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值共創研究的理論探討:基于服務業的實證研究
- 馬雙 王永貴
- 1150字
- 2019-09-27 13:46:17
1.2.2 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已有研究認為,顧客參與受到內外各種動機的影響,他們在共創中的參與大部分還是基于交易水平進行的探討;同時他們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顧客參與可能導致更多的權力轉移,他們對價值共創并非總是有利的(Chan et al.,2010; Yim et al.,2012);另外,外界各種因素以及企業間的關系會影響顧客參與共創的效果,然而從供應商的層面來說,如何有效地引導并管理顧客參與還比較缺乏;最后,在和供應商的協作中,顧客參與更希望得到定制化的產品。對供應商來說,他們讓組織邊界外的顧客參與進來,可能導致更多的成本(Bstieler and Hemmert,2010)。然而,如果能將與顧客共同生產的項目擴散出去,則可以提高效率,同時提高市場的反應性并降低后期的開發成本。對于已有顧客參與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具體如下:
(1)已有研究比較關注顧客實踐如何影響共創過程,但是出現了較為不一致的研究結果。例如有的研究指出,當顧客實際參與到共創合作中時,更有助于對隱性知識和黏性知識的轉化。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不僅僅為雙方企業提供自身需求相關的知識,而且也作為共同生產者參與到供應商企業的創新中(Fang, 2008)。但是也有研究指出,顧客并非企業內部員工,他們的參與可能不利于供應商企業在整個合作中的協調(Sobrero and Roberts,2001)。另外,他們的參與會導致權力轉移至顧客,使得顧客有更大的話語權,這將為共創過程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Chan et al., 2010)。還有一些研究指出,顧客知識有限,不能有效掌握最新科技的發展趨勢,由此不利于新產品或新服務的開發(Alam, 2006; Simonson, 1993)。
(2)已有研究指出,內外部因素會影響顧客參與的過程,且這些因素大部分都難以操控。例如,相關因素包括環境因素(如環境的模糊性和動蕩性)、關系因素(如顧客的網絡關系度)(Fang,2008)、項目的因素(如項目流程的復雜性和流程的依賴性)以及參與的規范性(Fang,2008; Fang et a.l,2008)。如果不能操控,則難以為企業提供有效的指導建議。由此,供應商如何從可操作性的角度來管理顧客參與就顯得較為迫切和重要。
(3)已有研究更多地關注短期績效以及供應商方的績效,然而卻忽略了顧客方最為追求的價值。例如,前人較為關注新產品上市的速度、新產品的創新性、新產品的市場績效、顧客滿意等,這些為供應商方的短期價值(Athaide and Zhang, 2011; Koufteros et al.,2005; Ramani and Kumar,2008; Shu et al.,2005)。新產品的開發是高風險的活動,失敗率高達50%以上(Füller et al.,2009),與企業邊界外的顧客共同生產有更多的不確定性,由此僅僅關注短期企業績效遠遠不夠。當顧客參與到新產品的開發中時,已經不僅僅只處于交易層面,雙方應該更多地從長期關系和共同發展層面入手,促進長期利益。例如,寶潔(Procter and Gamble)、豐田(Toyota)和Zara等公司通過與全球供應鏈伙伴尤其是同顧客進行長期合作,獲取了市場知識,保持了長期的競爭優勢(Whitten et al.,2012)。又如,洲際大酒店開設的俱樂部活動是為了更好地了解顧客,為顧客創造一個互動和溝通的平臺以保持和他們的長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