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 目標值解釋

(一)人均GDP

按《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以2010年全國人均GDP為30015元計,目標值設置為≥61000元(2010年不變價)。2014年有6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二)人口城鎮化率

按《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目標值設置為≥60%。2014年有8個省份已達到目標,全部為東部沿海省份,其中北京、天津和上海均超過80%。

(三)二元對比系數

綜合考慮發達國家一般水平(0.5~0.8)和發展中國家一般水平(0.3~0.4)、中國農業人口規模依然巨大、未來幾年城鎮化提高速度和農業人口轉移速度、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現狀(2014年,全國二元對比系數平均為0.217)以及2010~2014年二元經濟改善情況等因素,目標值設置為≥0.35。2014年僅1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四)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

2010年全國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為1.36萬元/人,2014年提高到1.69萬元/人(2010年不變價),提高了24.3%。綜合參考2007年以來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趨勢、未來農業現代化將加速發展以及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等因素,目標值設置為≥2.4萬元/人。2014年有10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五)農業綜合機械化率

《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2020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左右;2015年農業部《關于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力爭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8%以上。依據我們的計算,2014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為57.2%,比2010年提高9.3個百分點。綜合上述因素,目標值設置為≥68%。2014年有8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六)非農產業勞動力比重

非農產業勞動力比重方面,發達國家一般超過95%,中等收入國家一般超過80%。2014年,全國非農產業勞動力比重合計為70.5%,比2010提高了7.2個百分點,平均每年提高1.8個百分點。但未來幾年經濟發展速度為中高速,農業勞動力轉移速度將有所減緩,綜合參考上述因素,目標值設置為≥80%。2014年有5個省份已達到目標,其中上海、北京和天津均超過90%,

(七)農業貸款相對強度(農業貸款年末余額占全社會貸款年末余額比重/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長期來看,隨著農業以及農村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的不斷下降,農業貸款比重下降不可避免。但短期來看,農業貸款嚴重不足,在一定時期里應加強金融對農業的支持;同時,依據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確保農業信貸總量持續增加、涉農貸款比例不降低”等要求,目標值設置為≥1。為減少偶然性,使用3年平均數。2014年有4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八)財政支農相對程度(財政支農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依據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優先保證農業農村投入,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各級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加快建立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持續增加財政農業農村支出,中央基建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要求等,目標值設置為≥1。為減少偶然性,使用3年平均數。2014年有25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九)土地相對利用率(城鎮人口增長率/城鎮建成區面積增長率)

該指標雖為正向指標,但并非數值越大越好,過大會導致城市人口密度過大。但考慮到我國過去長期土地城鎮化進展快于人口城鎮化,城鎮化擴張的土地利用粗放。因此,為提高城鎮化的土地相對利用率,保證城鎮化過程中土地在城鄉之間的合理配置,需要在一定時期內相對降低土地城鎮化增長速度,提高人口城鎮化增長速度,即在“十三五”時期以及之后一段時期,城鎮人口增長率應高于城鎮土地面積增長率,故目標值設置為≥1。為減少偶然性,使用3年平均數。2014年有4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十)農村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受教育年限

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實現教育質量的均等化。2014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5.38年,同期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5.01年,比2010年提高0.4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建立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發展機制。要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綜合考慮上述因素,目標值設置為≥15.8年。2014年有1個省份已達到目標,有3個省份接近達到目標。

(十一)城鄉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農村/城市)

2014年全國城鄉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平均受教育年限比為0.965(農村/城市),比2010年縮小0.011。依據義務教育城鄉均等化原則,最終要實現城鄉大體接軌,但在短期內還難以完全實現,城鄉差距依然會存在。參考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鄉差距的現狀、近幾年縮小的程度,以及城鄉接軌原則,目標值取值為≥0.98。2014年有3個省份已達到目標,有11個省份接近達到目標。

(十二)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指標將2020年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目標值設置為9年以上,但依據我們的研究,這個目標難以實現。《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要求“‘十三五’期間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意味著人口受教育年限也會明顯增加。綜合考慮上述因素,目標值取值為≥8.5年。2014年,有2個省份已達到目標,另有8個省份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8年。

(十三)城鄉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農村/城市)

2014年全國城鄉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比為0.762,僅比2010年縮小0.002,差距縮小幅度很小,還有一些省份,特別是某些發達省份甚至出現擴大趨勢,這十分不利于現代農業的發展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城鎮化水平提高不能以城鄉差距擴大為代價,在農村人口不斷涌入城市的過程中,必須防止農村人力資源素質的下降和城鄉差距的擴大。按城鄉差距縮小原則,目標值取值為≥0.80。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這是一個難度比較大的目標,需要各級地方政府重視對農民的繼續教育,加大支持力度。2014年有7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十四)農村孕產婦死亡率(縣級孕產婦死亡率)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迅速,農村婦幼保健水平明顯提高,孕產婦死亡率明顯下降。2014年,農村孕產婦死亡率為22.2/10萬,比2010年下降了26.2%,比2000年下降了68.1%。《中國衛生統計年鑒》和《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只發布全國城鄉孕產婦死亡率數據,沒有發布分省份的城市與農村數據,因而無法據此直接設置農村孕產婦死亡率目標值。但這兩個年鑒有分省份的縣、市數據,因此,我們以縣代表農村,并用縣級孕產婦死亡率來設置目標值。2014年,全國縣級孕產婦死亡率為15.78/10萬,低于《中國衛生統計年鑒》和《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中農村孕產婦死亡率。2014年縣級孕產婦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了24.7%,年均下降6.8%,與兩個年鑒中農村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幅度差異不大。《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2020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18/10萬,依據城鄉孕產婦死亡率和縣級孕產婦死亡率下降速度、縣級孕產婦死亡率與農村孕產婦死亡率的大體比例關系,以及對縣級孕產婦死亡率將加快下降的判斷,目標值設置為≤10/10萬人。2014年有7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十五)農村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

2014年,全國農村平均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為3.8人,比2010年提高0.8人。《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十三五”期間,要通過改善從業環境和薪酬待遇,促進醫療資源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向基層和農村流動,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5名,比2014年增加18%。以此為依據,農村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增加,再考慮到城鎮化進程以及農村人口密度小、近幾年農村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增長速度以及執業(助理)醫師數與衛生技術人員數的大體比例等因素,目標值設置為≥4.7人。2014年有7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十六)城鄉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比(城市/農村)

2014年全國城市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與農村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比為2.55,按城鄉差距縮小原則,同時考慮到未來農村人口比重下降和農村衛生技術人員還將增加的趨勢,目標值設置為≤2。2014年有6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十七)開展互聯網業務的行政村比重

2014年該指標已達到93.5%,比2010年提高13.4個百分點。按城鄉接軌原則,同時考慮到近幾年農村互聯網覆蓋率提高速度,目標值設置為100%。2014年有17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十八)農村寬帶入戶率

2014年全國寬帶入戶率約為36%,農村寬帶入戶率為19.28%,比2010年提高近10個百分點;《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2020年全國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要達到70%。參考上述因素,并按城鄉差距縮小原則,目標值取值為≥50%。2014年有3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十九)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水平比(城市/農村)

2016年1月3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要求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行統一覆蓋范圍、統一籌資政策、統一保障待遇、統一醫保目錄等,因此,未來幾年內,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將實現接軌。但是,由于還存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且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差距較大,短期內還難以真正實現城鄉基本醫療保障水平的接軌。近幾年來,由于新農合標準不斷提高,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水平不斷接近,2010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水平是農村居民的6.4倍,2014年下降到3.9倍。綜合參考上述因素,目標值設置為≤2。2014年有2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二十)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比(城市/農村)

2014年該指標為1.77(以農村為1),比2010年縮小了0.38。按城鄉接軌原則,同時考慮到近幾年各地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逐漸接近的趨勢,目標值設置為1。2014年尚未有省份達到目標,僅有1個省份非常接近于目標。

(二十一)農民人均純收入

《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據此,以2010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919元計,目標值設置為≥12000元(2010年不變價)。2014年有5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二十二)城鄉居民收入比(城市/農村)

“十二五”時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縮小,2014年,中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2.75(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比2010年縮小0.48,“十三五”期間也力爭保持這一趨勢。依據城鄉差距縮小原則,同時考慮到近幾年城鄉收入差距縮小趨勢,目標值設置為≤2。這是一個難度比較大的目標,但是,這可以督促各級地方政府更加重視“三農”問題,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2014年有1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二十三)城鄉居民生活消費支出比(城市/農村)

城鄉居民生活消費支出差距始終小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2014年,全國城鄉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比為2.38(以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為1),比2010年縮小0.7。參照城鄉居民收入比的目標值,同時考慮到近幾年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差距縮小速度等因素,目標值取值為≤2。2014年有6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二十四)農村自來水普及率

《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2020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2014年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已達到79%,比2010年提高了7.8個百分點,已經十分接近《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目標。綜合考慮上述情況,目標值取值為≥90%。2014年有9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二十五)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

2014年全國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為55.2%,比2010年提高10.2個百分點;未來幾年需要加強農村衛生廁所建設,大幅提高衛生廁所普及率。考慮上述因素,目標值取值為≥70%。2014年有9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二十六)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

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方面,發達國家一般在0.7~0.8; 2014年,全國平均為0.53,比2010年提高了0.02。《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節水農業,2020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綜合參考發達國家一般水平,以及我國現狀、近幾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速度和未來農業現代化,特別是節水農業將加快發展等因素,目標值設置為≥0.60。2014年有6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二十七)億元GDP化學需氧量排放量

根據《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2020年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較2015年減少10%。2013年和2014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為2352.7萬噸和2294.6萬噸,較上年分別下降2.9%和2.47%,按照2.69%的平均降幅,2015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估計為2233萬噸,進一步估計2020年的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將下降到2010萬噸(較2015年減少10%)。按照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2020年的GDP為817806億元(2010年不變價)估算,目標值設置為≤25噸/億元。2014年有5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二十八)億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

根據《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2020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較2015年減少15%。2013年和2014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為2043.9萬噸和1974.4萬噸,較上年分別下降3.4%和3.6%,按照3.5%的平均降幅,2015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估計為1905萬噸,進一步估計2020年的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將下降到1620萬噸(較2015年減少15%)。按照2020年的GDP為817806億元(2010年不變價)估算,目標值設置為≤20噸/億元。2014年有8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二十九)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2014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平均為91.8%,比2010年提高13.9個百分點;2014年有23個省份已經達到90%以上。綜合考慮上述因素,目標值設置為100%。2014年有3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三十)對生活垃圾進行處理的行政村比例

2014年,全國對生活垃圾進行處理的行政村比例為48.2%,比2010年提高了27.4個百分點,年均提高近7個百分點。《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綜合考慮上述因素,目標值設置為≥90%。2014年有2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三十一)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行政村比例

目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很低,2014年,全國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行政村比例僅為10%,比2010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十三五”期間要推進13萬個行政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污水垃圾收集處理設施,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因此,可以預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建設進程將加大。綜合考慮上述因素,目標值設置為≥30%。2014年有2個省份已達到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桑植县| 珠海市| 金堂县| 怀仁县| 新营市| 高陵县| 施秉县| 安化县| 黄大仙区| 井研县| 上饶市| 桦南县| 怀来县| 桐柏县| 塘沽区| 桃江县| 呈贡县| 黄浦区| 万宁市| 华宁县| 鲜城| 苍溪县| 石景山区| 桐城市| 尉氏县| 辰溪县| 美姑县| 罗江县| 闵行区| 突泉县| 静乐县| 彰化县| 勐海县| 祁东县| 洞口县| 抚州市| 烟台市| 开原市| 股票| 县级市| 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