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紀大學教育與學生創新素養發展新思維
- 吳淑芳
- 1712字
- 2019-09-09 16:50:33
三、核心概念
本書著重探討的是在大學教育情境中,更確切地說,在大學育人活動規約下,人的創新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自由的發展。為了不侵犯“大學教育”的功能與意義的外延,故而以大學育人活動影響范圍作為討論的基點,更符合筆者本意。作為大學教育一方面是以層級關系與其他層次的教育相區別,并彼此共同構成國民教育體系,但從大學的社會功能來看,大學教育不僅僅對人進行有效的、正向的指導和影響,而且在物質形態、精神形態和制度形態方面等更廣闊的領域為社會提供幫助和動力。
下面將分別對“大學教育”和“創新素養”的概念進行厘定,在本書第二部分將對創新素養及與創新素養有關的概念做更詳細的解釋與區分。
(一)大學教育
在界定“大學教育”之前,首先來說明“高等教育”概念的歷史形成和演化過程。在中世紀,“大學教育”與“高等教育”同指,即指學者在大學這一專門機構中傳授高深學問。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尤其到19世紀后半期,受產業革命的深刻影響,高等教育的概念有了新的變化,高等教育的概念區別于中世紀的“大學教育”,根據高等教育層次的多樣化和形式的日益復雜化,國際上對“高等教育”進行了新的規定。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對“高等教育”的定義是:“高等教育是指大學、文學院、理工學院和師范學院等機構所提供的各種類型的教育,其基本入學條件為完成中等教育,一般入學年齡18歲,學完課程后授予學位,文憑或證書,作為完成高等學業的證明?!?/p>
《蘇聯百科詞典》中對“高等教育”的解釋是:“高等教育是繼中學教育后在高等學校里所獲得的專門教育,是國民經濟、科學和文化各部門中具有高等技能的專家所必備的教育?!?/p>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關于“高等教育”的概念是:“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礎之上的各種專業教育。程度上一般分為專修科、本科和研究生班。教學組織和形式有全日制和業余、面授和非面授、學校形式的和非學校形式的等?!?/p>
在本書中,“大學教育”的概念界定建立在對高等教育概念認識的基礎上。高等教育是一個結構非常復雜的系統,它既包括宏觀結構系統和微觀結構系統,有縱向結構系統也有橫向結構系統,有靜態結構系統和動態結構系統。高等教育宏觀結構有層次結構、科類結構、型式結構以及分布結構。我國高等教育的層次結構包括??平逃⒈究平逃脱芯可逃?;科類結構包括理科、工科、文科、農科、林科、醫藥、財經、政法、師范、體育、外語、藝術、管理、軍事;型式結構包括大學、學院、??茖W校,也有研究型大學、教學科研型大學、教學型大學。
本書中的“大學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次級概念,包含在高等教育系統中,即在型式結構上指大學和綜合學院,專門學院、??茖W校不在本研究所指的“大學教育”之列;在層次上指本科教育,專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列入本書研究的范圍。
“大學教育”不僅包括大學中的育人活動,也包括專門的科研活動和專門的學校管理活動。但在本書中重點討論的是大學中的育人活動,并不同時探討專門的科研和專門的學校管理這兩方面的活動內容。如果說“大學”是有形的實體組織,“大學教育”則是無形的,它是寓于大學組織中的一種育人活動或過程,這一活動過程以育人為主要目的。大學中的育人活動也有許多方面的外在表現。大學教育過程圍繞人的能力養成而進行,大學中與人才培養有關的育人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環境。這些要素在大學教育過程中以不同的形式和作用表現出來,比如更具體地表現為教學、學科設置、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方法、教學評價、教學實踐等。但這些方面共同服務于一個目的,就是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創新素養
“創新”概念由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于1912年首次提出,從那時起,對人的創造力的研究即轉化為對人的創新能力或創新力的研究。創新能力是創新素養構成中的一個方面。
創新素養指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創新技巧或創新能力。創新素養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組合而成,是各素養有機結合的綜合反映。創新意識、創新人格等創新心理品質與創新知識結構、創新能力要素共同組成了創新素養這一有機整體。其中,創新心理品質,特別是其中的創新精神意志和求異個性品質是創新素養的特質內涵,創新知識結構是創新素養的內在基礎,創新能力是創新素養的外在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