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潛規則的制度主義分析

1.1 制度與制度主義

制度是已經獲得的某種地位或特征的模式,制度化則是獲得這種模式的過程(Jepperson,1991)。制度這種模式的存續,并不需要重復的動員、激活抑或是再設計,它本身就具有持續存在的再生產過程。同時,制度需要在特定情境下進行分析,需要相對于特定的背景來展開討論。通過對人們預期的影響,制度將逐漸被人們視為一種“當然”的現象而接受,這種制度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它們都是外在的、客觀的、具有制約性的制度(Berger and Luckmann,1967)。換言之,無論人們對制度本身持什么態度,都會將之視為當然的存在而接受。由此,Jepperson(1991)指出了制度概念的三個核心:制度是被社會性構建的,是習慣性再生產的,是被人們視為當然而存在的。

此外,不同學者對制度也有不同的詮釋。制度經濟學的開創者凡勃倫認為制度是個人或社會對某些關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考習慣,某一階段的制度之和就是構建這一時期的社會的生活方式。康芒斯則認為制度是約束個人行動的集體行為。新制度經濟學家諾思認為制度是一種社會博弈,是人們自主創生的,用以限制交往的行為框架。可見,制度提供了一系列的隱性或顯性的規則,界定了人們的行為空間,約束了人們之間的關系,反映了人們對行為的預期,并強烈地影響著人們的活動。

對制度理論的進一步研究,則催生了制度主義的相關概念。制度主義描述制度理論的特征,并將之發展為一種完善的理論,研究政治、經濟、社會、組織問題的一種獨特視角。現代企業無一例外都是制度化環境下的產物。制度體現在管理實踐的方方面面。企業的規章程序、員工技能、技術性過程等,都體現了制度化對企業的塑造。Meyer和Rowan(1977)指出,制度規則被整合到正式組織中,從而促進了正式組織的發展。一個社會的現代化程度越高,這種制度擴張得就越快。制度與正式組織的結合,能夠增強后者的合法性,也就是說,制度化的企業,更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生存和競爭環境。

1.2 顯規則與潛規則

完整的制度體系之下,應當包含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兩方面。諾思將制度分為兩大類:正式制度(例如憲法、產權制度、合約)與非正式制度(價值規范或交易習慣)。這兩種制度往往是并存的,例如合同法中就規定,當某種交易行為超出法律調整范圍時,則可援引符合交易習慣的規范進行調整。制度與規則之間的區別一直是學術界存在爭議的問題,但這并非本文關注的焦點,因而本文將二者同一而論,正式規則也即正式制度,在本文中又稱作顯規則。非正式規則也即非正式制度,也就是本文中的潛規則。

顯規則是被建構起來并以明確而正式的方式加以確定的制度安排,往往帶有強制性,界定了分工與責任,并規定了懲罰措施。顯規則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具有明確而具體的表達形式,具有正式的規范性文本,有保證其實施的正式組織;第二,其貫徹實施依賴于強制約束力,這是行為人無法選擇的;第三,其建立過程往往較為短暫,其變革也可以迅速而有力地完成。具體而言,公司的規章制度、財務制度、標準化生產過程、采購管理等均可視為正式的顯規則。

與之相反,潛規則是在人們的交往中逐漸形成的約束機制,往往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并能夠隨著文化的傳承而持久地保持。根據吳思的觀點,潛規則是人們私下認可的行為約束,這種約束根據當事人各方的造福或損害能力,在社會行為主體的互動中自發生成,可以使互動各方的沖突減少、交易成本降低。這里所說的約束,指的是當行為越界時,必將隨之而來的報復行為。對這種約束的認識,可以強化人們行為的穩定性和與預期的一致性。這種規則往往侵犯了主流意識,不得不以隱蔽的形式存在,而當事人則可憑借對這種私下規則的運用,獲取正式規則所不能提供的利益。

潛規則所帶來的這種非正式的約束,有時是對正式制度的拓展、細化,有時又站在正式制度的對立面,對組織造成負面影響。潛規則的約束主要體現在價值信仰、道德規范、交易習慣等方面,對人們的行為起著引導、規范的作用。潛規則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第一,潛規則是無形的,不會見諸文字,沒有用以貫徹的組織機構;第二,潛規則沒有外在的強制約束力,盡管遵循潛規則會帶來額外的收益,但是人們依舊可以依據其本心來決定是否遵循;第三,形成潛規則所需要的時間往往長于顯規則,且一旦形成,其穩定性和繼承性也勝于顯規則。

管理學意義上的潛規則可以分為三類:良性潛規則、中性潛規則、不良潛規則。良性潛規則是在組織管理活動中,能夠促進企業達成目標、規范組織行為的非正式約束,其會自發地幫助企業維護正常的組織活動,形成良好的組織氛圍。不良潛規則是在企業活動中,對企業目標的達成有消極作用的非正式約束,這種“內部章程”反映了組織和組織中個體趨利避害的價值取向,會壓抑組織和個人的發展。中性潛規則是前兩者的中間狀態,既不會阻礙組織的發展,也不會對組織的發展有所助益。在這三種類型的潛規則中,組織需要學會培育良性潛規則,摒棄不良潛規則,引導中性潛規則向良性發展。

就制度的起源來看,可以說,潛規則是先于顯規則而生的。潛規則是社會遺產的一部分,它早于顯規則而生,又是顯規則的來源(樊慧玲,2008)。顯規則的成立、發揮,離不開潛規則的認同。根據新制度經濟學家的觀點,顯規則只有在得到了潛規則的認可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而顯規則也只有在得到了潛規則的有效補充之后,方能發揮調整社會關系的作用。相反,潛規則必須得到顯規則的支撐,盡管二者可能是相悖的,但離開了顯規則,潛規則也就無從談起。在一些情況下,違反潛規則所招致的后果比違反顯規則更為嚴重,在關系社會中,此種現象尤為明顯,這也從一個側面解釋了潛規則的存在和擴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孜县| 长宁县| 昌平区| 嘉定区| 海伦市| 旌德县| 磴口县| 江西省| 安新县| 延庆县| 莱州市| 东莞市| 香格里拉县| 长汀县| 广水市| 吴桥县| 墨玉县| 文登市| 于都县| 肥东县| 莱芜市| 娄底市| 瓮安县| 丰镇市| 汝阳县| 昌平区| 兴城市| 高雄市| 玛纳斯县| 霸州市| 盱眙县| 中超| 黄浦区| 根河市| 岗巴县| 塔河县| 密山市| 临潭县| 深圳市| 锡林浩特市|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