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風險及信用保險法律制度研究
- 張振華
- 3388字
- 2019-11-22 16:33:30
小結
信用保險在我國方興未艾,其在防范信用風險、保障經濟發展、擴大出口內銷、促進企業融資、健全社會誠信體系等方面的功能被國家、社會以及市場日益關注、愈發重視。法律是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則的重要體現形式,也是優化經濟規律、完善市場規則的基本路徑。我國信用保險的現狀和未來決定了我們應當對信用保險法律進行全面了解、深入研究和系統規劃。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研究信用保險法律制度,必須首先對信用和信用風險的嬗變、信用保險的特征和功能以及法律屬性進行深入的把握,如此方能正本清源、厚積薄發,構建精準合理的信用保險法律制度體系。隨著歷史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信用已經從最初的仁義、誠實等道德情操范疇逐漸演化為履約、交換和償還等內容的現代經濟學和法律范疇。信用的本質內在于主體自身經濟能力并外化于信賴和評價,體現客觀性、社會性、財產性和人格性等特征。信用的存在會發揮積極作用,但也可能導致信用風險的爆發,一旦信用風險確定發生,必然會產生相應的消極影響和不利后果,造成可以確定和評估的經濟損失。從保險的風險轉移機制來看,信用風險體現一定的保險利益,具有可保性。確認信用保險的定義并梳理其特征、功能以及與保證保證擔保、保證保險的區別,主要是為了厘清信用保險的法律地位和性質,便于建構信用保險法律制度的總則性條款和基本原則內容。
[1] 蒲小雷、韓家平著:《企業信用管理典范》,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4年版,第9頁。
[2] [英]戴維·M.沃克主編:《牛津法律大辭典》,北京社會與科技發展研究所編譯,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版,第 280 頁。
[3] [美]理查德·H.戴著:《混沌經濟學》,傅琳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9頁。
[4] 蒲小雷、韓家平著:《企業信用管理典范》,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4年版,第10、11頁。
[5] 王利明著:《民法·侵權行為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 299 頁。
[6] 楊立新著:《人身權法論》,中國檢察出版社1996 年版,第 638 頁。
[7] 吳漢東:“論信用權”,載《法學》2001年第1期。
[8] 石淑華、李建平:“論現代信用文化建設”,載《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期。
[9] 李錦彰著:《貨幣之魂》,中國金融出版社2012年版,第4頁。
[10]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著:《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0頁。
[11] 趙愛玲:“馬克思信用理論初探”,載《齊魯學刊》2007年第5期。
[12] 轉引自楊立新著:《人身權法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698頁。
[13] 吳漢東:“論信用權”,載《法學》2001年第1期。
[14] 程合紅著:《商事人格權論——人格權的經濟利益內涵及其實現與保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 92~95頁。
[15] 姜福曉:“人格權財產化和財產權人格化理論困境的剖析與破解”,載《法學家》2016年第2期。
[16]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著:《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4頁。
[17]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著:《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7頁。
[18] 楊文禮:“信用哲學引論”,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博士學位論文,第35頁。
[19] 潘金生著:《中國信用制度建設》,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頁。
[20] 謝家智、陳利:“我國巨災風險可保性的理性思考”,載《保險研究》2011年第11期。
[21] 黎建飛著:《保險法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48~50頁。
[22]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編著:《信用保險培訓項目教材》(上冊),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2007年版,第171頁。
[23] Dick Briggs & Burt Edwards: Credit insurance: How to reduce the risk of trade credit, Cambridge, Wood head Faulkner Limited, Simon&Sehuster Intemational Group, 1998, P.201.
[24]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編著:《信用保險培訓項目教材》(上冊),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2007年版,第172頁。
[25]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編著:《出口信用保險操作流程與案例》,中國海關出版社2008年版,第3頁。
[26] 相比之下,《保險法》第65條對責任保險的定義、第三者直接索賠權等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規定;第66條對責任保險的仲裁、訴訟等費用承擔方式進行了明確的規定。責任保險和信用保險同為財產保險中的法定、重要、新型險種,但立法境遇卻如此的天壤之別。
[27]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條款》第5條。
[28] 趙秉志主編:《澳門商法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92頁。
[29] ICISA:An Introduction To Trade Credit Insurance,ICISA,2013,P16。
[30] 黎建飛著:《保險法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320頁。
[31] 賈林青著:《保險法》(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13頁。
[32] 趙明昕著:《中國信用保險法律制度的反思與重構》,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9頁。
[33] 李玉泉著:《保險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84頁。
[34] 邢海寶著:《中國保險合同法立法建議及說明》,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392頁。
[35] 梁慧星:“保證保險合同糾紛案件的法律適用”,載《人民法院報》2006年3月1日。
[36] 邢海寶著:《中國保險合同法立法建議及說明》,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394頁。
[37] [美]約翰.道賓著:《美國保險法》(第4版),梁鵬譯,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頁。
[38] 任自力:“保證保險法律屬性再思考”,載《保險研究》2013年第7期。
[39] 李玉泉、卞江生:“論保證保險”,載《保險研究》2004年第5期。
[40] 王利明著:《合同法研究》(第一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33~35頁。
[41] 賈林青:“重構保證保險法律制度的法律思考”,載《保險研究》2012年第2期。
[42] 任自力:“保證保險法律屬性再思考”,載《保險研究》2013年第7期。
[43] Miran Jus:Credit Insurance,Academic Press is an imprint of Elsevier,p.43。
[44] 賈林青:“重構保證保險法律制度的法律思考”,載《保險研究》2012年第2期。
[45] [美]約翰·道賓著:《美國保險法》(第4版),梁鵬譯,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頁。
[46] 邢海寶著:《中國保險合同法立法建議及說明》,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394頁。
[47] 江朝國主編:《保險法規匯編》,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159頁。
[48] 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672頁。
[49] 吳定富主編:《中國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釋義》,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年版,第213頁。
[50] 何紹慰著:《中國保險保險制度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26頁。
[51] 賈林青:“重構保證保險法律制度的法律思考”,載《保險研究》2012年第2期。
[52] 黎建飛著:《保險法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89頁。
[53] 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將應收賬款定義為“權利人因提供一定的貨物、服務或設施而獲得的要求義務人付款的權利,包括現有的和未來的金錢債權及其產生的收益,但不包括因票據或其他有價證券而產生的付款請求權”,具體包括下列權利:(1)銷售產生的債權,包括銷售貨物,供應水、電、氣、暖,知識產權的許可使用等;(2)出租產生的債權,包括出租動產或不動產;(3)提供服務產生的債權;(4)公路、橋梁、隧道、渡口等不動產收費權;(5)提供貸款或其他信用產生的債權。
[54] 這是信用保險合同與責任保險合同的重要區別所在,責任保險的保險標的是法定的侵權之債。
[55] 買方信用限額是指保險人對被保險人向某一買方進行交易所承擔賠償責任的最高限額。在批復買方信用限額的過程中,保險人需要對買方進行資信調查,詳細了解買方的基本情況、財務狀況、經營情況、信用記錄以及其他涉及影響信用質量的情形。需要強調的是,保險人只對批復了買方信用限額之后被保險人與買方之間的信用交易承擔保險責任,如果被保險人在某個買方尚未獲得保險人批復信用限額之前便開始與該買方進行信用交易,如果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不承擔保險責任。
[56] 申韜:“小額貸款公司信用風險管理研究”,中南大學2011年博士學位論文,第20頁。
[57] 資料來源:“鋼貿行業大洗牌全紀錄:多人自殺 數百億壞賬”,http://www.cs.com.cn/xwzx/cj/201605/t20160523_4975816.html(中證網),最后訪問時間:2016年5月23日。
[58] 陳娜娜:《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模型及其在我國的適用性研究》,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博士學位論文,第8頁。
[59] 賈林青著:《保險法》(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14頁。
[60] 桂裕著:《保險法論》,臺灣三民書局1981年版,第1頁。
[61] 黎建飛著:《保險法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8頁。
[62] J.L.McCauley:Credit Insurance:Its Functions,Vol.4,New York:New York State Insurance Department,1954,pp.19-20.
[63] Clyde William Phelps:Commercial Credit Insurance as a Management Tool,Studies in Commercial Financing,No.3,Baltimore Educational Division.Baltimore:Commercial Credit Company,1961,p.82.
[64] Coppens D:How much credit for export credit support under the SCM agreemen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2009(12),pp.63-113.
[65] 鄭功成、許飛瓊主編:《財產保險》(第四版),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年版,第374頁。
[66] 賈林青著:《保險法》(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