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人民法院專家法官闡釋疑難問題與案例指導:保險合同卷
- 本書編寫組
- 2293字
- 2019-11-22 20:04:17
9 再保險合同相對性的規定是什么?
解答:《保險法》第29條規定:“再保險接受人不得向原保險的投保人要求支付保險費。
原保險的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不得向再保險接受人提出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
再保險分出人不得以再保險接受人未履行再保險責任為由,拒絕履行或者遲延履行其原保險責任。”
本條是關于再保險合同相對性的規定。
關于本條的理論背景如下:
作為債的一種,相對性是合同的基本性質之一,合同的效力只能約束合同的雙方當事人,而不能約束第三人,不能讓第三人承擔合同所規定的義務。本條的規定便是合同相對性的體現。作為兩個獨立的合同,保險合同與再保險合同雖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然而它們是兩個合同,被保險人、受益人當然不能基于保險合同請求再保險人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同樣的道理,如果被保險人、受益人越過原保險人,直接向再保險人請求給付保險金時,再保險人可以以雙方之間不存在保險合同為由拒絕承擔保險責任。
由于合同相對性理論的基礎性以及廣泛適用性,1995年制定《保險法》時,該法第29條已經對該規則作出了規定:“再保險接受人不得向原保險的投保人要求支付保險費。原保險的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不得向再保險接受人提出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再保險分出人不得以再保險接受人未履行再保險責任為由,拒絕履行或者遲延履行其原保險責任。”該條文沿用至今,沒有做過任何的修改。
關于本條的條文解讀如下:
在理解該條文,需要注意如下幾點:
1.再保險接受人不得向原保險的投保人要求支付保險費
這是本條規定的第1款。實際上,第1款規定是對合同的相對性的具體化規定,即再保險人在原保險人拒絕給付保險費或者繳納不足時,不得越過保險人,直接請求投保人給付保險金。首先,從合同的相對性上來看,再保險人和投保人之間沒有任何合同,投保人不需要受到再保險合同的約束,當然不用向再保險人給付保險金。其次,從公平的角度來看,再保險人和原保險人訂立的是一個具有極強專業性和商業性的商業合同,一般的投保人是不能夠理解的,如果允許再保險人根據再保險合同主張保險費,那么會造成投保人利益的極大損害。
2.原保險的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不得向再保險接受人提出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
本點是本條規定的第2款。根據合同相對性規則,被保險人和受益人只能根據原保險合同進行索賠。當然,如果投保人、原保險人、再保險人之間在訂立合同時達成協議,即如果原保險人拒絕承擔保險責任,由再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的,被保險人、受益人當然可以依據保險合同請求再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但這種約定在現實生活中基本上不存在,因為再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的最大目的是為了分散原保險人的損失,沒有必要越過保險人直接和投保人接觸。
3.再保險分出人不得以再保險接受人未履行再保險責任為由,拒絕履行或者遲延履行其原保險責任
本點是本條規定的第3款,實際上是關于原保險人抗辯權的問題。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12條第一句的規定: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根據合同法以及本條的規則,原保險人不能以再保險人未履行保險責任為由作為抗辯,我國合同法采用嚴格責任,即使因為再保險人的原因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的,原保險人也應當對自己訂立的保險合同承擔責任。
關于本條在法律實務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下:
被保險人、受益人、再保險人可否行使代位權?
《合同法》第73條規定:“因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于債務人自身的除外。”基于此,被保險人、受益人與再保險人能否突破債的相對性,向無合同關系的投保人或再保險人主張保險費或保險金?
我們認為,就此問題,應該對代位權的行使條件進行分析后,才能得出一個比較可靠的結論,按照合同法的規定,代位權的行使需要如下幾個條件:
1.債務人怠于行使到期債權
怠于行使債權,在保險法律關系中,即原保險人怠于向投保人請求給付保費,或在保險事故發生后,原保險人又不向再保險人請求其應當承擔的那部分保險責任,這里的怠于,不是指一般的不請求,而是原保險人不以起訴的方式請求次債務人 (投保人或再保險人)履行合同。需要說明的是,由于人身保險合同中,保險人不能以起訴的方式請求投保人給付保險費,而代位權必須以起訴的方式行使,因此,人身保險合同的保險費,是不能適用代位權的。
2.債務人無清償能力
在合同的保全中,無論在原保險合同中,還是在再保險合同中,原保險人均是作為債務人出現的,因此,此處所謂的債務人無清償能力,指的就是原保險人無清償能力。首先,原保險人是保險公司,一般具有比較強大的經濟實力,除非出現破產的情況,一般不會面臨無清償能力的境況。因此,在投保人不履行給付保險費義務時,原保險人幾乎不可能出現無法給付再保險人保險費的情況。其次,在被保險人、受益人請求給付保險金時,則會出現不同的情況:原保險人之所以分保,無非是因為要分擔風險,減輕自己承擔的保險責任。在被保險人、受益人求償時,可能由于保險責任過大,導致原保險人無法承擔如此大的金額,造成一時的無法履行保險合同,因此,對于保險金的請求,是符合代位權行使的條件的。
3.債權為金錢債權
代位權行使的另一個條件,就是該債權必須是以金錢為標的的債權。就這一點而言,不論原保險合同中,還是再保險合同中,雙方當事人的義務均為金錢給付責任,即在合同訂立后,投保人需給付保險費,在事故發生后,再保險人承擔保險金賠償的責任。因此,就第三個要件,兩種情況都符合。
綜上所述,被保險人、受益人請求給付保險金的請求,是可以主張代位權向再保險人求償的。而再保險接受人,由于再保險分出人的原因,無法主張代位求償權。
- 房地產調控法律政策文件匯編(含“新國五條”及細則)
-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典型仲裁案例與實務精要
- 工傷賠償法律政策解讀與實用范本典型案例全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全書(含相關政策及典型案例)(2019年版)
- 物業管理實操指南:熱點問題與典型案例
- 別讓不懂法害了你:勞動就業篇
-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改建議:第三法域之理論視角
- 一看就懂的婚姻家庭法律常識(漫畫版)
- 公司訴訟解析與實戰:公司法及司法解釋規定的66種訴訟
- 每天學點法律常識:案例應用版(第二版)
- 中國法院2018年度案例:刑事案例二(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 2015國家司法考試全攻略:國際法學
- 稅收法律糾紛案件裁判規則解讀:疑難案件辦案思路和實務要點詳解
- 仁言刑辯:刑事辯護理念與方法
- 醫藥衛生和計劃生育法律工具箱:法律政策·流程圖表·案例要旨·文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