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政策論壇(第五輯)
- 嚴勵
- 593字
- 2019-11-22 16:40:35
行刑社會化視角下精神病犯罪人的處遇
宋遠升[1]
摘要:精神病被告人天生具有刑罰不適性,其本身也屬于精神病控制下的無能為力者。因此,不僅需要在刑罰上予以適當的優待,如果確實需要對精神病犯罪人予以強制醫療,也應符合保護其最大利益之原則,應堅持在保衛社會的前提下,給予他們以社會化的強制醫療處遇,這是對精神病犯罪人人道、科學處遇的要求,也是對精神病犯罪人進行社會矯正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行刑社會化 精神病犯罪人 處遇
對于精神病犯罪人而言,行刑社會化意味著在刑罰、準刑罰(強制醫療處分)之外開辟第三道路的可能性。這不僅是因為精神病犯罪人具有的刑罰不適性,同時,強制醫療制度對于一部分精神病犯罪人而言也不一定具有更好的保護性治療效果。因為即使對于精神病強制醫療機構而言,在監控權力無所不在而缺乏控制時,其強制性也仍然是可觀的。精神病強制醫療機構同樣具有專門的監管人員,相當封閉的強制醫療場所,以及長期的強制醫療期間等壓制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高強度的強制醫療機構的控制力度或者對精神病犯罪人的肉體及精神影響比監獄并不遜色。因此,為了防止強制性醫療機構對于精神病犯罪人的不必要壓制以及對特定的精神病犯罪人的不適應性,應當基于人道、科學及精神病犯罪人尊嚴的要求,在精神病犯罪人的矯正中注入更多的社會因素,通過社會因素的介入淡化對精神病犯罪人的強制性,從而使得對精神病犯罪人的矯正在一種相對和緩的社區方式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