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7
- 李銳 吳林海 尹世久 陳秀娟等
- 1225字
- 2019-11-29 17:41:52
二、食品工業行業結構與區域布局
2016年,食品工業內部的四大行業結構與區域布局繼續呈現均衡協調的發展格局。
(一)食品工業內部結構
圖3-6顯示了2011—2016年間我國食品工業分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變化。2016年,全國農副食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食品制造業同比增長8%,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同比增長6.3%,煙草制品業則同比下降了7.1%。圖3-7顯示,在2011—2016年間我國食品工業四大分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的變化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內部結構不斷調整。2016年,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煙草制造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增長了98.9%,112.2%,100.9%,54.4%。顯然,在此期間我國食品制造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幅度最大,其次是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和農副食品加工業,而煙草制造業的增長速度明顯低于整個食品產業的增長速度。

圖3-6 2011—2016年間我國食品工業分行業主營業務收入
資料來源:中國食品工業協會:《2016年食品工業經濟運行綜述》《中國統計年鑒》(2011—2015年)。

圖3-7 2010年和2016年食品工業四大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對比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1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2016年食品工業經濟運行綜述》。
將2010年和2016年食品工業四大分行業產值占食品工業總額的比重做進一步的對比。2016年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與煙草制造業產值占食品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分別較2010年增加了0.40%、1.36%、0.26%和-2.03%。可見,與2010年相比,2016年食品制造業在食品工業中所占比重增幅最大,其次為農副食品加工業與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而煙草制造業在食品工業的比重則下降較為明顯(圖3-8)。顯然,食品工業內部行業增速的變化是適應市場需求變動而相應調整的必然結果,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總體反映了基于市場需求的供給側調整方向,體現了內部結構優化供給的良好態勢。[53]

圖3-8 2010年和2016年食品工業四大行業的比重比較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1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2016年食品工業經濟運行綜述》。
(二)食品工業的區域布局
2016年,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食品工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占同期全國食品工業的37.93%、28.95%、9.24%、19.34%。與2015年占比情況相比,東部、西部地區分別同比減少4.13%、10.17%,而中部、東北地區則分別同比增長0.8%、8.96%(表3-5)。可見,與2015年相比,2016年我國西部地區食品工業經濟收益下降最為明顯,東北地區的食品工業經濟收益則增長最大。
表3-5 2016年分地區的食品工業企業數與主營業務收入

資料來源:中國食品工業協會:《2015年食品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數據顯示,我國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區域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從2014年的2.87:1.42:1,過渡到2015年的2.17:1.45:1,再到2016年1.96:1.49:1,[54]繼續呈現出食品工業的重心正逐步由東部地區向中部地區轉移的發展態勢。與2005年相比,2016年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排名前十位的省份數量中,東部地區減少3個,中部地區增加4個,西部地區則減少1個。可見,西部和東北地區已逐步躋身全國食品工業大省行列。[55]表3-6是2016年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食品工業情況排名表。
表3-6 2016年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食品工業情況排名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