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七章 中古以后研究羅馬法的五大學派

西史稱中古者,起人種轉徙,訖新大陸發現。以羅馬歷史證之,即起西羅馬帝國滅亡,訖東羅馬帝國滅亡之時也。中古以后,優帝法典,與羅馬帝國滅亡,同時失外形上之效力,而實際上之勢力,猶存于歐洲各國也。故中古以后,研究羅馬法者,為意大利、法蘭西、德意志等國。其最著者,有五大學派。

一、注釋法學派

意大利在中古時代,文藝復興,12世紀之初,有伊耶留(Irnerius)者,設法律學校于波倫亞大學,開羅馬法之講筵,一時學術昌明,人才輩出,其中法律學者之研究,一以優帝法典正文為主要,重要條項,悉皆暗誦,為今日學者所不及!門弟子最博名譽者,馬耳體魯士(Martinus),雅可布士(Jacobus),胡溝里魯士(Hugorinus)、薄爾嘎柔士(Bulgarus),當時稱為四博士云。此等學者,研究羅馬法,專心注釋,故世人稱此輩學者,曰注釋家(Glossatores)云。耶林譬羅馬法盛衰之跡,如一大木然,即其初也,羅馬人以忍耐力培養之,經年累月,枝葉茂盛,果實繽紛,即優帝法典發達極點之時。其后一旦枯槁,果實墮落,枝葉腐蝕,至12世紀之頃,墮落地上果實,發生萌芽,受注釋家之培養,其枝業復舒,遂至掩映天下云。

二、后注釋法學派

繼注釋家而起者,為后期注釋家(Post glossatores)。自13世紀,跨15世紀,其間最著名之學者為都昂梯士(Durantis)、阿多弗越都士(Odofredus)、西魯士(Ginus)、巴耳妥路士(Bartolus)、巴爾都士(Baldus)。其學說流行后世最多者,尤推巴耳妥路士云,此等學者,解釋法典,并非優帝正文,乃專就注釋家所成之書籍而研究之,其著錄諸書,失于冗長,不為后世學者所推重。然通達實務,為其特長,故中古時代,歐洲諸國,采用羅馬法,基于此派之說為多。

三、沿革法學派

繼后期注釋家而起者,法國之學派也,自1500年至1650年為最盛代時。始自法朗西士一世(Fran?ois I,1494—1547)聘意大利碩學亞夏吐士(Alciatus,1492—1550)為布耳茹(Bourges)大學教師,講授羅馬法。于是法國研究羅馬法者日多。1515年,聘辜雅邱士(Cujacius,法名趣雅Cujas, 1522—1590)、多聶路士Donellus(法名多諾Doneau, 1527—1591)為布耳茹大學教師,并駕齊驅,名譽卓著,辜氏議論,主沿革的研究,為沿革法理學派之鼻祖,著述極多,全集浩瀚淵博,德國普通法引用者不少。多氏研究法,專究原理原則為主眼,聲望不亞于辜氏,其著述至今,極供研究羅馬法者之便利,宜德國學者別克耳(Bekker)贊美不置也。1572年,圣·巴托諾謬(St.Bartholomew)之虐殺也,多聶路士,恐害及于身,逃于荷蘭奈典(Lyden一作Leiden),尚孜孜講羅馬法不已。當時哥妥弗越都士(Gottofredus)避難瑞士之日內瓦(Geneva),開羅馬法之講筵,自是厥后,法國法學之研究,日益衰微矣!

四、理性法學派

繼法國而起者,為荷蘭學派,17世紀之初,國際法大家格老修斯(Grotius)者,更創一派曰“理性法學派”,此派傳入德國,為多數學者所傾心,如菩火塔(Puchta)、妥馬修士(Thomasius)其最著者也。其大旨以為法律現象,雖因時地而殊,然適合于人性之原理,萬古不易,欲視人定法之良否,當視其適合人性與否為標準,適于人性者為良法,不適于人性者,即惡法也。例如身體自由、信仰自由、所有權自由,皆自然法之原理也。奴隸制度,反自由之原理;時效制度,反所有權之原理,故皆不得為良法。

夷考此派源流,發于希臘斯多噶哲學之從性論。而羅馬法又與斯多噶哲學,有密切關系,其研究羅馬法,宜其別有心得云。

“斯多噶學派”,倡于希臘翟祿(Zeno),以市樓為講學處,雅典人呼回廊為斯妥亞(Stoa),翟祿學派,以是得名。其學以格致為本原,以任俠為風氣,羅馬著名學者,皆出此派。

翟祿生克越特(Crete)主張無政府的自由社會,為無政府主義(Anarchism)之泰斗。原字來自希臘“An”和“archie”,有反對強權的意思,與柏拉圖的“國家烏托邦”,正相反對。其大旨反對國家的全權及其干涉與限制,且宣布個人的道德律之威權,以為人類如果不為外物所蔽,順其自然本能,必能破除畛域之見,組織一個世界,不用法院和警察,亦不用廟堂和公眾的祭祀,且不用貨幣,得自由取攜以代交換。

近來世人,只知法國人布魯東、俄國巴枯寧及逝世不久之克魯泡特金,講無政府主義,以致一般青年,喜盲從以合時髦,殊不知在古代希臘,已有翟祿講過,中國古代亦然,如黃老之道,及列子內篇說:“華胥氏之國,其人民無君長,無法律,自然而已。”即是無政府主義,何新之有?參照總理《五權憲法》講演。且簡單說:能夜不閉戶,方可講無政府主義,試問今日能行否耶?

五、歷史法學派

荷蘭研究羅馬法衰后,繼起而執牛耳者,德國也。自15世紀之后半葉至16世紀之前半葉,輸入羅馬法之有名學者,厥惟哈諾安德(Haloander),而帶固有之特色者,實自17世紀始。有名學者,厥惟昆林格(Conring)及卡普磋甫(Carpzov),其研究羅馬法,注意于德國固有法,而無沉溺羅馬法之弊。1643年,昆林格倡編纂法典論,卒也1794年,先行于普魯士,1897年,實行于德國全國,昆氏之力不小!不但此也,17世紀之末,自然法學派起,泰斗為妥馬修士,以羅馬法為法理的研究,一洗從來醉心羅馬法之弊,普王弗勒特里喜二世(Friedrich II)編纂普國法典(Landrecht),不僅昆氏先覺之力,此派影響,亦有足多云。

至18世紀,沿革法理學派起,泰斗為薩維尼(Savigny),各國學者,靡然從風。然至近今,薩維尼勢力,漸漸衰落,耶林,溫第賒底(Windscheid)之學說,為世推重。而德仁布喜(Dernburg)、別克耳(Bekker)、越格斯別耳(Regelsberger)等,尤為后起之杰云。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牙克石市| 修文县| 海丰县| 宝山区| 南丹县| 邓州市| 安平县| 松滋市| 岳西县| 安西县| 宁陵县| 吉木萨尔县| 驻马店市| 三江| 通辽市| 大余县| 西充县| 宁城县| 南京市| 张家港市| 仪陇县| 灌阳县| 娄烦县| 扬州市| 陈巴尔虎旗| 府谷县| 大名县| 凤庆县| 武山县| 镇宁| 玉田县| 遵义市| 七台河市| 涟源市| 吉首市| 宣武区| 南丹县| 东海县| 应用必备| 岑巩县| 双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