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特區發展(1978~2018)
- 陶一桃 魯志國
- 384字
- 2019-10-11 16:10:57
第二章 經濟特區與中國改革開放的開啟
汕頭是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也是海西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汕頭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沖”、“海濱鄒魯、美食之鄉”的美譽,是一座風景優美、經濟發達的現代化都市。
然而,40年前,汕頭還是一副民生凋敝的落后面貌——“樓房殘舊不堪,搖搖欲墜;街道兩旁,到處都是用竹子搭起來的橫七豎八的竹棚,里面住滿了成千上萬的男男女女……道路不平,電燈不明,電話不靈,經常停電,夜里漆黑一片,市容環境衛生臟亂不堪。由于自來水管年久失修,下水道損壞嚴重,馬路污水橫流。”[1]時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省委書記的吳南生回憶起1979年1月率領工作組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時的景象,依舊感慨萬千。
汕頭的狀況僅僅是當時中國城市面貌的一個縮影,落后、破敗的景象遍及全國各地。如何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國家綜合實力成為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無法回避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