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管理研究:中西理論的比較
- 伊志宏 毛基業
- 960字
- 2020-08-20 09:56:46
2.潛規則存在的原因分析
2.1 顯規則本身的局限性
在某些交易過程中,想要明確地表達交易的性質、類型等,是非常困難的。若想將這些內容統統明確寫入正式規則之中,勢必為制度的設計和實施帶來極大的障礙,甚至增加交易成本。一般而言,顯規則更偏向于指導原則,企業無須事無巨細地將顯規則落實到方方面面,而因為權限界定不清而留下的空白區域,則不妨交給潛規則進行自我規制。完全依靠顯規則才能夠進行調節,并不是秩序良好的表現。
此外,企業的發展是一個動態向前的過程,這與正式規則的穩定性是相悖的,由此也就決定了顯規則本質上落后于企業組織的發展。隨著制度的不斷變革發展,事后調節的顯規則很難跟上這種變化的步伐,尤其我國正處于現代化建設的繁榮時期,各種社會現象、市場交易日新月異,而顯規則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也為潛規則留下了可能的空間。
2.2 有限理性下的機會主義
新制度經濟學在新古典經濟學派的基礎上,提出了有限理性假說,并認為有限理性下的經濟人有著強烈的機會主義傾向。按照威廉姆斯的觀點,機會主義是指人在經濟活動中總是會盡力保護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只要能夠抓住這樣的機會。由此可見,機會主義增加了經濟交易中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在制度領域內的機會主義行事,則正好印證了潛規則的盛行。潛規則在本質上是一種制度機會主義(王濤,2008)。機會主義帶來交易成本,而運用潛規則恰恰能降低彼此間的交易成本。利用潛規則往往追求利益最大化,這是因為潛規則所帶來的利益遠高于顯規則。如果說顯規則代表著公平、正義,那么潛規則是謀私利的個體行為。
2.3 公權力的失靈
新制度經濟學的代表人物諾思提出,國家是影響制度持續的重要原因。當私人交易向著正式化、復雜化發展,交易關系的維持就需要第三方的參與來進行強制實施和監督,這就涉及政治機構所需發揮的作用。根據諾思的看法,公權力運作也存在有限理性的問題,從而產生“政府失靈”,造成政府制度供給上的失當(汪青松,2008)。
企業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斯科特指出,“環境能動者”能將制度形式強制輸入給其從屬者。這種強制輸入既包括通過權威的輸入,也包括通過強制權力的輸入(Scott,1987a)。換言之,外部權力對企業組織的影響是強制發生的。公權力對企業自主權的約束,導致企業自身制度供給的失當,這使得權力制約下的組織制度很難發揮最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