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紡織工藝流程
紡織工藝流程的選擇應考慮以下原則。
先進性原則。加工工藝流程必須先進合理,成熟可靠。所用加工設備必須采用國家推薦或鑒定的設備,以保障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及提高勞動生產率。
低成本原則。在選擇工藝流程時要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盡量縮短加工工藝流程。
適應性原則。制訂的工藝流程要有一定的適應性,要能夠適應不同產品的加工要求。
一、紡紗工藝流程
本書主要介紹棉紡系統的工藝路線,對于其他系統不作介紹。
棉紡廠主要加工棉、棉型化纖、中長化纖的純紡及其混紡紗線,其他天然纖維如毛、麻、絹、羊絨、兔毛等的短纖維也可在棉紡廠進行混紡產品開發。
(一)環錠紡紗工藝流程
1.純棉普梳工藝流程 對紗線質量沒有特殊要求時,可采用普梳紡紗工藝流程:開清棉→梳棉→頭道并條→二道并條→粗紗→細紗。
2.純棉精梳工藝流程 質量要求較高的紡織品可采用精梳紡紗工藝流程,如高檔汗衫、細特府綢、高速縫紉線、刺繡線、電工黃蠟布、輪胎簾子布等。
精梳可達到如下效果。
(1)排除生條中短絨42%~48%。
(2)排除生條中雜質50%~60%。
(3)排除生條中棉結10%~20%。
(4)纖維平行伸直度可由50%提高到85%~95%。
經過精梳后可獲得光澤好、條干勻、結雜少、強力高的精梳紗。與普梳棉紗比較,精梳紗的強力比環錠紗高10%~15%,棉結雜質少50%~60%,條干均勻度顯著提高。
精梳紗國家考核標準見表1-1。
表1-1 精梳紗國家考核標準
精梳工藝流程:開清棉→梳棉→精梳準備→精梳→頭道并條→二道并條→粗紗→細紗。
3.純化纖紡紗的工藝流程 純化纖紡紗可選用化纖工藝流程。與純棉紡紗的區別主要是開清棉流程,可用兩個棉箱,兩三個開清點、多梳少打以及棉卷防粘措施。
純化纖紡紗工藝流程:開清棉→梳棉→頭道并條→二道并條→粗紗→細紗
4.混紡工藝流程
(1)棉與化纖混紡。
①滌綸與棉混紡。
a.普梳。
b.精梳。
②維綸與棉混紡。
(2)化纖與化纖混紡。
①纖維包混和。
開清棉→梳棉→頭道并條→二道并條→粗紗→細紗
②纖維條混和。
如滌綸和粘膠纖維混紡的具體流程如下:
(二)轉杯紡工藝流程的選擇
轉杯紡對棉纖維的長度和等級方面可以較環錠紡要求低一些。因為環錠紡紗機的牽伸部分對短纖維的控制較困難,而對轉杯紡紗機來說,其沒有羅拉牽伸裝置。纖維經分梳輥分梳后重新排列,由高速氣流牽伸,經過輸棉管道將纖維輸送到紡紗杯的凝聚槽中,由于纖維在紡杯凝聚槽中凝聚時產生了很大的并合作用,所以紗的條干均勻度較好。雖然轉杯紡紗機本身有除雜裝置,但對棉條中的含雜率要比環錠紡要求嚴。因為喂入棉條的含雜率及塵雜顆粒的大小,對紡紗過程的影響極大,棉條中的塵雜會在紡杯凝聚槽內集聚,這是產生紗疵、斷頭及強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據有關資料報道,在紡杯凝聚槽中的堆積物中45%~74%是微塵粒。因此,在前紡工藝中,必須切實地做到喂入轉杯紡紗機的棉條開松度要好,除雜效率要高,纖維伸直度要好,棉條條干均勻度要好,混棉要均勻一致。
對于轉杯紡的具體工藝設計,本書不做介紹。
二、織造工藝流程
棉型織物生產主要分為白坯織物生產和色織物生產兩大類。
1.白坯織物 根據經緯紗線的形式和原料,白坯織物織造的工藝流程通常有以下幾種。
(1)單色純棉織物。
(2)單色滌棉混紡織物。
(3)股線織物。
2.色織物 色織物生產工藝流程的選擇應考慮到品種的批量、色紗的染色方法和染色質量、織造效率等因素,常見的色織工藝流程有以下幾種。
(1)分批整經上漿工藝流程。
(2)股線、花式線等免漿工藝流程。
(3)分條整經、漿紗聯合。
(4)小量生產、大板單(10~30m)特殊生產工藝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