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菇菌的保鮮及運輸

所有從培養基質上采收下來的新鮮菌類,如平菇、蘑菇、香菇、金針菇、草菇、猴頭菇、銀耳、黑木耳及靈芝等,既是栽培過程的初級產品,又是加工過程的一種原料。不過前者的范圍比后者要大些,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初級產品都適合進一步加工或可供加工的,如畸形菇、病蟲為害菇及破碎菇等就不適合被進一步加工。

1.初級產品的保鮮貯藏

適時采收,偏干管理。應根據不同的菇菌種類、品種、商品要求以及銷售地的遠近等適時采收。原料菇在采收前應少噴水或停止噴水,實行偏干采收,一般就地鮮銷的產品,應適當晚些采收;而要通過長途運輸售往外地的產品應適當早些采收。低溫季節上市的菇類,如金針菇、雙孢蘑菇等可稍遲采收;高溫季節上市的菇類,如草菇及一般反季節菇類,應偏早采收。

迅速預冷,快速整理。有條件的廠家,鮮菇采收后要立即進入0~3℃冷庫中,進行去雜、整理、分級、包裝、運輸等,以延緩后熟作用。

(1)冷藏保鮮方法

①冬季冷藏。在自然氣溫較低的冬季,將采收后的鮮菇直接放在室外自然氣溫下冷凍;為防止菇體變褐或發黃,應使鮮菇在0.5%檸檬酸溶液中漂洗10分鐘,撈出瀝干、排放在室外冷凍約2小時左右,但要防止凍結成塊,再將其按每袋0.5千克裝入塑料袋,外包裝為紙箱。置于低溫蔭棚內存放。

②常溫鮮貯。采收后的新鮮菌類經整理后,立即放入筐、籃中,其上覆蓋多層濕紗布或塑料薄膜,置于冷涼處,一般可保鮮1~2天左右。如果數量不多,可置于洗凈后的大缸內貯藏。具體作法:在陰涼處置缸,缸內盛少量清水,水上放置木架,薄膜上開3~5個孔洞以利透氣。自然氣溫在20℃以下,是平菇、雙孢蘑菇、金針菇和草菇等柔質菌類短期保鮮的常用方法。

③冰塊制冷保鮮。在運輸包裝盒(箱)內分為三格,經小包裝的鮮菇置于中格,其它兩格放置冰塊,冰塊要裝入塑料袋中,并要定時更換冰塊。此法適于空運草菇、松茸等名貴菌類。

④簡易包裝后降溫保藏。新采收的蘑菇、香菇等先用聚乙烯塑料袋分裝,每袋內放適量干冰或冰塊,不封袋口,于低溫下貯藏,1℃以下可存放18天,6℃可存放13~14天。但貯藏溫度要穩定,不可忽高忽低。

⑤短期休眠保藏。香菇、平菇、金針菇等鮮品,采收后于20℃放置12小時,再于0℃左右的冷藏室中處理24小時,使其進入休眠狀態,于20℃左右貯運,保鮮期達到4~5天。

⑥密封包裝冷藏。滑菇、香菇、金針菇等鮮品,采收后,立即用0.5~0.8毫米厚的聚乙烯塑料袋或保鮮紙密封包裝,注意將香菇等菌褶朝上,于0℃左右保藏,一般可保鮮15天左右。

⑦機械冷藏。將采收后的各種鮮菇,經包裝后立即放入冷藏室、冷藏車或冰箱中,利用機械制冷,控制冷藏溫度1~5℃,空氣濕度85%~90%,約可存放10天左右。

(2)冷藏實例

①雙孢蘑菇。 美國 SyLVon食品公司選育出的菌褶厚、菇體組織重、細胞緊密的雙孢蘑菇,不易開傘保鮮期長;反則,菌褶薄、組織輕、細胞疏松、易開傘的品種,則保鮮期短。蘑菇采收后要盡快預冷,及時冷藏,一切操作不得延誤,否則難以保持蘑菇品質。鮮度與品質一旦下降,便再不可恢復。低溫貯藏的適溫為0~3℃,相對濕度為95%~100%,可保鮮貯藏3~5天,溫、濕度要求穩定,不得忽高忽低。

②香菇實用保鮮。據呂作舟研究報道:原料菇在采收前實行偏干管理,采收后及時用35℃熱風降濕至菌蓋不黏手,在1~5℃冷庫中將整菇預冷25小時,然后檢選分級,出庫前用PE袋密封包裝,1℃條件下可安全貯藏14~20天。

a.熱風降濕。原料菇在采收前2~3天停止噴水,實行偏干管理。采收后及時用35℃熱風降濕至菇蓋不黏手(含水量75%左右)為度,即100千克鮮菇干至85千克左右。

b.整菇預冷。整菇在1~5℃環境中預冷24小時,使菇體內外均勻降溫,降低鮮香菇呼吸強度。

c.分級裝筐。剪柄。根據市場或(客戶)要求,在1~5℃環境中剪柄。分級。按菌蓋直徑大小分級,一般可分為L級(>5.5厘米)、M級(4.5~5.5厘米)、S級(4.0~4.5厘米)。裝筐。分級后定量裝筐(塑料筐)冷藏(1~5℃)。

d. PE包裝。包裝通常在外運前數小時進行,按商品規格要求,將冷藏的鮮菇分級分別裝入0.05毫米厚的PE袋中,(抽氣)密封后裝入泡沫箱進庫或冷藏車貯運。大包裝通常為每箱5千克或10千克;小包裝有每袋100克、125克、150克、200克、250克等多種規格。

e.低溫貯運。貯運環境1~5℃,RH(空氣相對濕度)80%~85%。保鮮期間避免環境溫度長時間大幅度波動。在1℃條件下,可安全貯運14~20天。

f.上市。短距離銷售的鮮菇出庫時,先在室溫下(20℃左右)放置8~12小時后上市,縮小庫溫(菇溫)與氣溫差距,防止結露。遠銷必須冷鏈運輸,進入超市置于低溫貨架上市。

g.注意事項。采收后及時降濕至菇蓋不黏手,但降濕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變色或部分開傘。盡量采取整菇(不剪柄)保鮮,以利于提高保鮮菇質量。以上方法適用于杏鮑菇,只是切根修整時應戴薄膜手套,以免菇體變色。

③草菇。草菇為極易腐爛性菇類,又生長在高溫條件下,所以草菇的保鮮是生產上的一大難題。草菇保鮮從采摘開始,一般采摘為上午6:00~7:00;下午5:00~6:00,中午高溫時盡量不采。采摘菇要盡快修整根須和泥土,輕放于墊有3~4層紗布的菇籃、筐中。鮮品草菇主要供加工用,不適于低溫保鮮,只有在特殊需要時才進行短期保鮮冷藏。據魏潤黔報道:草菇鮮品在5~10℃貯存24小時子實體便出水,且有異味;但當貯于15~20℃,經72小時,菇體略出水,且質地較硬,不開傘,無異味。所以草菇鮮品于15~20℃,能貯存36~48小時,必須盡快加工。從采摘到加工,不宜超過3小時,可以在產地預煮后運回做進一步加工用。

④白阿魏蘑。白阿魏蘑亦稱白阿魏菇、白靈菇、刺芹側耳白色變種等,菇體肥大,顏色潔白,質地脆嫩,味美可口,是國內外市場極受歡迎的珍稀菇品之一。該品種易保鮮耐貯藏,冷透后產品運輸15~17天,貨架期可達一周。適于廣大菇農就地生產,異地銷售。

其冷藏保鮮工藝流程為:適時采收→分級修整→保鮮劑處理→裝入內襯保鮮袋的箱(筐)中→預冷→扎口→冷藏。

a.采收。適時采收,先成熟先采。采收過早或過遲,都會直接影響到產量、品質及產品的貯藏保鮮效果。采收時要輕采、輕拿、輕裝,盡可能減少機械損傷,注意剔除畸形、破損、遭病蟲為害的菇體。

b.修整。用于保鮮的菇體,要求菇蓋完整,菇蓋寬7~15厘米,菇色潔白,菇肉堅實致密,無損傷,無病蟲斑。菇柄長在2厘米以內,要求切削平整。

c.保鮮劑處理。采用0.01%~0.02%山梨酸鉀或苯甲酸鈉或0.1%~0.5%焦亞硫酸鈉等其中任選一種食品保鮮劑,對菇體漂洗5~10分鐘,一般5~6分鐘即可,晾干菇體進行包裝。

d.預冷。晾干的菇體先用木漿紙包裝,盛入塑料筐中,及時移入0~1℃冷庫中充分預冷,一般預冷15~20小時為宜。

e.包裝。經預冷后的菇體盡快轉入內襯聚氯乙烯(PVC)的蘑菇專用雙層保鮮袋中(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產),外包裝為塑料周轉筐或紙箱內,每筐或箱以5~10千克為宜,扎緊袋口,膠帶封住箱口等。

f.冷藏。筐(箱)于0℃條件下,置于冷庫中貨架上,保鮮1~2個月,無開傘、霉變、褐變現象,風味無明顯變化。保持溫度恒量,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對癥處理。

白阿魏蘑鮮菇的短期貯藏,將3~4個鮮菇放在一個白色泡沫托盤上或計量包裝,用食品收縮薄膜封裝,于10℃條件下,貨架期為15~20天。

⑤青頭菌。亦稱變綠紅菇,為我國云南、貴州、西藏等大西南地區的美味野生菇類,夏秋雨后生于松櫟等針葉林、闊葉林或混交林地,采集鮮菇,經整理、包裝后,于-40℃低溫下,不經燙漂而凍結。據趙天瑞等試驗,凍品在-26℃冰箱中保藏12個月,其營養價值保持得很好。

⑥金針菇。采收鮮菇裝入塑料袋中,置于4~5℃低溫;濕度90%左右,避光環境中,可保鮮5天左右,0℃下可保鮮7天左右。

金針菇真空包裝保鮮,采收鮮菇按每小包裝100~250克重,裝入塑料袋中,用真空封口機抽真空并封口,常溫下能保鮮1周左右;于0℃下冷藏可保鮮20天左右,品質、風味基本不變,是目前金針菇銷售中有效的保鮮方法。由于袋內缺乏O2,常溫不超過7天;冷藏不超過20天以上。時間過長菇體顏色變重,風味變差,均為長期無氧呼吸所致。

金針菇的實用保鮮:規模化生產場培育金針菇的包裝冷藏方法是,包裝規格有5千克包裝、100~200克小包裝。包裝袋為低密度聚乙烯薄膜袋(DPE),袋膜厚為0.04毫米。包裝時對于生長整齊一致的金針菇,要求產品挺直,須根少,菇頭密集,整叢呈束狀,采收時用75%酒精棉球消毒過的不銹鋼刀子或剪刀,整束剪去須根或基部碎屑,每100克或200克用橡皮筋將菇叢頭束成一束,迅速裝入包裝袋內,有條件者進行抽真空封口或一般熱合式封口。包裝后豎立放入專用筐或紙箱內,于1~3℃低溫下冷藏。筐蓋、箱面上標明產品名稱、數量。筐、箱之間要留有透氣間隙。對于不成束的鮮菇,要經整理后放入包裝袋內,每包5千克裝,按上述方法包裝、貯藏,盡快轉運銷售。

⑦側耳類(平菇、姬菇、秀珍菇等)。采收鮮菇經整理、分級后,用塑料筐(或紙箱)進行分裝,每件為10千克,先置于高溫冷庫中預冷,以降低“田間熱”, 減輕冷藏庫的負荷。預冷后入冷庫內冷藏,冷藏溫度保持1~2℃,相對濕度90%,要求溫度恒定,避免上下波動,定期檢查庫內溫度及菇類變化情況,有針對性進行改進,側耳類的保鮮期5~15天,對市場有調節作用。

a.常溫鮮貯。采收后的鮮菇經整理后,放入筐或籃中,上面覆蓋多層濕紗布或塑料薄膜,置于冷涼處,可保鮮1~2天左右。如果數量不多,可置于洗凈后的大缸內貯藏。具體做法:缸放在陰涼處,缸內盛少量清水,水上放置木架,將裝入籃、筐內的鮮菇連籃、筐放在木架上,再用薄膜封蓋缸口,薄膜上開3~5個中指粗的孔洞以利透氣,在20℃左右氣溫下可保鮮3~4天。

b.短期休眠保藏。平菇、姬菇等鮮菇,采收后于20℃放置12小時,再放在0℃左右的冷藏室中處理24小時,使其進入休眠狀態,于20℃左右貯運,保鮮期為4~5天。

c.秀珍菇的保鮮。采收后的鮮菇,按標準揀出不合格產品,去雜質,然后進行包裝,用40厘米×60厘米聚乙烯袋,每袋裝鮮菇2.5~3千克,用家用吸塵器抽去空氣,扎緊袋口,放在菇菌專用泡沫箱中,內放袋裝冰塊或冰凍地下水,封蓋可保鮮75小時;也可按100~150克分裝于小托盤,上覆保鮮膜,放入泡沫箱,在通風、陰涼處可保鮮1夜。

⑧雞腿菇保鮮

a.采收前的護理。雞腿菇的采收要以菇棒(蓋)不再增大或增大緩慢,菇柄不再伸長,菇體鮮嫩,色白,菌環未松動時為宜。在10℃以下,雞腿菇子實體從保鮮到不變色只有26小時左右。作為商品鮮菇,應在5~6分成熟時采收,對總產量影響不大,而子實體品質好,商品性高,便于運輸。

采收前一天,適量噴一次中水,使菇體充分吸水,而床面不得過濕。采收后不得噴水,立即清除菇體基部泥土、殘屑,并用干凈潮濕紗布擦凈,一切操作要輕拿輕放,不得摔、碰壞美麗的菇體,并及時包裝、運輸。

b.保鮮方法。所有從菇床上采收后的雞腿菇,經整理、潔凈處理后應立即進入市場鮮銷。新鮮雞腿菇在進入市場之前或存放于市場的貨架上,應有一些保鮮措施,以維持產品的鮮活度及良好的外觀品質。據李素春、唐楚才等試驗,雞腿菇的保鮮方法有如下兩種:

常溫鮮貯。采收后的新鮮雞腿菇經整理,立即放入筐、籃中,其上覆蓋多層濕紗布或塑料薄膜,置于冷涼、陰濕處,一般可以保鮮1~2天左右。

低溫冷藏。將采收后的鮮菇,經紙箱包裝后,立即置于冷藏室、冷藏車或冰柜中,利用機械制冷,控制冷藏溫度3~5℃,空氣濕度80%~85%,可存放3~5天。

⑨松茸類。采收的鮮松茸先在通風環境下放置1~2小時,使菇體表面水分干燥,然后再于0℃冷庫中采用錫包紙包裝后,置于專用包裝盒內,冷卻貯存。采集后72小時從產地運至銷地,最好不得超過96小時。運輸時用專門冷藏車,運輸溫度0~2℃。

⑩姬松茸的適時采收與鮮銷。姬松茸是一類有著特殊藥用價值和食療作用的野生性強的菇品,屬于蘑菇類,但又與蘑菇屬其它種類有較大差異。姬松茸最好是鮮食,由于子實體發生在23~25℃條件,氣溫較高,子實體采收后,呼吸作用強烈,極易開傘,不利于保存,縮短了貨架期。為了保證商品價值,必須適時采收。即當菇蓋直徑為4~8厘米,菇蓋肥厚緊實,含苞未開,表面黃褐至淺棕色,有纖維狀鱗片,菇褶內層膜狀物尚未破裂時,采收為宜。采下的鮮菇經局部清洗、整理后,分別用干凈白紙按整叢或單個包裝隔離,小心置于筐、籃中,及時上市,最好置于冷柜(3~5℃)中銷售。

白靈菇貯運保鮮。白靈菇是我國近十年內發展起來的珍稀菇菌品種,菇體通身潔白,形似如意,菇肉肥厚,質地細膩,脆嫩可口,味似鮑魚。由于菇質細膩,采收后很容易失去水分褐變。據閻瑞香等3人研究報道:白靈菇的貯運保鮮必須置于-0.5~0.5℃、相對濕度以95%~100%為宜,再配以低O2壓、高CO2環境對其保鮮較為有利。

a.保鮮工藝流程。適時采收→分級修整→保鮮劑處理→裝入內襯保鮮袋的箱或筐中→入0℃冷庫充分預冷→扎口→上架或碼垛。

b.技術要點

采收。白靈菇采收應遵循先成熟先采收的原則。采收時要輕采、輕拿、輕裝、盡可能減少機械損傷,并剔除畸形破損和病蟲為害的菇體。

分級修整。用于保鮮的白靈菇,菇蓋完整,菇蓋7~15厘米,菇色潔白,菇肉堅實致密,無病蟲斑、機械傷口,菇柄切削平整,柄長不超過2厘米。

保鮮劑處理。采用0.01%~0.02%山梨酸鉀或苯甲酸鈉、0.1%~0.5%焦亞硫酸鈉漂洗5~6分鐘。在進行保鮮劑處理同時,可采用生理調節劑調節貯藏環境中的氣體成分,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和菇體的生理代謝活動,也能起到很好的保鮮作用。

預冷。采收后,及時修正預冷貯藏,將經過分級修整后的鮮菇放入塑料筐中,及時移入0~1℃的冷庫中充分預冷,一般以15~20小時為宜。

包裝。塑料袋氣調包裝法因不需要特殊設備,方法簡單,應用較廣。將白靈菇放入內襯聚氯乙烯(PVC)蘑菇專用保鮮袋(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制)的塑料周轉筐或紙箱內,扎緊袋口,雙層袋的貯藏效果優于單層袋,每箱以5~10千克為宜。內放生理調節劑調節貯藏環境中的氣體成分,在0℃條件下,貯藏3個月,無開傘、發霉、褐變等現象,風味也無明顯變化。由于白靈菇較耐CO2,因此貯藏期間不用換氣,這樣能生產較高CO2,保持白靈菇品質。

冷藏。將經過預冷和各種處理的白靈菇在冷庫中碼垛或上架,置于0℃下貯藏。貯藏期間保持溫度恒定,并定期檢查。一般情況下,可貯藏3個月左右。

檸檬酸液處理大球蓋菇。大球蓋菇又叫皺球蓋菇,是一類易于培育、品質優良的菇菌產品。在生產季節(11~翌年4月)采收后,常溫下2~3天便導致子實體開傘、褐變、自溶,菌柄長出白色絮狀霉。據唐三定試驗:在5~20℃溫度下,用0.4%~1.0%的食品級檸檬酸溶液泡10分鐘大球蓋菇,撈出瀝干裝入厚度0.04毫米×長度300毫米×寬度200毫米的聚乙烯袋內,再裝入泡沫箱內于一般庫房內常溫貯藏。以相同濃度的食鹽溶液浸泡對比,另設清水作對照。

常溫下大球蓋菇在保鮮前經檸檬酸溶液浸泡處理能抑制菇蓋開傘、褐變和降低軟腐速度,其保鮮效果比同濃度的食鹽溶液延長了1~2天,比清水浸泡處理(對照)延長了2~3天。

0.8%檸檬酸溶液浸泡的保鮮效果優于濃度0.4%、0.6%、1.0%。可能是最低濃度的檸檬酸不能有效地抑制菇體內的酶活性,濃度過大又會損傷菇體細胞所致。

黑木耳的保鮮、貯藏

a.化學保鮮。配制0.1%~1%鹽溶液,將黑木耳于鹽溶液中浸泡15~20分鐘,取出瀝干,裝入塑料袋密封,于15℃下可保鮮3~5天。

b.冷藏保鮮。鮮木耳經清理蒂頭后,放入通氣的塑料筐內,置于2~6℃冷庫內,庫內空氣相對濕度的控制依照貯藏品的用途而定,若是用于烘干,庫內空氣濕度越低越好;若是用于鮮銷,空氣濕度控制在85%左右。

雙孢蘑菇新型、安全護色劑研制。一直以來,雙孢蘑菇加工處理時,都采用亞硫酸鹽類化學試劑來抑制褐變護色。化學護色劑具有殘留、危及人體健康、污染環境等特點。開發有效、安全、環保等新型、安全護色劑成為國內外熱點。

據魏書信等4人研究報道:以甘草、花生殼、小茴、香茅、八角、蘆根、肉桂、白芍8種植物為原料,每種植物分別用水提醇沉工藝、醇提水沉工藝得到的提取液,分別浸泡精選后的雙孢蘑菇子實體3分鐘(護色液燙漂,料液比1∶3,燙漂3分鐘)后,經護色效果評定。研究結果表明:甘草、小茴、香茅、蘆根、肉桂確定為醇提水沉工藝制備護色液;花生殼和八角確定為水提醇沉工藝制備護色液;白芍確定為用80%乙醇制備護色液,從而取代了沿用大半個世紀的傳統雙孢蘑菇護色劑。

(3)殺酶保藏。采收新鮮菌類,依據其大小裝入筐內,進入沸騰的開水中燙漂4~8分鐘,抑制或殺滅菇體內的酶活性,撈出后立即浸入流水迅速冷卻,達到內外均勻一致,瀝干水分,用塑料袋包裝,置于冰箱或冷庫中貯藏。

(4)速凍保藏及實例。對于一些珍貴的野生菌類,如松茸、金耳、羊肚菌、雞油菌、美味牛肝菌等,選擇未開傘的菇體,除去菌柄基部及泥沙等雜物,并用水輕度漂洗掉臟物后,用竹簾等薄層攤放,置于高熱蒸汽密室熏蒸5~8分鐘,以使細胞酶失活并殺死附著在菇體表面的微生物。熏蒸后,將菇體置于1%的檸檬酸液中護色10分鐘,隨即吸去菇體表面的水分,用防濕玻璃紙、鋁箔袋包裝,置于-35℃低溫冰箱中急速冷凍40分鐘至1小時后,移至-18℃下冷凍貯藏,試驗表明可保存18個月。食用時,在適溫下解凍即可。

①選料。選擇菇體厚實、菇形完整的單生菇,連體菇要分成整單個,先經清洗、去雜后,以整菇或由菇蓋中央至菇柄中央對半切開后備用。

②護色。姬松茸鮮菇自采收后,運輸途中極易發生褐變。為防止變色,鄭秀蓮等研究采用0.5%亞硫酸鈉+0.3%維生素C混合后制成護色液,浸泡鮮菇有較好的防褐變效果。

③預煮。使用蘑菇連續預煮鍋,把經護色、沖洗后的鮮菇,于開水或蒸汽中,預煮5~ 8分鐘。具體操作視菇體大小而確定,要煮至心而不過熟。

④速冷。預煮過的菇體,立即用流動清水冷卻、漂洗。并再浸入0.7%維生素C溶液中護色。

⑤分級。按整菇大小或切片菇體大小裝袋,或裝托盤,每個分裝物濕重150克或200克。并加入2%食鹽水,或不加食鹽水,抽真空封蓋、封袋。

⑥速凍。于流化床速凍至-35~-30℃,一般于15~20分鐘內,達到完全凍結程度。

⑦冷藏。以上速凍制品,應置于-18℃低溫冰柜匯總冷藏或銷售。

速凍產品由于是快速環境下完成的,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鮮菇的形態、風味及營養,是目前最先進的一種加工方式。速凍產品食用前,先將速凍產品置于普通冰箱中下層解凍,即可爆炒、做湯等食用,味美質鮮。

2.菇類速凍保鮮實例

(1)糙皮側耳

①原料處理。選擇新鮮完整、色澤正常,菌蓋直徑在3厘米以上的側耳,分成單個子實體,切去過長菌柄(菌柄長在1厘米以內),清除雜質,置流動水中洗凈,放入不銹鋼籃內瀝去多余水分

②漂燙冷卻。將側耳放入含0.05%~0.1%檸檬酸的預煮液中,菇液比為(20~30)∶100,在95℃溫度下燙漂4~8分鐘,迅速置于3~5℃流動水中冷卻,離心甩水除去側耳表面附著水分,入機內,在-35~-25℃下進行凍結,約30~45分鐘,冰晶中心溫度下降到-18℃。

③掛冰衣。從螺旋凍結機出口取出已凍結的側耳,在低溫房內逐個取出放入不銹鋼籃內,每籃裝2千克,置于2~5℃清水中浸2~3秒,立即提起倒出側耳,在菇體表面很快形成一層透明的薄冰,稱“掛冰衣”。這層冰衣能使菇體與外界隔絕,防止干縮、變色,可延長貯藏時間。

④包裝入庫。將冷凍側耳分裝到無菌塑料袋內,按出口要求,有0.5千克、2.5千克兩種規格,再裝入雙層瓦楞紙箱,上下加墊黃板紙或襯以防潮紙,用封箱帶密封箱口,每箱重10千克。迅速將裝箱產品用冷藏車送往冷藏庫內貯藏,冷庫溫度應穩定在-18℃,庫溫波動不超過±1℃,相對濕度在95%~100%,波動不超過5%。避免與有異味或腥味揮發性強的凍品一同貯藏。貯藏期約為12~18個月。

(2)鮑魚菇

①原料處理。選擇新鮮完整、色澤正常,菇蓋直徑為3~5厘米,菇柄長不超過1厘米的子實體作為加工原料,清除雜質,在冷水中洗凈,削去過長的菇柄,按菇蓋大小、色澤分級,不得有連體菇。

②燙漂冷卻。在燙漂槽中加入容量2/3的燙漂液,燙漂液含檸檬酸0.05%~0.1%,煮沸后投入鮑魚菇。鮑魚菇的加入量為燙漂液的20%~30%,輕輕攪動,使受熱均勻,在95℃下熱燙3~8分鐘。然后撈起放入冷水槽中冷卻,再經離心機甩水除去鮑魚菇表面附著水分。

③裝袋速凍。將經冷卻處理的鮑魚菇裝入塑料袋內,每袋裝量500克,封口后送入速凍機,在-30~-25℃的低溫下速凍,處理時間為20~30分鐘。

④裝箱入庫。將速凍后鮑魚菇袋裝入雙層瓦楞紙箱,箱內上下加墊黃板紙墊,每箱20袋,密封箱口,置-18℃的低溫庫貯存。

(3)刺芹側耳、阿魏蘑速凍工藝

①原料挑選。選擇八分成熟的刺芹側耳、阿魏側耳為速凍加工原料,要求菇形完整,大小適中,清除泥土雜質,切去菇根待用。

②燙漂冷卻。在燙漂槽中加清水150 千克,煮沸,加入檸檬酸450克,攪拌溶化,然后將挑好的原料菇倒入,每次15千克左右,輕輕攪動,熱燙時間3~8分鐘。熱燙火力要猛,投入原料菇后要求立即沸騰,控制熱燙液pH值3.5~4.0之間,水質變濁后要更換新水,熱燙時不得使用鐵、銅質工具,不可以用含鐵量高的水,防止菇體變色。熱燙后迅速撈起,盛入竹簍或塑料筐中,置于3~5℃流水中冷卻15~20分鐘,使菇體溫度迅速降至10℃以下。

③修整。將經過熱燙處理的菇置于工作平臺上,剔出菇體破損、畸形、開傘者,對有缺陷或過大的菇剔出后,作速凍片菇的原料用。

④凍結。將精選修整菇進行低溫凍結。凍結前,先將菇體表面附著的水分瀝干,單個散鋪在速凍盤中,平鋪厚度要薄,同時用沸水消毒毛巾擦干盤底積水。先放入3~4℃預冷室進行預冷20分鐘,然后放入-30~-25℃低溫凍結20~30分鐘,使凍品溫度下降至-18℃以下。

⑤掛冰衣。在菇體表面掛一層薄冰,可使菇體與空氣隔絕,防止菇體干縮、變色。方法是將相互粘連的凍結菇體用小木棒輕輕敲開,使成單個,立即倒入小竹簍中,每簍2千克,隨同竹簍一起浸入2~5℃的清潔冷水中約2~3秒鐘,立即取出竹簍倒出,使菇體表面很快形成一層透明的薄冰衣。水量以增重8%~10%為宜。

⑥裝箱冷藏。凍結后的菇體必須立即用無毒塑料袋包裝,采用邊掛冰衣邊裝袋、邊封口的方法,隨即裝入雙層瓦楞紙箱內。為使凍品較長時間保藏,必須貯藏在-18℃以下冷庫內,庫溫波動要求不超過±1℃;相對濕度95%~100%,波動不超過5%。并應避免與揮發性強氣味或腥味凍品藏在一起。

⑦質量標準。色澤:保持原料菇的自然色澤,無異色,且色澤一致。風味:保持原料菇所固有的滋味及氣味,無異味。組織形態:組織鮮嫩,有彈性,不松軟,形態完整,無嚴重畸形及機械損傷,無病蟲斑。雜質:不允許存在。衛生要求:符合食品衛生要求,適合食用標準。凍結:良好,整菇不能成塊。

(4)雞腿菇的速凍

①原料選擇。選用個體較大的單生品種。要求菇體較新鮮、完整、質地致密、色澤潔白、無病蟲害、無霉爛、無斑點。菇蓋,菇柄連接緊密,無脫落,不開傘,菇腳修削干凈。菇體長6~12厘米,根部直徑1.5~2.5厘米,含水量為90%以下。

②漂洗護色。為除去菇體表面附著的泥污雜物,保持菇體色白,以防止菇體受傷部位氧化后色變,發紅,發黑,降低商品性。護色方法為:用0.6%的食鹽水漂洗鮮菇2~3分鐘,再用0.05摩爾/升的檸檬酸溶液(pH值4~5)漂洗,能改善菇色,且無有害物殘留。

③分級燙煮。漂洗冷卻后的菇體要立即按菇體大小進行分級。鮮菇經燙煮后菇體略有收縮4~6毫米,因此原料菇在分級時要相應選大一些。剔除非標準菇和雜質。分級操作時間要盡量縮短,防止菇體在空氣中暴露過長氧化變色。

燙煮菇體用熱燙機或不銹鋼夾層鍋,也可以使用白瓷磚砌成的燙煮槽通入蒸汽加熱燙煮。燙煮液為0.3%的檸檬酸溶液,pH為3.5~4之間,燙煮前使燙煮液沸騰。一般每100升燙煮液小心倒入10千克鮮菇,并用木、竹制成的鏟攪拌,使其受熱均勻,通常菇體燙煮時間為3分鐘,中級菇為2.5分鐘,小幼菇為2分鐘,均要求熟至菇心。一級菇內外均呈淡黃色,有光澤感,有彈性。

④冷卻。燙煮后的菇體要迅速冷卻,千萬不要放置。先采用10~20℃冷水沖淋降溫;再放置到3~5℃流動冷卻水池或碎冰水槽中,以最快速度(15~20分鐘)使菇體溫度降至10℃左右。

⑤精選與修整。冷卻后進一步精選,剔除脫柄菇、開傘菇、殘破菇、變色菇等,并對長柄、泥根、起毛或斑點菇進行修整。對特大或缺陷菇經修整后作切片菇加以利用。

⑥排盤,凍結。為使菇體在盡可能短時間內快速凍結,必須采用盤裝散冰,凍結時,先將菇體表面的水分瀝干,單個散鋪于凍結盤內,平鋪厚度要薄。結凍時,將盛菇的凍結盤置于螺旋凍結機內冷卻,控溫至-40~-37℃,時間經35~40分鐘凍結,凍品中心溫度達-18℃。

⑦掛冰衣。在低溫室內,將凍結的菇體逐個分開揀入小竹簍中,每簍裝2千克,置于2~5℃清水中浸2~3秒,立即提起竹簍,倒出菇體,即在菇體表面很快形成一層透明薄冰——冰衣。冰衣厚度以菇體增重8%~10%為宜,不得過薄或過厚。

⑧包裝。此工藝與掛冰衣同步進行,按包裝規格要求分為0.5千克或2.5千克兩種。用符合食品衛生標準的塑料袋盛裝,經稱重后密封,裝入防潮性良好的雙層瓦楞紙箱內,內襯一層防潮紙。菇袋要求排放整齊,箱口封罩,箱外注明級別、重量、生產日期等。

⑨冷藏。包裝完畢立即移入冷藏庫。冷藏庫溫度要求穩定在(-18±1)℃,相對濕度95%~100%,雞腿菇速凍產品不得與其它氣味或揮發性凍品同時存放,貯藏期為12個月。

(5)片菇速凍工藝

①原料處理。選用八分成熟的鮮菇作為加工原料,清除泥土雜質,切去根部,留柄長2厘米左右。

②漂洗。將叢生鮮菇分開,漂洗干凈,要防止菇蓋破碎,放入塑料筐中瀝去水分。

③切塊。將鮮菇菌蓋縱向切成寬1.2~1.6厘米,長3~6厘米的條塊,柄長不超過2厘米。條塊要均勻,盡量減小碎屑。

④燙漂。將切好的條塊放入不銹鋼籃內,經95℃熱水燙漂1分鐘,立刻投入冷水池內冷卻至常溫。

⑤離心甩水。將加工好的條片菇在清水中清洗去碎屑,撈出投入離心甩水機甩水30 秒,以手握擠平菇無連續滴水為度。

⑥裝盤速凍。將離心甩水后的條塊菇裝入速凍盤,在-35℃左右下經20~30分鐘速凍處理。

⑦裝袋貯藏。每袋裝量2.5千克,封口后裝入紙箱,每箱4袋,凈重10千克。裝箱后用封箱帶密封箱口,立即用保溫車送入-18℃的冷藏庫內貯藏。

(6)建立鮮菇“冷鏈流通系統”

鮮菇“冷藏流通系統”是在生產者、經銷者、消費者之間,建立的銷售鮮菇、名優水果、海鮮、高檔蔬菜等的單一物流低溫傳遞鏈,簡稱“冷鏈”。手段是通過生產基地的冷庫收集貨源,商品轉運冷藏車、冷藏船等交通工具,商品經銷商的冷藏庫、市場上的低溫貨架和冰柜,消費者的家庭冷藏冰箱等,使同一種商品始終處于低溫保鮮條件。目的是保持商品最佳品質和營養,提高產品的商品屬性。建立冷鏈流通系統是發展我國菇菌鮮銷市場的重要環節。

目前我國菇類冷鏈流通系統至少包括四個部分。

①生產基地的冷藏。鮮菇采摘后,及時進行分級、整理、裝袋并進行預冷,然后貯藏在基地冷庫中,以作短期貯存或貯備性貯存。

②經銷商集貨冷庫。經銷商在各生產基地購進鮮貨后,選用最適宜的冷藏運輸工具:如機械式冷藏車或蓄冷板式冷藏車,鐵路、航空或船舶冷藏集裝箱等快速運送到自己的集貨冷庫,再有計劃地向各地超市、零售商店供貨。

③超級市場。零售商店的冷藏,可根據商店規模、貨物流量置備低溫貨柜、小型冷藏柜、冰箱等,以延長貨架期。

④賓館、飯店、食堂或一般家庭的冷藏。這些是商品流通的終端環節,一般采用小型冷藏柜、冰箱作用短期貯藏。鮮菇不能處于忽高忽低的狀態中保存,產品一經解凍,應盡可能使用完。

(7)氣調貯藏法

該方法以人工控制貯藏環境氣體成分,或改變氣體成分含量的辦法,再配合以低溫貯藏而抑制被保藏物品的代謝活動,來進行產品保鮮的貯藏方法。這是現代最先進的保鮮技術,主要應用于大多數熱帶水果以及蘋果、柑橘等的貯藏,近年來已開始用于番茄、蒜薹、黃瓜、青椒及多種菇菌鮮貨貯藏。

①氣調冷藏庫。這種冷藏庫是在一般冷庫基礎上改建而成,主要包括四部分結構。

a.高度氣密度的庫房及冷藏系統。其庫房結構比機械冷庫要有更高的氣密性,以杜絕外界空氣對庫內氣體成分的影響。為了防止氣體滲漏,要求對氣調冷藏庫四壁、頂棚、地面及門窗,都要涂噴塑料層或其它涂料,以求嚴密、牢靠。

b.降氧系統。氣調冷藏庫內要求保持一定的低溫、低氧及適宜的CO2濃度、濕度,以降低被冷藏類產品的呼吸作用和酶類活性,實現延長保鮮貯藏期的目的。降氧系統又稱制氮系統。空氣中一般含有N2 78.1%、O2 20.9%、CO2 0.03%~0.04%、Ar(氬)0.9%、其它氣體0.03%。當用煤油或液化氣在空氣中進行燃燒時,空氣中的氧和燃料中的碳和氫化合生成CO2和H2O,而氮氣基本不參加反應。這樣把生成氣中的CO2脫除后,剩下的氣體就是N2為主的氣體。現以煤油燃料為例,煤油的分子式為(C12H28),燃燒時反應式為:2C12H28+37O2+141N224 CO2+26H2O+141N2+O2,最后產生的氣體(N2,84%;CO2,14%~15%;O2,0.3%左右)為常溫的飽和氣,送入氣調庫內,把庫內和物料堆內的氣體置換出來,直到氣調庫內的O2的含量達到要求為止。以上反應式中,N2燃燒時不參與反應,生成的H2O為蒸汽狀態,后在冷卻塔中被冷凝后排出室外。

所以有時往保鮮袋內充N2,也是為了最大限度排除O2的為害,延長保鮮時間。

c.氣體凈化系統。氣調貯藏時要不斷排放、清除貯藏室內過多的CO2、酒精蒸氣及其它廢氣等。這些氣體的及時排除,需凈化系統將其清除。凈化方式有二:采用NaOH、消石灰吸收劑;活性炭吸附。這兩種方法均能使氣調貯藏室內過量的CO2含量及其它廢氣被吸除,保持庫內穩定的CO2含量。

d.其它設備

增濕機。氣調貯藏室內由于冷藏系統的冷卻結霜,會使室內濕度不斷降低,為了使貯藏室維持在一個合適的濕度水平,必須采用增濕機械,通過加濕噴霧,使潮濕的凈化空氣進入室內。

氣體循環系統。由氣泵和進出管道組成,使氣調貯藏室的凈化與氣體循環結合起來。

溫度計、濕度計和自動記錄儀等。

O2、CO2分析及記錄儀器。采用控氧儀和CO2測定儀,可以自動顯示室內O2和CO2的含量,以便隨時對氣調貯藏室內的O2、CO2含量進行監測和調整。

氣調貯藏庫內,由于CO2和O2的變動,均會使其氣壓發生變化,出現庫內外的壓差,為了平衡其壓差,以保證庫內的安全和氣密性,必須安裝壓力調節器。這是一種袋狀結構,一般用聚乙烯制成,大小為氣調貯藏庫體積的1%~2%,安裝于氣調庫外用導管與庫內相連。當室內空氣收縮時,室外的袋狀結構也隨著收縮;當室外氣壓低于室內時,袋狀結構會膨脹。若室內的壓力過大,會使袋狀結構的閥門自動啟開,氣流壓出室外,以防止氣調貯藏庫受到破壞。

②塑料薄膜封閉氣調貯藏技術。氣調貯藏庫既要建冷庫,又要安裝氣調系統,建造成本較高。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內外塑料薄膜封閉氣調貯藏法開展了廣泛研究,取得了大量應用成果,并正在向自動調氣貯藏過渡。塑料薄膜封閉容器可安放在普通機械冷藏庫或通風貯藏庫內;還可以用在船及航空運輸途中,使用方便,成本較低,適合在我國現有條件下使用。

a.垛封法又叫大帳密封法。待藏鮮菇用有孔容器盛裝,如筐、箱(箱壁上打孔)等,并堆碼成垛。垛底先墊襯底塑料薄膜,其上鋪墊木,墊木上擺放筐、箱,使容器底下懸空。在垛堆外用塑料薄膜完全罩住密封。靠裝于筐、箱內的鮮菇自身呼吸作用,使薄膜內空氣O2濃度下降,CO2濃度上升,此期稱降O2期。以后則是使O2、CO2穩定在規定的指標范圍內的平衡期,從而抑制菇類的代謝作用。不同的鮮菇產品,氣調貯藏所要求達到平衡期后的氣體指標不同。目前研究較多的是雙孢蘑菇的氣調貯藏,O2降至2%,CO2升至10%左右,能較好地延長其貯存時間。對其它的鮮菇產品要分別進行試驗,摸索出合適的O2、CO2濃度。

b.袋封法。通常采用厚度為0.25~0.40毫米的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薄膜做成袋子,每袋裝鮮菇1~5千克,扣口或熱封口成小包裝。因為薄膜薄,透氣性好,在入貯后較短時間內即達到低O2、高CO2環境,使鮮菇的呼吸強度降低而延長保鮮期,特別適于鮮菇短期貯運。有報道,小包裝袋封法,由于CO2升至很高,會對鮮菇產生生理性傷害,所以在具體采用時,要因菇類而異,多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具體在對香菇保藏時,袋內壁水汽較多,容易造成菇蓋邊緣和菌褶軟化,發生褐斑,異味較濃,于5℃下能貯藏5~7天。若在袋內放紙板盒,以吸收水汽,進行自發氣調,能延長保鮮期,且能防止變色和失重,控制異味發生和質量下降。

據梁佩瓊研究,將鮮香菇置入含O2量1%~2%,CO2 40%,N2 58%~59%的氣調袋內,于20℃下貯藏,可保鮮8天。

有試驗表明:選用0.03~0.05毫米厚的薄層聚乙烯塑料包裝平菇、鳳尾菇等,于8~10℃下保藏,可保鮮4天。

重慶師范大學食品保鮮研究所采用0.05毫米厚的聚乙烯袋保鮮蘑菇,于18~20℃下,3天內無開傘、無褐變,色澤鮮潤,失重僅小于1%。

劉日新等試驗,以紙塑袋包裝,加上天然去異味劑,于5℃保鮮蘑菇達10~15天,其開傘率不超過3%,基本無褐變、無異味,脆嫩度基本不下降,符合蘑菇鮮銷的商品綜合指標。

王富民等試驗:選用紙塑復合袋作包裝材料,在包裝袋上打孔自發氣調貯藏草菇,于15~20℃下可保鮮3天。

陳士瑜報道:采用0.025毫米厚的低密度聚乙烯保鮮袋,每袋裝500克鮮平菇封口后,24小時內,袋內CO2為4%~5%;若在袋內放紙板盒,吸收冷凝水,于室溫下保鮮菇期為7天;于6℃下貯藏,保鮮期為20天。完全能滿足生產需要。

據秦俊哲等研究認為:用薄膜小袋包裝鮮平菇作鮮銷上市,每袋裝200~500克,能延長貨架期;若用于貯藏或運輸途中,每袋裝5~10千克,均能達到一定的保鮮效果,并認為,貯藏在不同大小薄膜袋內的鮮菇,由于呼吸作用消耗O2而釋放CO2和其它揮發物,從而改變了包裝袋內原有氣體成分比例,造成袋內部O2濃度降低,CO2濃度升高;貯藏袋外部環境中O2濃度卻高,CO2濃度較低,使袋內外O2、CO2會沿著袋壁薄膜時刻在發生著氣體的滲透作用。以上因呼吸、滲透兩個相互關聯的交換作用,經過一段時間,在包裝內部建立一種穩定狀態,即O2、CO2會達到一種平衡濃度。此時鮮菇的呼吸率和薄膜的滲透率相等,結果產生了類似氣調貯藏的氣體環境,從而延長了保鮮時間。

進一步地研究表明:同一薄膜包裝材料中,不同氣體的滲透性相差很大,一般為CO2>O2>N2,CO2大于O2 4~9倍。為了提高薄膜的透性,最有效的辦法是減少薄膜的厚度,通常包裝膜的厚度在0.01~0.03毫米。

③硅窗氣調貯藏技術。硅橡膠為一種有機硅高分子聚合物,由硅氧鍵(—Si—O—)相連成的柔軟易曲的鏈狀結構所構成。這種結構使其具有對CO2、O2、N2之間的選擇性比較大,其三種氣體對硅橡膠的滲透比值為12∶2∶1;而且對混合氣體中各種氣體滲透方向和速度互不影響。硅橡膠的獨特的透氣性大大優于其它高分子薄膜材料。將硅橡膠按比例地鑲嵌在塑料包裝袋壁就成了具有保鮮作用的“硅窗”保鮮袋。盛裝鮮菇后,該塑料袋能依靠“硅窗”自動調節袋內氧氣與二氧化碳的比例。國產FC-8型硅窗保鮮袋透過CO2和O2的比例為6∶1。即開始時,袋內鮮菇呼吸作用消耗O2,放出CO2,使袋內O2濃度降低,CO2濃度增加。由于袋內外氣體濃度差,使袋內高CO2向袋外滲出,袋外空氣中高O2濃度向袋內滲入,最終達到相對平衡。據測定,最終可使袋內CO2濃度為2%~4%,O2為3%~5%,使鮮菇達到安全貯藏的目的。硅橡膠還可以按比例鑲嵌在塑料薄膜大帳,用于較大規模保藏多種鮮菇。

a.側耳保鮮。可將經過整理的鮮菇分裝在編織筐或塑料箱內,堆碼在墊板上,堆垛不能過高,并要留有較大空隙,然后用鑲嵌有硅橡膠窗的塑料帳進行密封,在帳幕上開一小孔,用于平衡內外壓力。也可從小孔內充入N2,以降低帳內O2的濃度。當帳內CO2濃度過高時,可在帳底部留一抽氣口,將CO2抽出凈化;若在帳內襯底上撒一層消石灰[即熟石灰,Ca(OH)2],可用于吸收部分CO2。因為氣調帳對環境氣體成分控制的精確度較低,故只適于短期貯藏,在常溫下的保鮮期約6~7天。如果氣調帳上連接控O2、CO2控制儀、N2瓶及CO2脫除裝置,也能按要求指標進行自動調節,提高保鮮效果。

b.雙孢蘑菇保鮮。硅橡膠膜做成氣體交換窗,鑲嵌在塑料袋的側壁上。將采收的雙孢蘑菇去雜,整理后裝進嵌有硅窗的大塑料袋中,每袋50千克鮮菇,需有效硅窗面積150~200平方厘米,扎緊袋口,于10℃左右冷涼,通風環境保藏。

c.香菇保鮮。用0.15~0.18毫米厚的聚乙烯塑料袋做成方底密封袋,在袋壁上裝一塊硅膠膜作氣體交換窗,利用鮮香菇的呼吸作用,自動調低氧含量,在4~10℃溫度下有很好的保鮮作用。

(8)化學保鮮法

采用對人畜安全、無毒及對環境無污染的化學物質,用于浸泡或噴灑在菇菌表面,以達到延長菌類新鮮的目的。具有這類作用的化學物質有:氯化鈉、焦亞硫酸鈉、稀鹽酸、高濃度的二氧化碳、保鮮劑、抗壞血酸及比久等。

①氯化鈉(即食鹽)處理。將鮮菇浸入0.6% NaCl溶液中約10分鐘后,瀝干裝入塑料袋中并封口,于10~25℃條件下,經4~6小時,鮮菇變為亮白色,能保鮮貯藏3~5天。

②焦亞硫酸鈉 0.01克,氨基嘌呤0.01克,冷開水100毫升,把冷開水分成50毫升兩份,分別溶解焦亞硫酸鈉和氨基嘌呤,充分溶解后將兩液合并即成蘑菇保鮮劑。將保鮮劑稀釋成100千克保鮮液,把經整理、去雜的蘑菇鮮品浸泡在上述保鮮液中10~15分鐘,撈出瀝干,用聚乙烯袋分裝,于10~15℃冷庫貯藏,可保鮮15~20天。該保鮮劑也可噴灑到蘑菇表面,再裝袋入庫冷藏。

③稀鹽酸溶液浸泡保鮮。將鮮草菇整理后,清水漂洗晾干,裝入缸和桶內,加入0.05%稀鹽酸溶液,將鮮草菇要完全浸沒于溶液之中,在缸口、桶口加蓋或覆蓋干凈薄膜。酸液能抑制草菇的酶活性、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此方法保鮮時間僅為6~8小時,加工前棄去酸性液,用清水漂洗即可。

④高濃度二氧化碳氣體處理保鮮。將各種菌類鮮品用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氣體處理24小時,再用保鮮袋分裝,其鮮品貨架期可達3天。

⑤米湯膜保鮮。用做飯時的稀米湯,加入1%純堿或5%小蘇打,溶解攪拌均勻,冷卻至室溫。將采下的鮮蘑菇浸入米湯堿液中,5分鐘后撈出,置于陰涼、干燥處,此時的蘑菇表層形成一層米湯薄膜,以隔絕空氣,可保鮮72小時。

⑥噴抗壞血酸液(即維生素C)。金針菇、香菇、草菇等的采收高峰期,為了防止鮮菇褐變,可往鮮菇上噴灑0.1%的抗壞血酸液(維生素C),晾干后裝入非鐵質容器,于-5~0℃低溫下冷藏,可保鮮24~30小時,其鮮度、色澤基本不變。

⑦氯化鈉(即食鹽)、氯化鈣溶液保鮮。用0.2%食鹽溶液加0.1%氯化鈣(化工商店有售)制成混合浸泡液,將剛采收的各種菌類子實體浸泡于上述混合液中,最好用一竹篾蓋上加一重物,使菌類浸入液面以下30分鐘,在16~18℃氣溫下可保鮮4天;5~6℃下保鮮10天。

⑧清水浸泡保鮮。將采收的金針菇直接浸泡在水中(水質要求符合飲用標準),由于水使金針菇隔絕了空氣,同時降低了溫度,可使鮮菇保存1~2天。

⑨鹽水浸泡保鮮。配制0.1%~1%鹽溶液,將鮮菇在鹽溶液浸泡15~20分鐘,取出瀝干,裝塑料袋密封,于15℃下可保鮮3~5天。此方法可保鮮平菇、草菇、金針菇、香菇、黑木耳等菌類。

⑩保鮮液浸泡保鮮。將0.02%~0.05%的抗壞血酸和0.01%~0.02%的檸檬酸配成保鮮液,把要保鮮的鮮菇浸泡在保鮮液中10~20分鐘,撈出瀝干水分,入塑料袋包裝密封,于23℃條件下貯運12~15小時,菇體色澤乳白,整菇率高,制罐商品率高。

比久(B9)保鮮。比久其化學名稱是N-二甲氨基琥珀酰胺,是一種植物生長延緩劑。以0.001%~0.1%的水溶液浸泡鮮菇10分鐘后,取出瀝干裝袋,于5~22℃下貯藏,可保鮮8天。適于蘑菇、香菇、平菇和金針菇等菌類保鮮。

激動素保鮮。用0.01%的6-氨基嘌呤溶液浸泡鮮菇10~15分鐘后,取出瀝干后裝袋貯存。

麥飯石保鮮。將新鮮草菇裝入塑料盒中,以麥飯石水浸沒菇體,置于-20℃低溫下保存,其保鮮期達70天,氨基酸含量與鮮菇差別不大,且色澤、口感較好。

紅蘋果3號保鮮劑。采收整理的雞腿菇鮮品用0.02%~0.05%的焦亞硫酸鈉液浸泡10分鐘,漂洗、晾干后再噴灑紅蘋果3號(陜西楊凌綠寧生物技術研究所產品)保鮮劑300倍液,晾干后裝入保鮮袋密封,于20℃下保藏8~10天,鮮菇形態色澤基本正常。

草菇的實用保鮮。將鹽酸配成5%原液,使用時加水稀釋100倍,即成0.05%稀鹽酸溶液。將驗收合格的鮮草菇經清水漂洗后晾干,裝于桶內,加入0.05%稀鹽酸溶液。溶液與草菇的比例為1.2∶1,然后加蓋,減少與空氣的接觸。使用前倒出酸液,清水漂洗。為了彌補浸泡草菇風味稍淡,制罐配湯時,在湯汁中加0.15%味精。這種保鮮方法簡便,并可降低生產投資。

(9)輻射保鮮

輻射源為γ射線、60Co、137Cs等,其中以前兩類輻射源用于生產較多,其輻射劑量及相應保鮮溫度研究已在多種菌類保鮮上應用。

①以γ射線照射裝于多孔聚乙烯袋內的新鮮雙孢蘑菇,照射劑量為250~400戈,于(15±1)℃貯藏2周后,其開傘程度、菌柄、子實體鮮度都接近商品菇的要求。

②以60Co-γ射線照射新鮮平菇,輻射劑量為50~100戈瑞,貯藏在0℃條件下,能較好保持鮮菇的顏色、氣味與質地等商品性狀。

③以60Co-γ射線處理紙塑袋裝鮮草菇,照射劑量為80~120戈瑞,于14~16℃下保鮮2~3天,新鮮度良好。

④以60Co-γ射線,50~200戈瑞劑量,輻射松茸,于20℃下可保鮮10天,延長了貨架期。

輻射保鮮是菇菌貯藏技術的新進展。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專家會議確認,輻射總劑量在1000戈瑞時,照射任何食品均無毒害作用,可以做商品出售。我國衛生部規定,自1998年6月1日起,凡輻照食品一定要求貼有關輻照食品標識才能進入國內市場。

(10)負離子保鮮

將采收的新鮮菇類經整理后,裝入0.6毫米厚度的聚乙烯塑料袋或膜帳內,每天用負離子處理1~2次,每次20~30分鐘,負離子濃度1×105個/厘米3,于15~18℃下保藏,能較好延長鮮菇的貨架期。這種方式保鮮的原理為負離子發生時,同時有臭氧(O3)產生,臭氧放出臭氧離子具有很強的氧化力,能殺死菇類表面和環境中的微生物,并能抑制機體的代謝活動,起到延緩衰老和枯萎過程發生。

負離子保鮮,成本低,操作方便。當負離子與環境中的正離子結合,不會殘留和累積有害物質。臭氧遇到有機體便能自行分散。因此負離子保鮮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負離子可用負離子發生器制取。

(11)微波保鮮

岳陽市崢嶸食用菌廠采用微波處理鮮平菇、鮮香菇等,并用符合食品衛生的塑料袋包裝,于14~29℃條件下,保鮮期可達90天,能保持原形、原色及原有風味。經保鮮處理過的鮮菇,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微波是一種頻率在300~300×103兆赫的電磁波。目前,國外多將微波技術運用于食品保鮮。微波保鮮食用菌多在微波爐中進行,把新鮮菌類置于其中,經瞬時加溫干燥,微波能從四面八方穿透菌類,深度可達3~4厘米。使其內外同時加熱,嚴格控制加溫時間,使菌類中的微生物、蟲害等被徹底殺滅。保證菌類在一定期間內保持新鮮,從而延長貨架期。

3.加工產品的貯藏及運輸

(1)出口鮮菇的低溫貯藏 目前我國出口的鮮品菇主要是香菇和松茸等少數品種。鮮香菇經采收、分級后分成未包裝的統貨、包裝菇兩大類,一律實施低溫貯藏。對未包裝的統貨貯藏,冷庫溫度控制在0~2℃,包裝菇貯藏溫度控制在0~5℃。日本客商在我國云南、四川等地組織松茸鮮菇出口時,多采用氣調保鮮袋配上打孔小紙箱作外包裝,以膠紙封口。

(2)菌類加工產品除了鮮菇外,就是加工成干菇制品、罐藏品和調味品等 鹽漬菇是精加工的半成品,一般為制罐廠貯藏原料,使用前多經清水漂洗后被食用或加工。干制品、罐藏品和調味品等產品的貯藏比起鮮品要簡單、容易些。一般是將干制品及時分裝不同規格的包裝袋中,封口避光保存,經常檢查,以免蟲害發生和回潮霉變。罐藏品和調味品等一般均有較為完整的包裝,只需貯于較為冷涼、通風處即可。菌類產品與一般食品類似,有嚴格的保質期,不宜久貯,一經生產出來應立即投放市場銷售。

(3)菇菌加工產品的運輸 在產品產地和市場之間,選擇最經濟、最便捷的運輸工具,使產品盡早投放市場。我國福建省屏南縣1990年5~10月,已批量向香港出口鮮香菇,用冷藏車運輸到香港交貨;1988年秋,我國臺灣省用保鮮冰櫥船向日本出口鮮香菇。還有不少內陸省選擇空運向廣州、深圳運送新鮮金針菇。對蘑菇、香菇、草菇等產品無論是干制品、鹽漬品、罐制品及鮮品,都具有怕潮、怕熱、怕曬及怕雨淋等特點,為了減少商品在流通環節中安全運輸,減少途中損耗,要注意以下事項。

①食用菌商品裝卸時,要排列整齊,逐件扣緊,防止互相碰撞,以免引起機械損傷。

②裝載堆碼不宜過高,以免壓壞下面的包裝,嚴禁在貨物上坐人或堆放重物。

③裝車、卸車要輕拿輕放,嚴禁損壞包裝和商品。

④運輸途中,商品不能遭日曬、雨淋,也不能發熱,更不能受潮。

⑤食用菌干制品嚴禁與農藥、化肥或其它有異味的商品混堆、混裝,避免串味。

⑥菌類鮮品組織柔嫩,含水量高,呼吸作用旺盛,后熟作用強,運輸途中貯藏溫度過高,產品極易發生敗壞。因此運輸菌類鮮品,要盡可能選用空調車作運載工具。汽車運輸,能更好保持產品的自然風貌,而且能直接運至銷售市場,運輸費用也相對較低,運輸更便捷快速。在邊遠地區運輸鮮菇時,為了防止菇體變色,可將采收后的鮮菇進行化學藥劑護色處理。但貯運鮮菇的容器宜用塑料桶內放一個塑料袋,也可以使用木桶裝運,嚴禁使用鐵桶或鐵質工具接觸菌體,以免使褐變加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仁县| 东台市| 兴业县| 尤溪县| 周至县| 兴化市| 周口市| 丰都县| 临漳县| 兴隆县| 榆社县| 渭南市| 昌江| 巩留县| 比如县| 西昌市| 洪湖市| 团风县| 金塔县| 江永县| 夏邑县| 河北区| 宁陕县| 博乐市| 苍山县| 贵溪市| 绍兴市| 梁河县| 股票| 汶川县| 准格尔旗| 离岛区| 鹰潭市| 邢台市| 法库县| 凯里市| 康马县| 德安县| 察雅县| 德江县| 汉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