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現實中的反思

(一)問題聚集

1.對論題的解釋說明

“21世紀大學教育與學生創新素養發展新思維”一題旨在使用訪談、參與式觀察、問卷調查、話語內容分析等社會學方法考察在校大學生大學生活的不同方面,通過對與學生創新素養發展相關方面的分析考量,發現當前國內大學教育對學生創新發展影響的結果。發現大學教育對學生創新發展影響的結果是本書所聚焦的問題;用社會學方法對大學教育中影響創新素養發展因素進行現實考察是手段,分析大學教育與人的創新發展的關系、分析創新素養的構成要素及特征、分析大學育人活動中的不同方面是研究的基礎。

2.問題之“問題”

人的創新能力發展有其必需的條件、實現的路徑、方法,同時也面臨諸多的不利和制約因素。對于大學生創新素養的發展,首先規避不了的是他們整日學習、生活、身處其中的大學環境以及大學教育對他們的直接影響。就大學自身來說,長久以來所恪守的目標之一就是為社會培養和造就人才,直至20世紀初,國內學界才對這一目標做出了修正,即教育要幫助人實現其內在自然的全面發展。對所有人來說,這一內在自然包括智力、生理機能、個性心理及創新性,尤其是創新性是更為復雜的人的內在特性之一,是包括智力因素、生理因素、個性心理因素在內的相關因素發展狀態的綜合投射。在知識經濟社會,對人的創新能力發展狀態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在生活實踐、生產實踐過程中達到活動的創新與高效。人的實際發展狀態與這一要求之間的差距使我們不得不對這一問題加以重視。大學生作為高素質群體的代表,掌握有精深的專業知識、使用和開發新產品的技術和各種實踐的方法等等,但距離達到活動的創新與高效的要求卻相差甚遠。人們不禁要問,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的育人活動與學生的創新素養發展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在大學教育過程中,大學生的創新素養發展的狀態如何?在大學生創新素養發展過程中,大學育人過程中的哪些方面或哪些因素是影響大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關鍵?這一系列問題歸根結底反映了一個主題,即大學教育以怎樣的方式影響著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這一主題歸根結底回答一個問題,即當前大學教育與學生創新素養發展結果之間的現實關系。此亦即本書歸根結底要解決的問題。

概言之,本書在于通過實地研究和調查研究的方式,論證當前我國大學教育在大學生創新素養發展中的實際影響作用。這里所指的大學教育不是抽象化的符號或對某種教育形式的指稱,而是被身處其中的學生所真實感受到的、完成其目的性實踐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由一系列的人員、組織、學科、活動、技術、規則等來保障。大學生的創新素養不是一個孤立的單項構成體,而是反映于人的意識、思維、個性特征、知識結構、行為中的綜合能力。為了解大學教育對大學生創新素養發展影響的真實情況,在研究中,以大學生活為研究的切入點,以組織、學科、話語為考察的維度,并通過訪談、話語內容分析、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大學教育過程進行考察與分析。通過考察,揭示大學教育活動與反映創新素養的知識結構、認知風格、思維力、創新意識、人格等之間的關系。筆者將結合實地觀察、訪談、網絡論壇話語信息和問卷結果對上述變量與學生創新素養發展關系做客觀的描述分析,了解在當前大學育人過程中,大學生創新素養發展中的影響因素及大學教育對學生創新素養發展影響的結果,引發人們對隱藏于大學育人過程中的不足與問題的深層思考,并做出應對。

(二)研究內容

圍繞“大學教育中學生創新素養發展”這一主題,以大學教育與人的創新素養發展的關系及創新素養的構成要素為研究的邏輯起點,筆者試圖從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展開論證。

1.探討創新及其理論譜系;

2.歸納構成人的創新素養的各因素及其特征表現;

3.分析大學教育與人的創新素養發展關系;

4.從大學發展歷史脈絡中形成的學科傳統、育人傳統與文化傳統中找尋與人的創新素養發展相關的分析要點;

5.在組織、學科規訓和話語的理論框架下解讀大學教育;

6.對大學生活進行社會學的考察,參閱歷史、借鑒不同學科回應當下大學教育中人的創新素養發展中的問題。

以上研究內容依次排列將組成本研究的結構框架,所依循的邏輯線索是:在大學教育與人的創新性發展關系框架下,以創新素養的構成要素為參照,考察處于現實大學教育中的大學生的創新素養發展狀況,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問題的回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防城港市| 巴东县| 张北县| 乌海市| 永吉县| 如皋市| 光泽县| 会宁县| 浦东新区| 灵山县| 介休市| 绥滨县| 莆田市| 武冈市| 潞西市| 堆龙德庆县| 永丰县| 会泽县| 扎囊县| 揭阳市| 宣化县| 清新县| 东山县| 花莲市| 横山县| 墨玉县| 周至县| 浦城县| 长海县| 称多县| 大新县| 邯郸市| 北流市| 呼图壁县| 郓城县| 南京市| 分宜县| 汉阴县| 穆棱市| 鄯善县| 平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