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大的幸福”與刑法的利益衡量思想

周建軍[1]

摘要:源于社會契約的合作精神,“最大多數(shù)的最大幸福”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既不能得出個人利益不受限制主張,也不能得出“公共利益”必然優(yōu)先的結(jié)論。與此同時,在功利主義的制度體系下,自由是不能交換的,但保障、回復自由利益的方式是可以權衡的。因此,刑法利益必然具有可以衡量、回復的屬性。受此啟發(fā),報應既是一種情感反應,也是一種利益需求,兼有正義與效率的屬性,具有權衡、回復的可能;罪刑法定原則所蘊含的刑法教義思想、形式理性等,也都只是刑法目的及其價值的組成部分,必然具有可以衡量、折衷、妥協(xié)的范式。犯罪治理更是如此,不僅要嚴格限制國家刑罰權的發(fā)動,還要將個人自由、多數(shù)人幸福的利益衡量作為犯罪治理合作的核心價值,更不能顧此失彼,以公共利益的名義蠶食個人自由的領地。

關鍵詞:社會契約 公共利益 衡量 報應 罪刑法定

黃風教授稱貝卡利亞(Cesare Bonesana Beccaria,1739-1794)的《論犯罪與刑罰》為“振聾發(fā)聵的論述”[2]。更有意義的是,《論犯罪與刑罰》關于罪刑法定原則和死刑的論述,源于最大多數(shù)人最大幸福的功利主義觀念。在此基礎上,貝卡利亞還提出了犯罪是一種對社會的損害,刑罰的目的在于阻止人們犯罪,而不是社會報復的觀點。從社會治理的角度來講,“最大多數(shù)人最大幸福”的追求、阻止犯罪抑或預防犯罪要比報復犯罪更加重要的思想,是位階高于罪刑法定原則的終極思想,對這個原則的理解和適用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然而,刑法學界對此并不在意,因此帶來了很多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川县| 沁水县| 左云县| 本溪市| 南丹县| 巫溪县| 青州市| 榆树市| 大足县| 革吉县| 井陉县| 舟山市| 巨野县| 武鸣县| 壤塘县| 牡丹江市| 孝昌县| 长白| 建水县| 临江市| 卢湾区| 花莲县| 延川县| 淮南市| 洪泽县| 昭觉县| 高尔夫| 建昌县| 汤原县| 汽车| 灯塔市| 泾阳县| 长沙市| 乌拉特前旗| 上杭县| 天镇县| 开封市| 榆林市| 东至县| 内江市| 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