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潤滑油銷售:這樣說,這樣做更有效
- 張金榮
- 1277字
- 2019-11-18 18:50:33
情境三:希望價格、政策優惠些
1.人家的價格比你們便宜多了
情景再現
你和經銷商溝通了市場、方案,最后對幾個主推產品報價后,經銷商說:“你們的產品太貴了,人家同樣的產品比你的便宜多了!”
情景分析
客戶認為產品價格高,很多時候是因為沒有選對參照物,因為“價格高”都是相對的。
(1)潤滑油企業上萬家,尤其山東、湖北、廣東的部分企業,標注的等級一樣,但價格卻很低,以爭取經銷商的青睞。
(2)客戶可能僅僅記住了價格,卻忘了黏度的區別。同一個標準等級的機油,30的比40的貴很多,如果是5W開頭的,甚至能貴10%以上。
(3)客戶覺得你的產品還不錯,有合作意向,為了爭取更大的支持,自然要討價還價,用對手來壓價,是司空見慣的手段。
解決要點
(1)讓客戶說得詳細具體點兒,我們的產品貴在了哪里?對手的品牌,是某一款的價格便宜還是全系列產品都便宜?對手企業在哪里,行業口碑如何?
(2)向用戶請教,潤滑油原料行情是否知曉,正規產品的單位成本、包裝耗材、加工費用是多少,讓客戶自己算賬。
(3)每個經銷商都想多賺點錢,價格壓低了,自然賺得就多,討價還價的背后,不是數字,而是他的利潤空間。
如果其他方面沒有問題,我們只要解決經銷商的“貪婪”就可以了。
異議解答
(1)某總,剛才你說的這家企業,我也有所了解,他們的價格確實低。剛才你也說了,“價格可以,可沒有支持,市場怎么做”,我們知道,一個新市場,單純靠你的力量,做起來是很吃力的。現在一些企業為了所謂的價格優勢,就采取“裸價”措施吸引眼球,看似利潤空間大了,但要想做起來,真金白銀的市場投入,卻是你自己的。
(2)某總,你說的這款產品價格低。你再看一下,這是SN的全合成機油,是他們的頂級機油,這樣的產品市場上一般認美孚1號和灰殼,連嘉實多都難以打開局面。一個新牌子,頂級產品幾乎沒有銷量,價格再低,也很難創造利潤。我們的價格體系,就是考慮了你的需求,讓主流產品的利潤空間大一些,多賺些。
(3)我剛才也仔細看了一下,他們的產品是15W40的機油,和我們的看似一樣,但我們的是合成油品,你也知道,合成油的價格比普通的礦物油成本要高很多,表現在產品上,一桶機油要貴十幾元錢,可我們為了讓大家多賺些錢,利潤高些,這些產品的價格定得幾乎和普通油品一樣。你看,我們包裝上都有一個合成油的標志,就是這個“烷烴”分子一樣的圖案。
(4)某總,你做市場這么多年,也看到無數牌子起起落落,歸根到底,是品質不穩定。大的企業,原料采購貨源穩定,品質也就穩定;而小企業,今天從這家拿基礎油,后天又從那家調貨,不同的貨源,質量標準都有差異,油品的顏色都深淺不一,何況質量呢?我們公司一次性可儲存基礎油2萬多噸,從而保障了品質,讓你后顧無憂,只管做好市場就可以了。
應對雷區
(1)他們那個小破廠子,就是家庭作坊,還不知道哪天就沒有了呢。
大品牌也是從小做大的,當年統一、龍蟠、康普頓,哪個不是小作坊?
(2)他們的產品是虛標等級,里面灌的是CH,卻冒充CI。
捕風捉影的事不要做,這種說法也會讓自己陷入被動,客戶會反駁你。
(3)他們的價格低,但質量比我們差遠了。
在目前監測條件下,質量、等級還難以一目了然地判斷出來,容易成為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