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基礎、障礙與關鍵
- 劉耀彬 戴璐編著
- 1590字
- 2019-07-17 11:48:40
第三節 研究目標和主要內容
一 研究目標
首先,對江西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現狀有全面的了解,從省內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昌九一體和贛南蘇區振興建設幾個方面來把握江西省融入長江經濟帶所具備的基礎。
其次,在江西省新型城鎮化現有的融入基礎之上,對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融入長江經濟帶所面臨的障礙,主要從江西省經濟社會體量、空間、城市體系和沿江開放開發四個角度來進行分析。
再次,對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原則和方式進行探索,提出江西省融入長江經濟帶所必須遵守的原則,并在原則制定的基礎之上指出江西省融入的短期和長期思路。
最后,江西省新型城鎮化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關鍵途徑研究,從借鑒大城市群的融入經驗和非密集城鎮帶的就近城鎮化兩個視角,分別指出融入的關鍵所在。
二 主要內容
本書共分七章,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第一章為引言。本章重點闡明本書的研究背景和意義,闡述本書的研究目標與內容,研究的思路與方法,以及研究的特色和創新點。
第二章為新型城鎮化的內涵與經驗。闡述新型城鎮化內涵,總結國外和我國的城鎮化發展經驗,指出我國發展新型城鎮化可能面臨的問題。
第三章為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基礎。本章是對江西省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基礎進行描述分析。第一,對長江經濟帶的整體發展狀況有一個概括,并研究影響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若干因素。其次對江西省的城鎮化發展歷程做出闡述。第二,對江西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主要載體進行研究,具體是以江西省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為新型城鎮化的特色方向,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作為新型城鎮化的主體,以昌九一體化建設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區域,以贛南原中央蘇區作為新型城鎮化的小康提速區域。具體如下,一是對江西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二是對位于長江流域城市群內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新型城鎮化水平做出評價;三是對省內重點區域昌九一體的建設情況作整體描述;四是聚焦贛南原中央蘇區,對革命老區振興過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進行總結。第三,分析江西省自身所具備的優勢條件和形成的發展劣勢,接著對江西發展所面臨的戰略機遇和挑戰進行全局的把握,由此形成一個對江西新型城鎮化融入長江經濟帶的SWOT分析。
第四章為江西新型城鎮化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障礙。本章重點從經濟社會的綜合發展、空間結構發展、城市體系發展和沿江開放開發四個角度出發,對江西省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不平衡性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討論江西省融入長江經濟帶所面臨的障礙。
第五章對江西省融入長江經濟帶所應遵循的原則和可以采取的思路進行探索。首先根據江西省融入的基礎和障礙制定出融入長江經濟帶所必須遵循的原則;其次分別從短期和長期來思考江西融入長江經濟帶的方式,提出短期江西省以打造昌九一體化為目標,長期則以贛鄱流域融入長江經濟帶為融入思路。
第六章中所探討的是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關鍵之一。這一章從城市群融入長江經濟帶的經驗借鑒的角度出發,得出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關鍵是要從生態融入、產業對接和交通一體化三條道路入手,具體的是加快加強區域空間結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沿江開發、產業協作和生態補償標準區等方面的建設。
第七章為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關鍵之二。這一章從非密集城鎮帶的就近城鎮化角度出發,分析得出發展以新型城鎮化融入長江經濟帶所面臨的重點障礙是土地流轉問題,實質是農地產權資本化的問題。土地是農業人口的生存保障,就近城鎮化需要免去農民進城的后顧之憂才能夠成功推行。本書通過對現有土地流轉的經驗比較,對江西農地產權資本化的道路進行初步探索,并分析這一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障礙。另外,光有保障還不足以促進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還應加大地方產業的經濟吸引力,從而吸引本地農業人口和外地務工人員就近到家門口務工,既促進當地經濟產業發展,又能夠推動就近城鎮化的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