求是地講,與前四本年度報告相類似,《報告2017》也難以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此,“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研究團隊有足夠的認識。就《報告2017》而言,研究的局限性突出地表現在數據的缺失或數據的連續性不足。因此,《報告2017》某些問題的研究并不是動態的,深度也不夠,尤其是由于缺乏可靠的、全面的數據資料,導致某些研究結論仍有待于進一步驗證,深化研究亟須相關政府部門與公共治理機構完整地公開應該公開的食品安全信息。另外,有些問題在研究中凝練不夠,限于人員的不足與調查經費尤其是龐大的勞務費支出在現行財務制度下難以處理,導致基于實際的調查還是深入不夠。當然,《報告2017》的不足還表現在其他方面。這些問題的產生客觀上與“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研究團隊的研究水平有關,也與食品安全這個研究對象的極端復雜性密切相關。在未來的研究過程中,“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研究團隊將努力克服上述問題,以期未來的年度報告更精彩,更能夠切中社會關切的熱點與重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