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韓信拜將
- 資治通鑒(最愛讀國學系列)
- 司馬光
- 4589字
- 2018-03-13 10:21:04
原文
初,淮陰人韓信①,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信釣于城下,有漂母②見信饑,飯信。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③而進食,豈望報乎!”淮陰屠中少年④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因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下!”于是信孰視之,出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注釋
①韓信:西漢開國功臣,先后被封為齊王、楚王,淮陰侯,后被劉邦猜忌,以謀反罪處死。②漂母:原意是漂洗衣物的老年婦女,此處特指供給韓信食物的無名氏。③王孫:對青年的尊稱,相當于公子少爺。④屠中少年:指屠夫中的青年。
譯文
起初,淮陰人韓信,因家境貧窮,德行不好,不能被推選為官,他又不會做買賣謀生,經常到別人家里蹭飯吃,因此很討人厭。韓信曾經在城下釣魚,有位在水邊漂洗的老太太見他餓了,給他飯吃。韓信高興地對老太太說:“我日后一定會重重地報答您老人家。”老太太生氣地說:“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看你像大戶人家的子弟,可憐你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圖你的報答嗎?”淮陰縣有位年輕屠戶侮辱韓信道:“你雖然身材高大,喜歡佩刀帶劍,但你內心卻是膽小如鼠。”并當眾羞辱他說:“韓信你要真的不怕死,就來刺我;若是怕死,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韓信仔細地打量了那青年一陣,便俯下身子,匍匐在地,從他的雙腿間鉆了過去。當時滿街市的人都嘲笑韓信膽小怕事。
原文
及項梁①渡淮,信杖劍從之。居麾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②,數以策干③羽,羽不用。漢王④之入蜀,信亡楚⑤歸漢,未知名,為連敖⑥,坐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⑦,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于王。王拜以為治粟都尉⑧,亦未之奇也。
注釋
①項梁:秦末起義軍首領之一,楚國貴族的后代,項羽的叔父。②郎中:官名。掌管車騎,門禁,平時充當大將的侍衛,戰時作戰。③以策干:通過獻策的方式求官。④漢王:指劉邦,秦滅亡后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⑤楚:項梁等率領的秦末起義軍,擁立戰國時楚國楚懷王的后代為新的楚王,后來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⑥連敖:官名,接待賓客的禮官。⑦滕公:指夏侯嬰,西漢開國功臣;因為當過滕縣縣令,所以得名。⑧治粟都尉:官名,管理糧餉的軍官。
譯文
項梁渡過淮河北上時,韓信持劍去投奔他,被留在項梁部下,一直默默無聞。項梁失敗后,韓信又歸屬項羽,項羽任他為郎中。韓信曾多次向項羽獻策以求重用,但項羽都不予采納。漢王劉邦進入蜀中,韓信逃離楚軍歸順了劉邦,仍然不為人所知,做了個接待賓客的小官。后來韓信犯了法,應判處斬刑,與他同案的十三個人都已遭斬首,輪到韓信時,韓信抬頭仰望,剛好看見了滕公夏侯嬰,便說道:“漢王難道不想取得天下嗎?為什么要斬殺壯士啊!”滕公覺得他的話不同凡響,又見他外表威武雄壯,就釋放了他,并與他交談,頗為投機,隨即將這情況奏報給了漢王。漢王任韓信為治粟都尉,仍沒覺得他有什么不尋常之處。
原文
信數與蕭何①語,何奇之。漢王至南鄭②,諸將及士卒皆歌謳思東歸,多道亡者。信度(duó)何等已數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③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王。王且怒且喜,罵何曰:“若④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王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⑤,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注釋
①蕭何:西漢開國功臣,從劉邦起義初就跟隨劉邦;劉邦攻下咸陽后他收集各種書籍掌握了全國的山川、戶籍等資料;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時,他留守后方負責后勤供應;西漢建國后采用無為的政策使得天下得到休養生息,最后又輔佐劉邦除掉了韓信等異姓王。②南鄭:古地名,秦時設立漢忠軍,南鄭是其郡治,在今陜西省漢中市西南。③丞相:官名,輔佐皇帝處理政事,是中國古代擁有最大權力的官職。④若:你。⑤漢中:地名,今陜西省漢中市。
譯文
韓信多次與蕭何交談,蕭何感覺他不同于常人。當漢王到達南鄭時,眾將領和士兵都唱歌思念東歸故鄉,許多人中途就逃跑了。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已經多次向漢王舉薦過他,但漢王沒有重用他,便也逃離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了,沒來得及向漢王報告,就親自去追趕韓信。有人告訴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大發雷霆,仿佛失掉了左右手一般。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漢王。漢王又怒又喜,罵蕭何道:“你為什么逃跑呀?”蕭何說:“我不敢逃跑啊,我是去追趕逃跑的人而已。”漢王說:“你追趕誰呢?”蕭何道:“韓信。”漢王又罵道:“將領們逃跑的那么多,你不去追,說追韓信,肯定是撒謊!”蕭何說:“那些將領是很容易得到的。而韓信卻是天下無雙的杰出人才啊。大王您如果只想長久地稱王漢中,自然沒有用得著韓信的地方;倘若您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可為您圖謀大業的人了。只看您怎么抉擇了!”漢王說:“我也想要向東進取,怎么能夠憂郁沉悶地長期待在這里呢!”蕭何道:“既然您決計向東發展,那么就任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如若不能使用他,他終究還是要逃跑的。”漢王說:“那我就看在你的面子上任他作將軍吧。”蕭何說:“即便是做將軍,韓信也不會留下來的。”漢王道:“那就任他為大將軍吧。”蕭何說:“太好了。”于是漢王就想召見韓信授給他官職。蕭何說:“大王您向來傲慢無禮,現在要任命大將軍,卻如同呼喝小孩兒一樣,這便是韓信所以要離開的原因啊。您如果要授給他官職,就請選擇吉日,進行齋戒,設置拜將的壇臺和廣場,準備舉行授職的完備儀式,這才行啊。”漢王同意了蕭何的請求。眾將領聞訊都很歡喜,人人都以為自己會得到大將軍的職務。但等到任命大將軍時,竟然是韓信,全軍都驚訝不已。
原文
信拜禮畢,上坐。王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辭謝,因問王曰:“今東鄉爭權天下,豈非項王耶?”漢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賀曰:“惟信亦以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暗(yìn)惡(wū)叱咤①,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②,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wán)敝③,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④;背義帝⑤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逐其故主而王其將相,又遷逐義帝置江南,所過無不殘滅;百姓不親附,特劫于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其強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⑥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余萬,唯獨邯、欣、翳⑦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⑧,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⑨;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⑩,民咸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于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留蕭何收巴、蜀租,給軍糧食。
注釋
①暗惡叱咤:滿含怒氣大聲斥責。②嘔嘔:溫和的樣子。③印刓敝:印指官印;刓指官印的棱角都磨去了,成了圓的;敝指破舊。④彭城:項羽自立西楚霸王時的國都,今江蘇省徐州市。⑤義帝:戰國時楚懷王的孫子,秦末起義軍立其為楚王,被稱為"義帝"。⑥三秦:項羽為限制劉邦,將陜西的關中和陜北一分為三,分別封給原秦朝的三位降將: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所以稱為三秦。⑦邯、欣、翳:分別指章邯、司馬欣、董翳,原為秦末時秦國將領,后投降義軍。⑧武關:春秋時建置的關隘,原名"少習關",戰國時改為"武關",在今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東南。⑨約法三章:劉邦攻下咸陽后退軍到霸上(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召集當地百姓頒布告示,稱:“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⑩關中:即關中平原,是黃河支流渭河的下游沖積平原,又稱"八百里秦川"。
譯文
韓信拜將的儀式結束后,漢王就座,說道:“丞相屢次向我提到將軍,你有什么計策可幫助我呢?”韓信謙讓了一番,乘勢問漢王:“如今您向東爭奪天下,對手不是項羽么?”漢王說:“是啊。”韓信道:“大王您請估量一下,在勇猛、仁愛、剛強等方面,與項羽比誰強呢?”漢王沉默了許久,說:“我不如他。”韓信拜了兩拜,贊許道:“我也認為您在這些方面比不上他。不過我曾經侍奉過項羽,就請讓我來談談他的為人吧:項羽厲聲怒斥呼喝時,成百上千的人都嚇得不敢動,但是他卻不能任用有德才的將領。這只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項羽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別人生了病,他會憐惜地流下淚來,把自己所吃的東西分給病人;但當所任用的人立了功,應該賞封爵位時,他卻把刻好的印捏在手里,把玩得磨去了棱角還舍不得授給人家,這便是人們所說的婦人的仁慈啊。項羽雖然稱霸天下而使諸侯臣服,但卻不占據關中而是建都彭城;背棄義帝懷王的約定,把自己偏愛的親信將領分封為王,諸侯憤憤不平;他還驅逐原來的諸侯國國王,而讓諸侯國的將相為王,又把義帝趕到江南;他的軍隊所經過的地方沒有不遭殘害毀滅的;老百姓都不愿親近依附他,只不過是迫于他的威勢勉強歸順罷了。如此種種,使他名義上雖然還是霸主,實際上卻已經失去了天下人心,所以他的強盛是很容易轉化為弱勢的。現在大王您如果真的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英勇善戰的人才,那還有什么樣的對手不能誅滅呢!把天下的城邑封給有功之臣,那還有什么人會不心悅誠服的呢!用正義的軍事行動率領那些希望東歸故鄉的將士們,還有什么敵人打不垮、擊不潰呢?況且分封在秦地的三個王都是過去秦朝的將領,他們率領秦朝的子弟作戰已經有好幾年了,被殺死和逃亡的不計其數;而項王又欺騙那些降將們,在抵達新安時,被他活埋的秦軍降兵有二十多萬人,唯獨章邯、司馬欣、董翳得以脫身不死。秦地的父老兄弟們都十分怨恨這三個人。現今項羽倚仗自己的威勢,強行把此三人封為王,秦地的百姓沒有真心擁戴他們的。大王您進入武關時,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嚴刑苛法,與秦地的百姓約法三章,秦地的百姓沒有不希望您在關中做王的。而且按照原來與諸侯的約定,大王您理當在關中稱王,這一點關中的百姓都知道。您失掉了應得的王位而去到漢中,對此秦地的百姓沒有不怨恨的。如今大王您起兵向東,三秦之地只要發布一道征討的文書就可以平定了。”漢王于是大喜過望,認為韓信這個人才得到的太遲了,隨即就聽從韓信的計策,部署眾將領所要攻擊的任務,留下蕭何收取巴、蜀兩郡的租稅,為軍隊供給糧食。